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县(五四制)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垦利县(五四制)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5 14: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火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它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A.神话传说
B.历史文献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黄河流域”“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原始居民是
A.河姆渡人
B.半坡居民
C.元谋人
D.北京人
3.2016年1月27日至31日,第七届中国余姚·河姆渡农业博览会在浙江省余姚市中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如果跨越时空,要展现河姆渡人的农耕生活,下列哪一展品不应出现
A.水稻
B.骨耜
C.原始乐器
D.彩陶
4.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表述,较为准确的是
石斧
骨耜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5.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打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
B.长平
C.涿鹿
D.阪泉
6.2016年4月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2016(丙申)年清明黄帝文化学术交流会,即“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下列成就可以入选黄帝时期文化的有
①建造宫室
②开垦耕种 ③制作衣裳 ④挖掘水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
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
B.夏王朝的建立
C.禅让制的实行
D.制定历法,称“夏历”
8.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哪一朝代的建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9.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半坡彩陶
B.镶嵌绿松石的铜牌
C.司母戊鼎
D.毛公鼎
10.“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其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11.某同学利用右图进行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该是
A.西周分封
B.诸侯争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12.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讲道:“天子是上天派来管理人世间万事万物的,享有神一般的威望。”春秋时期,“天子”的处境是
A.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等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赖强大的诸侯
D.子称皇帝,加强中央集权
13.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
D.三家分晋
14.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趋势是
A.诸侯割据混战局面扩大
B.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15.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学派就倡导这一主张,该思想学派的创始人是
A.墨子
B.庄子
C.韩非


D.孟子
16.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商业繁荣局面  
C.
诸侯争霸的局面
  D.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17.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18.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秦统一六国后,采取了许多措施巩固统治。其中,对促进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措施是
A.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B.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0.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帝位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在四面楚歌中战败自刎而亡
21.识别历史人物,有助于了解和学习历史。右图是西汉的
建立者,他是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景帝
D.汉文帝
2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轻徭薄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如果你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右图
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主要教材是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国之道
C.《孙子兵法》
D.儒家的五经
24.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B.只是加强对国家边疆的统一
C.消除王国的势力,使王国不再与中央作对
D.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
25.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
A.外戚权利的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
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王莽施政的危害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1分,
第27题
14分,
第28题11分,
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1分)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我们身边。某校七年级学生举办了中国古代人类文明图片展,请你结合这次活动进行问题探究。
【工具话发展】
图一
图二
(1)请结合这图片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使用图一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1分)举出一例这个时代的远古居民。(1分)
(2)图二中的农具出现在什么时期?(1分)它的使用有什么作用?(1分)
【遗存现变革】
图三
图四
(3)图三、图四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哪次著名的改革?(1分)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些内容?(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改革中最有利于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和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分别是哪一条?(2分)
【工程显历史】
图五
图六
(5)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有关上图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里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什么?(1分)它有何功能?(1分)
27.(14分)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很重视的一个问题。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周朝时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受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即可尽义务。
(1)材料一中“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划分为诸侯的社会制度”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2分)
材料二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2)材料三反映出秦朝在地方建立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3)从材料三中你能找到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吗?(1分)汉武帝为了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材料四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成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
(4)根据材料四,概述这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1分)结合材料四说一说,“敦煌的郡守有欺瞒中央的行为,司隶校尉奏报给汉武帝”这一说法正确吗?(1分)为什么?(2分)
(5)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汉时期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作用。(1分)
28.(11分)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的自由竞放】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1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他的至理名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2)图二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治国主张中的很多观点在今天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他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1分)他在教育上有什么突出贡献?(2分)
【思想的实践运用】
材料二
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韩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后来,韩非被韩王派遣出使秦国,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并受到重用。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韩非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他受到秦王嬴政赏识和重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
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4)材料三中的“臣”是谁?(1分)这是他给哪位皇帝提出的建议?(1分)用历史术语概括这个建议。(1分)
29.(14分)古代统治者的生活方式和统治政策,往往直接影响着其政权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殷都“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集从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和财宝。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位统治者的奢侈生活?(1分)他最终的结局如何?(1分)
材料二
清代赵翼在评价秦朝修长城时说:“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招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2)材料二中“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除此外,秦末的暴政还有哪些?试列举两例。(2分)
材料三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有人认为,如果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1分)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材料四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
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4)材料四说明汉初统治者意识到了统治危机,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请用史实说明,汉文帝和汉景帝在解决农业、农民问题上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3分)
(5)请结合以上材料中王朝兴亡的史实,谈一谈你的认识。(1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D
B
C
C
B
C
C
A
B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D
C
A
B
B
A
C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
11分,
第27题
14分,
第28题11分,
第29题14分,共50分。
26.
(11分)答案要点
(1)旧石器时代。(1分)元谋人、北京人(答出任意一点即可)(1分)
(2)春秋时期。(1分)
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分)
(3)商鞅变法。(1分)内容: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分)
(4)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
(5)都江堰。(1分)防洪、灌溉、水运。(1分)
27.
(14分)答案要点
(1)分封制。(1分)义务:诸侯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分)
(2)郡县制。(1分)
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
(3)目的: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1分)
措施: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规定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2分)
(4)措施:刺史制度。(1分)
不正确。(1分)理由:郡守是地方官员,由刺史负责监督,而司隶校尉负责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2分)
(5)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1分)
28.
(11分)答案要点
(1)老子。(1分)思想主张:他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分)
(2)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主张以德治国。(1分)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答出2个要点即可)(2分)
(3)思想主张:强调以法治国。(1分)他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深受秦王赢政的赏识(1分)
(4)董仲舒。(1分)汉武帝。(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29.
(14分)答案要点
(1)商纣。(1分)最终在牧野之战中被周武王打败。(1分)
(2)说明了秦朝徭役繁重。(1分)暴政: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严苛的法律;秦二世更加残暴。(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2分)
(3)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
(1分)不同意(1分)理由: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遇雨误期,是他们起义的直接原因。即使不是遇到大雨误期,秦末农民起义迟早也会爆发。(2分)
(4)政策:休养生息。(1分)
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3分)
(5)暴政往往导致亡国,统治者应实行仁政,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