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
(2)过程与方法:
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
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
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以及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因此有助于从政治、经济角度理解“双百”方针。本课主要任务是学习“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及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和经验教训。由于本校学生基础较薄弱,还好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视频、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考考你】:你知道当今中国两岸三地有哪些大型的电影奖项评选吗?
——播放视频,介绍《百花奖》。
【教师过渡】:百花奖的设立是要鼓励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
【自主探究】1: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强调: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自主探究】2:阅读课本P96第1段,回答:党和政府当时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 结合材料联系必修2知识回答:
材料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自主探究】3: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2、背景:(引导学生看书后归纳)
(1)国内背景:
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必要性)
b.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目的)
【及时巩固】“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A)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习题巩固自我评价(??? )
材料过渡:
材料1:据陆定一回忆说:“……‘中医是封建医,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
【问题探究】4:材料1说明什么问题?——材料1说明建国初人们照搬苏联模式
材料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
【问题探究】5:材料2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材料2表明我们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束缚
(2)国际背景:中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
3、正式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双百方针”最初是针对不同领域提出来的。1951年,文艺界在关于京剧发展问题上出现了争论,“百花齐放”是1951年毛泽东应梅兰芳之请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写下的题词。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上存在着分歧,为此,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
4、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使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5、成果:硕果累累
(1)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习题巩固自我评价(??? )
(2)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3)电影:(参照P97“历史纵横”)“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二、曲折的年代
(结合材料“第三届百花奖的历史遗案”,自主探究引出原因)?
???? 材料4:第三届百花奖的历史遗案???????
?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
? 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十几年之久。
【自主探究】6:请从教材中P97最后一段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的原因?
1、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
?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不合适
①样板戏实际是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②人多地广,需要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
③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
④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 2、表现:
①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阶级斗争问题
②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
如: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做斗争的故事。 有些人认为,小说把反对领导的官僚主义当做主题,是完全错误的。
艾青的《蝉的歌》写的是一只蝉从早到晚在树上发着震耳欲聋的叫声,无论早晨还是晚上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艾青真名叫蒋海澄,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 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海澄”意为青色,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③许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张扬《第二次握手》:张扬在“文化大革命”中写作了这部小说。因该书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并且歌颂了周恩来,被“四人帮”认定为“一本很坏”的书,张扬于1975年入狱,坐牢4年并“内定死刑”,1979年初张扬及作品被平反。
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能力提升】“双百”方针是否符合文学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借助影视视频片段引出第三部分内容)
三、艺术的春天
(指导学生紧靠课本找出原因)
1、背景:
(1)纠“左”倾:“文革”结束,清算了极“左”路线
(2)明方向:邓小平的“二为”方向;重树“双百”方针
(3)定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建设“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
???? 2、表现:(指导学生紧靠课本)
(1)文学创作欣欣向荣:
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 伤痕文学”;反映??????? 中国文化?? ?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正走向?
(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 世界?
(3)艺术空前繁荣(播放视频感受现代电影技术)
【联系实际、学生作品图片展示】
学校也在贯彻“双百”方针,通过举办艺术节、书法赛、插花赛、校运会等不断为学生奉上丰富缤纷的文化盛宴,提升学生思想境界,陶冶学生情操。
(引出贯彻“双百”方针有现实意义)
【能力提升】假如让你用坐标图像表示“双百”提出后我国文艺科学的发展趋势,你会怎样作图?(让学生现场作图)
能力提升:坐标作图自我评价(??? )
【小结】
[文本框: “双百”方针]
【收获季节】
【自主探究8】:以这趋势为根据,你认为在党和政府在发展科学文艺事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链接高考 体验成功】及时巩固
习题巩固体验成功自我评价(??? )(??? )(??? )(??? )(??? )(??? )
【活动】结合材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
不合适
①样板戏实际是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②人多地广,需要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
③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
④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练习】课堂练习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 (A)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山东济南模拟题)“双百”方针提出以后,有人说:“党这回提出‘百家争鸣’”,我们解放后几年学习唯物论不是白学了吗?你应如何回答(C )??????????????????????????????????????????????? ①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② “百家争鸣”就是彻底自由了,想说什么就可以说什么,想怎么说就可以怎么说?????????????????????????????? ③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斗争,通过比较和斗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 ④没有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作过斗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广东文基)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A)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是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山东烟台模拟题)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C?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双百”方针的推动
D 文艺工作者积极性高涨
“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C?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下列对“双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B.毛泽东曾多次阐述这个方针,并强调必须实行这个方针。
C.它是一个基本性的暂时性的方针。
D.主要针对的是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
“文革”后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在科学、文艺方面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中不包括?? (A)
A.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B.科学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C.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D.科学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就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作品反映改革开放后社会风貌的是 (C)
A.《歌唱祖国》???????
B.《雷锋之歌》????????
C.《春天的故事》?????
D.《将军三部曲》
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
D.当时的“百家争鸣” 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上并不相似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B?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课件51张PPT。Welcome第 20 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你知道当今中国有哪些
大型电影奖项评选吗?大众电影百花奖考考你??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自主探究1阅读课本 P96 第2段,回答:“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是什么??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内涵:
“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
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
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党和政府当时 要提出这个方针?自主探究2结合材料回答:为什么 材料1: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自主探究3:
材料1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制度发生了什么巨大变化?
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联系必修二知识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内涵:2、提出背景:(1)国内方面: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必要性)c.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国际方面:(目的)b.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材料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论十大关系》材料2:“……..50年代有一位科学家说 ‘中医是封建医,西医是资本主义医,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医。’我想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当然就应该反对中医和西医,取消一切现在的医院,靠巴甫洛夫的药(就是把兴奋剂和抑制剂混合起来,叫‘巴甫洛夫液’)来包治百病。”问题探究5: 材料3表明我们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表明我们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问题探究4:材料2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建国初人们照搬苏联模式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含义:2、提出背景:(1)国内方面: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迫切要求发展经济和文化(必要性)c.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国际方面:中国开始破除苏联模式的束缚(重点)(目的)b.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发生变化3、正式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毛泽东关于“双百”方针的手迹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内涵:2、提出背景:4、地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而不是一暂时性的方针3、正式提出: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内涵:2、提出背景:5、成就:4、地位:①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研究的氛围C话剧《关汉卿》话剧《文成公主》话剧《茶馆》话剧《蔡文姬》五朵金花中华儿女北京舞蹈学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西安音乐学院3、正式提出: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内涵:2、提出背景:5、成就:4、地位:②涌现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文学、期刊、电影)③各种艺术学院和团体相继建立,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硕果累累①形成了比较宽松的学术研究的氛围6.意义: 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一片繁荣百花齐放开动脑筋 可惜好景不长,这种繁荣景象很快就消失了。阅读以下材料,看看是怎么回事?回答问题:故宫被改成血泪宫材料4:第三届百花奖的历史遗案
1964年3月1日,第三届“百花奖”开始征集选票。原拟定于6月下旬发奖。但这时文艺界的整风、思想大批判如火如荼。有的获奖者正在作检查、接受批判;有的作品被诬陷。如按评选结果发奖,定会招致对“百花奖”的围攻和批判,也将连累获奖的创作人员。
无奈,影协不得不于1964年底,违心地自诬获奖影片不符合当前的革命形势,呈请撤消了这次评奖。至此,第三届“百花奖”,黯然隐入了历史深处,停办了十几年之久。自主探究6:请从教材中P97最后一段归纳“第三届百花奖”黯然撤消的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知识分子和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二 曲折的年代1、原因: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双百”方针贯彻受挫2、表现:
“八亿人民八个戏”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只能跳忠字,舞忠字舞是文革时期用于广场(大场地)或游行的队列行进间的歌颂性群众舞蹈。主要动作有:
双手高举表示对红太阳的信仰,
斜出弓步表示永远追随伟大导师毛泽东,
紧握双拳表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跳舞时手里还要挥动语录本(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材料5:……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 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合作探究7: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的中国只放映样板戏合适吗?为什么?小组合作 讨论探究不合适。①样板戏实际是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
②人多地广,需要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
③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
④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二 曲折的年代1、原因:(划书)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革”的到来——“双百”方针贯彻受挫2、表现:(划书4点)②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③知识分子受到迫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①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是阶级斗争问题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百花凋零一片萧条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创作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是多种多样的。①从文艺反映生活的角度看,
②从作家的创作个性看,
③从广大群众的艺术爱好和审美需要看, 总之,只有实行“双百”方针,充分发扬政治民主和艺术民主,才能使社会主义的文艺园地呈现出百花争妍,欣欣向荣的局面。三 文艺的春天1、原因:(1)纠“左”倾:(2)明方向:(3)定内容:(1)文学创作欣欣向荣:2、表现: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反映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3)艺术空前繁荣邓小平的“二为”方向;重树“双百”方针建设“五讲”“四美”为内容的精神文明(2)学术讨论空前热烈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文革”结束,清算了极“左”路线划课本贯彻“双百”方针有何现实意义? 假如让你用坐标图像表示“双百”提出后我国文艺科学的发展趋势,你会怎样作图?Y (发展状况)19561976 x(t)1966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能力提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十年动乱文化凋零文化事业再度繁荣3、正式提出: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内涵:2、提出背景:5、成就:4、地位:6.意义:二 曲折的年代——“双百”方针贯彻受挫1、原因:2、表现:三 文艺的春天1、原因:2、表现:知识框架本课小结收获季节 自主探究8:
以这趋势为根据,你认为在党和政府在发展科学文艺事业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必须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
和政治的关系、
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最基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革新。
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指导意义1 . (广东文基)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是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链接高考 体验成功A2 .(山东烟台模拟题)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 员小六龄童的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 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 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C “双百”方针的推动
D 文艺工作者积极性高涨链接高考 体验成功C3 . “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体验成功C4.下列对“双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B.毛泽东曾多次阐述这个方针,并强调必须实行这个方针。
C.它是一个基本性的暂时性的方针。
D.主要针对的是文学艺术和科技领域.体验成功C5.“文革”后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在科学、文艺方面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要处理好的三种关系中不包括:
A.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B.科学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C.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D.科学文艺与人民生活的关系A体验成功
6.就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作品反映改革开放后社会风貌的是
A.《歌唱祖国》
B.《雷锋之歌》
C.《春天的故事》
D.《将军三部曲》C体验成功7.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
D.当时的“百家争鸣” 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上并不相似C体验成功8.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
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革命”的推动A体验成功
9. 下面这张剧照属于1959年出品的哪部国产影片
A.《北国江南》
B.《五朵金花》
C.《女篮五号》
D.《青春之歌》B体验成功10 .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双百”方针是在( )
A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革”时期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体验成功B及时小测1、(福建龙岩质检)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A2、对 “百家争鸣” 方针的准确理解是( )
A、学术思想绝对自由,政府不加任何干涉
B、只要是正确的学术思想,都应该让其自由发展
C、宪法范围内学术思想自由
D、不违法中国共产党党章C及时小测D3.下列关于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苏联曾一度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
B 在中国接受摩尔根学派的生物学派也曾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C “双百”方针提出后,召开了双方代表均参加的有关遗传学的座谈会
D 在座谈会上双方依然斗争激烈及时小测4.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的创作的主旋律是:
①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
②反映社会主义新貌
③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B及时小测 5. 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到:“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
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
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C.使文艺界仅现了八大“样板戏”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C及时小测6、“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 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 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 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 “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C7.(广东高考)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D及时小测8、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是( )
A 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 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 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 前者侧重于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D及时小测比较建国后的“双百”方针与2000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有何异同?
(提示:从背景、内容、性质、影响认识异同)布置作业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