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代内阁制与清代军机处建立的史实、清代的边疆政策;知道内阁与军机处的特点;认识中国专制制度晚期的形态变化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通过相关史料研读,认知明清政治制度的核心,锻炼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通过对明清制度的辩证分析,锻炼学生客观全面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中尽可能多的用生动、浅显的例子讲述复杂的政治制度,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采用师生对话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知识点,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制度建设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开阔的世界眼光和发展意识,增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对该制度的演变趋势有一个大致的认识,有时序性,但缺少系统性,知识结构较为零散,本课作为这专题的最后一个,需要加深学生对该制度的内在理解,并进行归纳分析。
高一学生学习历史,承袭初中惯例,仍然以感性认识为主,而制度史的教学本身较为枯燥且需要高度的理性思维,所以教学需要增补材料来增加趣味性,对学生的思维认识需要逐步引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阁、军机处的特点
难点: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
每个人都烦恼,作为学生,我们可能苦恼于考试成绩,苦恼于每天繁重的作业。贵为一国之君的天子也有着其无尽的烦恼。
【讲授】一、君王之忧
君王的主要烦恼与忧愁是什么呢?宋太祖说是“卧榻之侧有他人酣睡”,他最担心的是有人要霸占他独享的权力和地位,这也说出了历代皇帝们的心声,他们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地位遭到威胁,所以历代都警惕防范权臣的权利过大,特别是皇帝的得力助手宰相。到了明代,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对此有着更深的防范。
【活动】1.明代君权的加强
【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设问:朱元璋是如何认识丞相制的?后续是如何做的?
①废丞相,独权
借助胡惟庸案,朱元璋废除丞相制,所有大权收归皇帝,真正是大权独揽,但独揽之后的情况如何呢?
【材料】
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
高强度工作让精力充沛的朱元璋也受不了了,据《明史》记载,他经常夜不能寐,也就是患上了失眠症。到后来他也不得不临时选调亲信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助手。到朱棣时期,成为定制,建立了内阁制。
②设内阁,协助
【材料】
明宣宗时,开始将部分奏章交到内阁,由阁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贴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审定。再由太监用朱砂抄出,交付施行,称为“批红”。
——人教版教材
设问:内阁主要的工作是什么?与丞相相比,有什么不同?
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决策权,没有下属的行政机构,但皇帝还是担心他们权力过大,任用亲信太监予以牵制。
③设司礼监,牵制
设问:内阁与司礼监分权牵制,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
【材料】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权,由保为之左右也。
——《明史》
内阁与太监相互实行相互牵制,但只要内阁摆平了太监,双方合作,也就能操作一切政务,也会出现张居正、严嵩等权臣,同时也出现了明代宦官专权的现象。所以还得防范。
④设特务,监督
【材料】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义》,罢朝吟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元璋对他说:“昨天作的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出一身冷汗,磕头谢罪。
——吴晗:《朱元璋传》
明朝的特务统治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通过特务统治控制、监督着大臣的行为。
设问:这整套制度运行下,到底效果如何?
【材料】
运动百度搜索:
明朝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最大爱好就是斗蛐蛐; 明宪宗朱见深一生只为一个女人而活;明武宗朱厚照自封将军,偷偷溜出宫去偷狗;明世宗朱厚熜笃信道教,天天躲后宫炼丹;明神宗朱翊钧因不满不能立自己的爱子为太子而赌气罢朝几十年;明熹宗朱由校喜爱木工,不上朝做木匠,经常把做的东西让太监拿到市场上去卖。
明朝权臣:张居正(抄家);严嵩(抄家,儿子斩首)
明朝宦官:刘瑾(凌迟);魏忠贤(自缢);汪直(被贬);王振(锤杀);冯保(病死抄家)
【导入】小结
皇帝工作压力得到了缓解,仍免不了专权现象,但皇帝权力明显得到了加强。
【活动】2.清代君权的加强
清代制度基本沿袭明代,但清代的皇帝比明代的要勤勉,仍不满于现有权力,但满清的旧俗议政王大臣会议一直牵绊着皇帝的权力,而内阁由于程序严格、人员较多,经常走漏消息。皇帝需要一个更好的机构来协助处理政务。
①设立军机处
雍正朝时期因军务需要临时设立的军机处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后来被保留下来成为了定制,取代内阁成为中枢机构。
【材料】
雍正对军机大臣张廷玉的表扬:自张廷玉为大学士,听朕之谕旨,悉能记忆,缮录呈览,与朕言相符。
设问:材料中能告诉我们军机大臣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军机大臣的地位如何?
解读:一般事务奏折交内阁拟旨,皇帝批示;,重大事务由军机交皇帝,皇帝召见军机大臣,面授机宜,军机大臣记录拟旨,用寄信的方式,直接回复奏事大臣。军机就是皇帝的贴身秘书。
设问:军机处的特点是什么?(机构精简,效率高,保密好)
②加强地方控制:
在牢牢控制了中央的同时,清代君主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请学生阅读课本,分小组讨论后分析——地方官员的密折制,边疆政策,理藩院,改土归流。
【讲授】小结
清代的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皇帝卧榻之内要出现他人酣睡的情况已不太可能了。
【讲授】二、国家之患
在这套制度的管理下,中国的统一局面得到了巩固,社会秩序得到了安定,农业经济和人口得到了发展,看似一派繁荣祥和之象。在此时,1793年,一队英国人来到了中国,团长是马嘎尔尼,觐见皇帝要求通商。因为礼仪问题闹的不欢而散,马嘎尔尼回国后对中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得到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野蛮人。
称我们为野蛮人在感情是不好接受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还是准确的预见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那么,我们是在哪些方面落后了呢?
【活动】问题所在
1.思想上的因循守旧
在这种体制下,皇帝手操生杀大权,大臣纷纷猜测皇帝心意,依皇帝意志而动,与皇帝保持了心领神会。
【材料】和珅与乾隆;
一日早朝后,乾隆召和珅至,嘉庆也在场,乾隆闭着眼睛,口中不断喃喃自语,不知所云,过来良久,突然睁眼问道:“这人姓名是什么?”和珅回答:“高天德、苟文明。”目睹此景,嘉庆大为惊愕。
和珅能做大官还是有其能耐的,解圣意者得高官,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要跟牢了皇帝准没错。清代有做官准则:多磕头,少说话。
【材料】清御史张瑞荫奏折
自设军机处,……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
明代如果还有一些书生意气敢于顶撞皇帝的大臣,如海瑞的话,清代则很难见到这样直言进谏的大臣了,都沦为皇帝的家奴了,影视剧中的刘罗锅刘墉,在现实中不是这样的,也同样跟随皇帝心意而动。
大臣如此,一般的读书人更是这样,在文化高压环境下,空谈心学,埋首八股,不理国事了。梁启超就说“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与己无与焉”。到了清末,有识之士,如龚自珍等不得不发出“万马齐喑究可哀”,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感慨。
2.官场上腐败陋习
????权力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官场上趋炎附势、察言观色、欺下瞒上之风日盛,各种陋习横行,贪污成风,政府根本禁绝不了。清代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
3.政治上的陈旧落后
【材料】
君与臣隔绝,官与民隔绝,大臣小臣又相隔绝……。夫天下万物之繁,……使督抚枢轴皆是大贤,然是数人者,心思耳目所及,必有不周……筹置百务,已狭隘不广矣。
——《康有为全集》
设问:康有为认为这种政治制度下,有什么弊端?
这制度下上下隔绝,心不能往一处使,信息交流不畅,且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决策难免有失误。
梁启超就说,中国近代的问题就是中国专制对于西方民主制的落后造成。
【讲授】三、总结
历经明清的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极致。但这制度皆为保王者一家而设,非为保天下而设。皇帝“卧榻”的安全保住了,“房屋”却在风雨飘摇中开始动荡;防住了“内人”,却最终未能防住“外人”;皇帝之忧已解,国家之患却将至。古代封建制度已终于到了梁启超所说的“大势相迫,变亦变,不变亦变”的时候了。
课件14张PPT。忧与患——明清时期的政治形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明代君权的加强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朱元璋是如何认识丞相制的? 后续是如何做的? 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 明宣宗时,开始将部分奏章交到内阁,由阁臣替皇帝拟出处理意见,用小票墨笔书写,贴在各个奏章上面,称为“票拟”。然后呈给皇帝审定。再由太监用朱砂抄出,交付施行,称为“批红”。
——人教版教材 内阁主要工作是什么?
与丞相相比有什么不同? 居正固有才,其所以得委任,专国柄权,由保为之左右也。
——《明史》 钱宰被征编《孟子节义》,罢朝吟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元璋对他说:“昨天作的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出一身冷汗,磕头谢罪。
——吴晗:《朱元璋传》 明朝皇帝: 明朝权臣: 明朝宦官: 刘瑾(凌迟);魏忠贤(自缢);汪直(被贬);王振(锤杀);冯保(病死抄家)张居正(抄家);严嵩(抄家,儿子斩首)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宪宗朱见深 ;明武宗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明神宗朱翊钧 ;明熹宗朱由校 ;明代制度运转效果如何?清代君权的加强自张廷玉为大学士,听朕之谕旨,悉能记忆,缮录呈览,与朕言相符。军机大臣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军机大臣的地位如何?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没有得到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成为野蛮人。 国家之患早朝后,乾隆召和珅至,嘉庆也在场,乾隆闭着眼睛,口中不断喃喃自语,不知所云。
乾隆:“这人姓名是什么?”
和珅:“高天德、苟文明。”
目睹此景,嘉庆大为惊愕。
自设军机处,……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今之为官,只是多磕头少说话六字刘墉其人乾隆时开展了禁书运动,为加官进爵,刘墉进行告密构陷的勾当,将丹徒县殷宝山告发,其著作《岫亭草》中有一句写道:“若姓氏,物之红色者是。夫色之红非姓之红,红乃朱也。”刘墉据此引申,认为殷宝山居心叵测,实属叛逆,罪不容诛。 君与臣隔绝,官与民隔绝,大臣小臣又相隔绝……。夫天下万物之繁,……使督抚枢轴皆是大贤,然是数人者,心思耳目所及,必有不周……筹置百务,已狭隘不广矣。
——《康有为全集》 康有为认为这种政治制度有什么弊端? 保王者一家而设,非为保天下而设 卧榻保住了,社会地基却开始动摇防住了“内人”,却最终未能防住“外人” 皇帝之忧已解,国家之患却将至 大势相迫,变亦变,不变亦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