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2课时 欧姆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第2课时 欧姆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16 20:5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欧姆定律
教学目标
?? 1.理解掌握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 2.掌握欧姆定律计算有关问题。
?? 3.理解掌握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解释实际问题。
?? 4.学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
?? 5.进一步学会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 6.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
??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 设问:1.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
?? 2.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有什么作用?
??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析:在电路中,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而导体的电阻又要对电流起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那么,在一段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量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欧姆定律。(板书课题)
?? (二)新课教学
?? 今天我们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提出的研究方法,利用我们所学过的仪器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 学生回答后,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分别介绍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
?
??? 1.电阻R不变,电流与电压有什么关系
?? 演示:按图接好电路,保持R=10欧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R上的电压,请两位同学读出每次实验的电压值和包流值,记人表1中:
???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阻只保持不变时,随着电阻R上的电压的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也增大,且电压与电流是同倍数增加,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正比关系。
?? 结论: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板书)? ·
?? 2.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
?? 演示:按上图连接电路,更换定值电阻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只两端的电压始终保持4伏,请两位同学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并记录在表2中。
??? 分析: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电压相等的情况下,定值电阻及增大,通过电阻R的电流反而减小,且电阻R增大几倍,通过电阻的电流反而减小到几分之一,这种关系在数学上叫成反比关系。
?? 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板书)
?? 3.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体中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关系,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的关系。
?? 设问:这两个关系能否用一句话归纳、概括呢?
??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做欧姆定律。(板书)
?? 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都是指同一导体而言,也就是说欧姆定律中所指的电流、电压、电阻是同一导体的三个量。(要同学们在“这段导体”下面加“.”)
?? 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则其数学表达式为:I=U/R?? [板书]
?? 根据数学规律,我们可以对欧姆定律公式I=U/R 进行变形,得到U=IR或R=U/I??? 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同一导体中的两个量,来求出第三个量。
4.欧姆定律来计算有关问题??
?? 例:已知电烙铁的电阻是1210欧姆,如果电烙铁两端的电压是220伏,求通过电烙铁的电流?[投影)
??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烙铁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结果:0.18安)
?? (三)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欧姆定律中的“这段导体”四个字。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完成PPT上面的练习题
五、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一、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结论: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I = U/R。 公式中I、U、R的单位分别是安、伏和欧。? 公式的物理意义:略? 三、欧姆定律的运用?
六、课后反思
对于“欧姆定律”,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其公式形式,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数量关系,而且要让学生理解其物理意义:欧姆定律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样一种制约关系,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学式子,更不能理解为导体的电阻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等。在利用欧姆定律解决具体问题时,提醒学生注意I、U、R是对同一段导体(或电路)而言的,不可张冠李戴,乱套公式。 向学生介绍欧姆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专心致志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熏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七、课后练习
见《学练优》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