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案+课件(30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五单元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教案+课件(30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5 21:58:21

文档简介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教学目标:
了解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4、了解中东问题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根源和现实危险性,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
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巴以地区冲突和中东局部战争,学生都有所了解,但是,对于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学生并没有系统而深刻的认识,需要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分析史料和分组讨论来引导学生认识中东问题的由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东问题的根源是霸权主义;要维护世界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东战争发展过程。
难点:认识中东问题的复杂性;中东问题内部存在的各种矛盾尤其是阿以之间、阿拉伯国家与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
教学过程:
【导入】 导入新课
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认知耶路撒冷的哭墙、复活教堂和萨赫莱教堂,围绕着耶路撒冷这样的宗教圣地,却发生了二战后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中东战争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呢?中东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讲授】一、探究中东在哪里?巴勒斯坦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中东地图”,“?巴勒斯坦地图”了解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现在一般说的“中东”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干旱少雨。资源主要是石油和天然气。
【活动】二、了解中东战争
【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中东战争
【活动】三、了解中东战争的后果和中东的现状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件所展示的信息了解中东战争的后果和中东的现状
连年战争的后果:
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活动】四、探讨中东问题的由来是什么?
【教师】向学生分发材料,分成八个小组,从八个方面各自分析归纳出中东问题的由来
(一)民族关系的复杂性:“阿拉伯世界”里建立犹太国
?(二)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两方相争
(三)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连接两洋三洲五海
(四)石油地位的重要性:“石油海洋”
(五)大国力量的对抗性:战略利益的需求
(六)联大“分治方案”的不合理性:领土纠纷不断
(七)领土主权的排他性:“一国不容二主”
(八)水资源的缺乏性:干旱少水量
【教师】引导学生将八个方面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归类
八个方面的原因实际上归为两类:一个是围绕领土和重要文化遺产的归属展开,另一个是围绕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权所属和控制展开。
【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着两类原因的共同本质是霸权主义,从而让学生明确当代战争的根源是霸权主义,要维护和平就要反对霸权主义。
附:下发给学生的材料
第1组材料??
材料一?? 史上这里诞生过犹太教的“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20年)、基督教的“罗马帝国”(公元前30—公元476年)、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公元7-13世纪)和“奥斯曼帝国”(公元16世纪—1922年)
材料二? 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此后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阿、以两个民族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市国际化,引发了阿拉伯世界强烈反对。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
第2组材料
材料一 ??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材料二?? 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国管理。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耶路撒冷被分为以色列辖区(西耶路撒冷)和阿拉伯即约旦辖区(东耶路撒冷)。1950年,以色列自行宣布耶路撒冷为其首都。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大片阿拉伯领土,并于1980年7月宣布合并后的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告成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目前,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问题仍是影响阿以和平进程能否继续向前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它的最终解决还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第3组材料???????????????????????????????????????????
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它连接两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洲(欧、亚、非)五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里海),处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上,是东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属于兵家必争之地。
第4组材料
?材料一??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它在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美国《油气杂志》的估计,截止到2000年1月1日,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1385.88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约为926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6.82%。就是在这片广袤、富饶而又兼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从1948—1982年的不到半个世纪里,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就爆发了五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材料二?? 1955年美国国防部发表《美国对中东安全战略》报告,指出美国“在中东的首要国家安全利益是保证波斯湾的石油以稳定的价格流向世界市场。实际上,1994年美国进口的石油在其国内需求量所占的比重已增加到50.4%,首次超过国内需求量的一半。”
第5组材料?
二战结束后,英国为了维护其在中东地区摇摇欲坠的殖民统治地位,迫切需要占当地人口大多数的阿拉伯人的支持,于是英国当局改变一贯以来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阻碍犹太人移民巴勒斯坦,甚至出动军舰将偷渡船只强制遣送回欧洲。然而此时的大英帝国毕竟大势已去,辉煌不在。新的世界霸主——美国逐渐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在国内强大的犹太金融资本家的压力下,出于控制中东,打击传统英国殖民势力的需要,美国以“建立犹太国家为己任”,强烈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与此同时,苏联也逐步向中东渗透,以支持中东民族解放运动为名,大量来自苏联、东欧的犹太移民涌入巴勒斯坦。由于获得了苏联的人力和美国的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以色列在顽强抵御了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次进攻后转入反攻,最终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
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各国纷纷摆脱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建国,西方殖民列强不甘心失败,1956年,英、法联合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英法的这一举动引起了美苏两强的强烈不满,在埃及军民的奋勇抗击下,英、法、以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第二次中东战争标志着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列强彻底淡出中东大国博弈的舞台,中东迎来美苏争霸的时代。
冷战开始以后,美苏两国都把中东作为他们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目标。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之下,两国开始分别寻求、扶持各自在该地区的“代理人”,中东各国被划分成以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亲苏阵营”和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亲美阵营”。为避免直接对抗,美苏双方力图在中东制造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在大国的鼓噪、挑拨下,两大阵营围绕新旧矛盾冲突展开激烈的竞争,进而爆发了第三、第四次中东战争。在战争中,美苏两国不仅向战争双方提供了大量的军备物资援助,甚至发射专门的侦察卫星为两方提供情报,整个中东地区成了美苏两国先进武器的试验场。然而一旦当战争的进程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时,美苏两国马上又以联合国的名义开始所谓的斡旋,迫使双方停战。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在美国的纵容下,利用苏联身陷阿富汗战争的泥潭,无暇他顾之机,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
综观五次中东战争,无不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干涉的烙印,以至阿、以两大民族时至今日仍旧仇深似海,中东地区也依旧风波不断,和平之路依然遥遥无期,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悲哀。
第6组材料
1947年联合国通过在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当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有120多万,占总人口的2/3强。但分治决议中的阿拉伯国的领土只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43%。更令阿拉伯人难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国的领土支离破碎,互不相连,大部分是丘陵和贫瘠地区。犹太国则不然,犹太人虽仅有60万,不到总人口的1/3,然而其领土却占巴勒斯坦总面积的57%,大部分又位处沿海地带,土地肥沃。
第7组材料
巴以冲突的实质是领土问题,双方的领土争端是在过去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 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
?????? 第8组材料
中东的水源很少,气候干燥,这对中东各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了巴以,乃至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缺水及水资源分配不公,已经成为中东和平进程步履维艰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这一地区人口不断增长和气候持续干旱,日益加重的水荒有可能引发新的战争。
?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如果我们在解决中东所有问题时不能使水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那么这一地区就将爆发危机。”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则警告说:“我们这一地区的潜在冲突导火索不是土地,而
【活动】五、探讨中东问题的启示
【教师】首先组织课堂提问:你怎样看待中东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中东问题?然后结合学生的见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中东问题的启示:
(1)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
(3)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4)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
【讲授】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中东的地理位置,中东战争,探讨了中东问题的由来和启示。中东地区尤其是巴勒斯坦地区巴以之间由于民族宗教矛盾、石油和水资源、殖民主义遗患和大国霸权主义利益、领土纠纷,长期以来冲突不断,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隐患,为了能很好地解决巴以冲突,还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做出努力。
课件30张PPT。选修三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中东在哪里?中东战争五次中东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流离失所……是痛别亲人……是声嘶力竭的呐喊……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 巴以 以牙还牙, 冲突加剧…耶路撒冷遭遇自杀爆炸 导致至少7死62伤爆炸中东问题的由来 分组讨论:
1. 个人阅读材料,归纳出材料所显示的产生中东问题的一个原由;
2.参与小组讨论,订正自己的答案;
3.小组在统一本组意见的基础上推选一名发言人阐述本组的答案;
4.每个小组还要推选另一名同学阐述本组所陈述答案的理由。 
  哭墙”墙体高约19米,长约50米,由约600块巨石组成。 犹太圣殿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 传说基督教"救世主"耶稣生于耶路撒冷南郊的小镇伯利恒,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传播上帝"福音",后被犹太教当局拘送罗马总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受难后第三天复活,40天后升天。公元33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伦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时,下令在耶稣蒙难、安葬和复活之地建造了圣墓教堂,又名复活教堂,耶稣的坟墓和坟墓的进口都在此教堂之内。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教会,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地。 圣殿山上的萨赫莱清真寺,传说穆罕默德踏石登天的地方. 是他当夜登天时脚踩的那块圣石所在地美国苏联以色列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等争夺中
东石油提供武 器装备提供经济军事援助世界大国与中东国家间关系: 长期以来,以色列在它所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色列已建立200个定居点,犹太移民达10.4万。以色列的犹太移民政策是谋求通过改变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从约旦河直至地中海的大以色列国。 ??? 定居点问题实际上是巴勒斯坦建国的国土面积之争。巴方要求以撤离全部被占领土,并称在此问题上没有谈判余地,以色列则要求保留至少80%的定居点人口。 中东问题的解决,你有何见解?展示你的风采中东问题的启示(1)只有通过政治途径,用和平的方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2)外界调解是需要的,但要全面、公正、合理;(3)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4)解决巴以冲突的钥匙在巴以双方手中。课后作业:探究中东的和平进程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谢谢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