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17课
晚明科技精英【课标要求】:
了解李时珍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时珍、徐光启等的成长历程及其主要贡献
2、探讨科学家与时代、民族、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探究分析晚明科学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发展和科学家的产生具有时代性和条件性,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利用本课及必修2第6课和必修3第5、6、17课提供的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找和分析及概括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众多晚明科技精英的实践活动和著作成果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李时珍及《本草纲目》、徐光启及《农政全书》
【教学难点】
“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一、世界文化名人——医圣李时珍他出生于一个世代医生的家庭里,时珍的祖父是一个热心替人治病的医生,但名气不大,早在时珍年幼时就去世了。 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是当时有名的医生,又是一个饱学的秀才,虽参加过多次乡试,但始终没有考中。母亲张氏,身体衰弱,在生下时珍后不久便病倒了,以后长期地缠绵在病榻上。 幼年时代的李时珍,体弱多病。直到10岁左右,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李时珍( 1518-1593年)李时珍的主要经历王府良医宫廷御医立志本草1、医生世家:1518年,湖广蕲州人
祖父和父亲都是名医从小酷爱医学2、科举应试:考中秀才后三次落榜3、从医之路:十年郎中 这样的经历使李时珍有机会攻读医书,见识各地进贡的珍稀药材,提高药物炮制等技术。三次乡试落榜, 坚定从医之路
李言闻并不想让儿子学医,因为在封建社会里,医生被官府歧视,他希望儿子多读点书,将来能升官。在时珍12岁那年,父亲就明确地向他宣布了这个意图。
在父亲的督促下,他认真地读了几年书,在 14岁那年考中了秀才。后来,他越来越感觉到死读这些八股教条毫无意思,虽遵从父命从十六岁到二十二岁连续三次参加考举人的乡试,可是都名落孙山了。三次乡试的失败,虚度的宝贵光阴,使李时珍深深感觉到科举应试这条路不能再继续走下去了,于是他下定决心学习医学。父亲见他意志坚定,也就只好答应了。
22岁的李时珍开始行医。最初,他给父亲当助手,父亲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帮助看看病、一有空,他就棒起医书来读。
李时珍读书的范围很广,他除了读《内经》、《难经》、《伤寒论》、《脉经》、《甲乙经》等古典医书外,尤其喜欢钻研历代的“本草”(即历代的药物书)、其中,来代的《证类本草》(即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他最喜欢读的药书。由于李时珍用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又注意在医疗实践中学习并检验书本上的知识,因此,他的医术提高很快。宫廷御医之便,饱识医术药材
1551—1556年这段时间内,封建皇帝征招医官,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于是在武昌楚王府的李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京。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同时从宫廷中获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领域。3、内容特点:
(1)药物内容丰富:数量多;增加新品种;配有插图
(2)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
(3)纠正前人很多错误;
(4)涉猎多种学科;
(5)文学色彩浓厚
4、影响及地位:
(1)“东方医学的巨典”:集大成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
(2)达尔文称之为“中国的百科全书”
(3)其科学性、文学性、实用性,在我国及世界广泛流传27春秋努力,编成《本草纲目》
1、编写的原因:深感前人多种《本草》药书错漏不当之出很多,贻害非浅
2、编写过程:提倡“医者贵在格物”
(1)十年阅读鉴别(读万卷书);
(2)亲自采药考察(行万里路);
(3)力取一手证据
(4)注重实证分析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1633年11月10日),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首。 二、会通中西的近代试验农业开拓者——徐光启1、徐光启(1562-1633)在对待中西关系方面,提出了“欲求超胜 必须会通 会通之前 必须翻译 ”的原则,以“翻译”为 “会通 ”的条件,超胜为“会通”的目的,表明了他将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于中国优秀传统融会创新,以赶超西方、振兴国家的愿望。
2、《农政全书》全书共60卷,从农政 ,即国家政策的高度,瞩目屯垦、 水利 、荒政三项主题,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和农学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评价和总结。朱载堉被李约瑟誉为“虽远离欧洲,但他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宋应星(1587-约1666)的天工开物被李约瑟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晚明时期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1、出现大批总结性的科技成果,传统科技走向繁荣;
2、大都属于应用科学,多为农业手工业服务;
3、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由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4、具有短暂性。 晚明何以科技群星璀璨?个人努力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思想文化: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外部因素:继承传统科技
西学东渐,吸收西方科技个人因素:1、下列著作中,含有介绍外国科技内容是?????
A、《九章算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因医术和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李时珍
3、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本草纲目》 B 《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徐霞客游记》
4、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徐光启 D.宋应星DDBC5、(历史广东卷第5题)下列关于徐光启思想和活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A.支持“反清复明”活动 B.积极引进西学
C.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D.领导东林党的政治活动
6、(文综全国卷第27题)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
7、《农政全书》与《天工开物》的相似之处有
A.介绍农业生产技术、经验
B.介绍了欧洲的技术方法
C.被译为日、俄、英等文字
D.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B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