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第15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课标要求:
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毛泽东为救国救民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认识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及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的精神品质。
2、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恢复国家经济、抗美援朝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做出的贡献,认识毛泽东等为寻找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做的不懈探索和努力,探讨毛泽东错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原因和深刻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相关材料,加深对毛泽东的认识,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对毛泽东早期寻找革命真理和实事求是地探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进行实际探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毛泽东的革命历程,理解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培养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敬之情,增进对国家、民族的热爱;认识在困难和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教学目标】1、重点:
了解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不断探求真理、开创中国革命道路的奋斗历程。毛泽东不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的新探索
2、难点:
认识毛泽东在艰难环境中对革命道路的不断探索精神和创新勇气,了解毛泽东“左”的错误思想不断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发生的严重错误,全面而客观地评价毛泽东。一、风华正茂→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1、家庭出身及性格1893.12.26 湖南湘潭韶山 富农家庭痛恨家庭专制和私塾教育的束缚倔强和反抗的性格《咏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2、求学:1914年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假期进行社会考察,了解人民疾苦及风土人情3、立志:忧国忧民,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对以后毛泽东从事革命工作要注意实地调查和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影响很大。4、早期革命活动1)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时:“五月九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2)1918年4月,与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宗旨:“革新学术,砥砺品行”,以期“改良人心风俗”即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5、思想转变1)影响因素: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马克思主义著作影响(五四)2)转变前: 在1918年毕业离校时,毛泽东认为:“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大杂烩。我憧憬‘19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的自由主义,但是我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明确无疑的。”受多种思想影响的充满正义感的激奋青年5、思想转变3)开始转变:1918年,任北大图书管理员,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俄国社会主义革命4)完成转变:1920年夏,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6、投身中国革命1)1920年,在长沙参与组织共产主义组织;2)1921年7月,作为湖南代表参加中共一大 被指定为起草大会报告者之一;
一大以后,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中二、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一)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1921-1927年:(模仿俄国道路)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革命时期
(1921-1924-1927)1)领导工人运动;
2)参加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参加大革命
3)撰写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1927-1931年(开创革命新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1)八七会议上毛泽东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2)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秋,攻打长沙);3)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4)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著作、作用、内容)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1、1935-1937年:危急关头挽救革命“左”倾错误领导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力挽狂澜,革命转危为安1936年10月,胜利完成长征①发表多部理论著作:
②成熟掌握三大法宝:
A.用马列主义理论和风格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
B.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战的人民军队;
C.团结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2、抗日战争(1937-1945):领导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 2)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指导思想3)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获得充分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是其成熟标志 李宗仁有言:毛是创造了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有完整的思想基础和实践指南;蒋公无战略,无理论,盲学曾国藩,败在理所当然。
柬埔寨的宏森,打游击的时候,随身带的物品里就是一本《论持久战》,直言正是这本书让他获得了成功。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毛泽东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他从中国国情出发,冲破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迷雾,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开创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到延安后,毛泽东发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从哲学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学风,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旗手和奠基人。3、解放战争(1946-1949年)1)重庆谈判:签定“双十协定”、争取和平民主2)战争防御阶段:“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显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3)战略反攻:1947年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序幕4)三大战役: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成熟推翻三座大山,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5)毛泽东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理论著作:思想成果:对夺取全国的胜利、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对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执政党进行了思考6)新中国成立:(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建国之初: 在国内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进行了抗美援朝;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1949-1952年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由毛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3-1956年,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1)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时期1953-1956年(2)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①中共八大:1956年秋(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 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③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探索中的失误①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③文化大革命(4)外交关系的突破①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系开始缓和:③中日关系正常化:1971年第26届联大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三、伟人的逝世1976.9.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落实课标1、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2、创建了人民武装力量;
3、领导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
4、制定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持久抗战的正确方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5、领导人民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三座大山,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人民受压迫、受奴役、受侵略的历史;
6、领导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7、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四、客观评价毛泽东:1、毛泽东是20C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历史人物,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毛泽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领导中国人民结束了100多年以来受中外反动势力压迫和奴役的悲惨局面,使现代中国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政治家。3、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出现过重大失误,也提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4、毛泽东在晚年仍非常关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的探索,为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重要准备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