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年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4课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5 20:4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 漫画反映了我国古代宰相地位演变的情况。从图左来看,最初的宰相还是有地位的,可以与皇帝“坐而论道”(图左),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宰相只有和皇帝站着商讨国事了(图中),而当皇帝权力高度集中后,宰相只能“跪奏笔录”了(图右)。从漫画中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
(衰落) 1背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1)原因:相权阻碍君主专制强化。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结果:“内阁”
应运而生 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清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
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典型例题:皇 帝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亲自掌管明太祖明成祖 内 阁以备顾问,位低权轻正式设置,参与机要设内阁制度2、设立:3、内阁制的特点(阅读P17-18页中归纳)(1)没有取得法定地位,始终不是明朝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一个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3)受宦官牵制4、影响:明成祖(朱棣)(为皇权助理机构)①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②受宦官牵制,明朝的政治更加黑暗(2)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百官明朝的特务政治:锦衣卫、东厂、西厂宰相与内阁首辅的比较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相似: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延伸:明朝的内阁制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了解一下)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并代表国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二)、清:设军机处,行密折制军 机 处南 书 房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皇帝亲信,跪受笔录加强皇权。雍正帝 (1)时间:
 (2)原因
①直接原因: 
②根本目的: 1.军机处的设立 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清(一)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3)地位:(4)职能: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的中枢机构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跪受笔录
(二)清朝: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右上图:军机处内景左图:军机处的位置“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办公室和办公大臣”(4)特点:简 (机构简单)
精(人员精干)
速 (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密 (地处内廷)(5)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利,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就达到了顶峰呢?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2.地方:设密折制(雍正)3.法规章程——有章可循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雍正朱批1.军机处的设立趋势:
思想控制与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康乾时代最大的贡献应是开疆拓土,奠定了近代中国版图的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康熙、雍正、乾隆) 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汉满蒙回藏50多个民族(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1).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3).改土归流(西南地区)1.基本原则(2).重视边疆的交通和军事防务①过程②意义:土司制度的形成——元代
开始改土归流——明代永乐年间
大规模改土归流——雍正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对西南的统治二、中央集权加强—清的边疆政策(自学)2、具体举措元:宣政院 三、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特点、影响2、特点: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1、表现:1)明朝废除丞相,权归六部,设立内阁制,使君主权利大大加强。
2)清朝设立军机处,(推行密折制),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利,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3、作用:(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2)消极: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1、国际政治发展趋势:2、中国的现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西方建立起民主代议制度专制制度被推向顶峰英国议会大厦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美国总统华盛顿紫禁城太和殿宝座明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西方 ——中国在殖民侵略面前无力抵抗,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民主化不断被认同和发展的世界历史大潮流中,清王朝日益专制的制度也导致了它的传承之路越走越窄,直到一步步走向没落和毁灭。 ???由此可见,民主制度是近代以来国家兴旺发展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作为一个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国家,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我的认识 与你分享1、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①② ③ ④
.2、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3、《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
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施该政策,清政府在
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A、军机处 B 、理藩院 C、宣政院落D、总理衙门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
①有利于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
界的基础;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再见一、明:废丞相,设内阁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e hang),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为何“我朝罢相”?认为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胡惟庸案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的举动极为不满。洪武十三年正月,有人上书告胡惟庸谋逆。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处死。胡死后,其谋逆“罪状”陆续被揭发。朱元璋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前后延续达10年之久。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 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 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 丞相事权由六部分理。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 全家处死。
——朱元璋《皇明祖训》密折出现前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密折出现后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的推行,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 2.地方:设密折制(雍正)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过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秦 西汉 隋 唐 宋 元 明 清
皇帝中央三公九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内朝外朝三 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六 部副相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密折制地方 郡县两级,后又在郡上设州道府县
路州县行省制度
省府县省道府县
加强边疆地区
控制早期政治制度演变:文明时代出现王权,夏商王位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中书省【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
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
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
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A. 解除地方割据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跎就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的历史知识,你认为它所犯的错误应是(  )
A.“罗锅”一词有辱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名实不符
C.“宰相”称谓违背历史真实
D.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时下,古装电视剧充斥荧屏,“正说”,“戏说”大行其道,历史在编剧笔下随意安排。比如《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的两个重臣明珠、索额图就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
凭借本节课的所学知识,你能发现其中的错误吗?发展线索 时间:秦创立后,贯穿二千余年 含义: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指政治制度,是全国军政财大权 归属中央,地方完全交中央管理和控制,完全执行中央政令。(地方完全丧失独立性)
基础:理论基础来自于法家思想;经济基础来自于小农经济。
实质:处理两个关系,在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特点:皇帝的终身制和世袭制,通过直接任免各级官吏而掌握大权。形成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绝对服从皇帝。
职能:镇压人民反抗,抵御外来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冲突,组织重大工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 ②能有效地组织人、财、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积极作用:皇帝制度、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持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消极影响:①君权专制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现象,阻碍历史发展。
②思想方面独尊一家,箝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③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落后性最主要的表现在于严重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X(时期)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1、《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万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2、“洪武皇帝(朱元璋)……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奏章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秦—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表三公九卿制中朝、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
设副宰相,分行政权
设枢密院,分军权
设三司,分财政权分封制 郡县制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 行省制内阁制度军机处进道州县制路州县制(行省)省府县三级(行省)省道府县四级1、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① 皇帝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② 皇帝的决策具有独断和随意性,易出现失误③ 大小官员只能唯上是从,助长官场因循守旧④ 机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4、影响:3、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极大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3、清朝边疆政策的历史作用:
 ——近代中国的版图在清前期奠定;
 ——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拓展1】内阁制的设立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反映了明朝专制统治加强,政治制度的强化
 ——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材料一: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著名历史学家张传玺
材料二:就国家的前途而言,将政权置于规范的制度化运行中,与将其交与个人的独裁统治相比,具有更多的合理性,都更能实现理性为政的原则,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高翔《近代的初曙》
材料三: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实践证明,制度创新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灵魂,是创造人间奇迹的源泉。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
材料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国家主席胡锦涛

“以史为鉴”,历史与今天是不可分割的。“学史明智”,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你认为它可以为我们今天提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你又能从以上材料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