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1.
生物圈中的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能进行活动
B.能繁殖后代
C.能进行发射
D.能呼吸并消耗氧气
2.
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3.
“藕断丝连”是常见的现象,这里的“丝”来自植物体的
A.保护组织
B.营养组织
C.分生组织
D.输导组织
4.生物的生长离不开细胞的生长,如图是洋葱根尖细胞的生长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A.2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3的流动加快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C.4内的遗传物质需经过复制
D.5为细胞的生长提供能量
5.柳树与人体相比较,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个体
6.
光合作用的发现是众多科学家不断实验探索的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达,正确的是
A.海尔蒙特的实验说明,柳树生长增重的物质来自土壤和水
B.菩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植物每时每刻都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C.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后的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脱色后呈黄白色D.萨克斯的实验中,脱色后再用碘蒸汽熏蒸黄白色的叶片,见光部分呈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7.
从今年起,我市将全面实施“三年增绿”计划,大面积增加绿地植被,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下列有关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质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8.生态球是家庭中常见的绿化美化饰品,置于阳台上,能较长时间稳定存在(如图),下面是生态球一天内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明天日出、日落时间分别为6:00和18:00),正确的是
A.
B.
C.
D.
9.
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图所示各项中,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0.
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蒸腾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B.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C.阴雨天移栽植物,可以提高成活率
D.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11.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不合适的是
A.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B.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C.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的生成
D.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12.
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右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13.
水往低处流是我们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植物体内的水却是向高处移动,那么,水在植物体内从根部向茎和叶移动的动力来自于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14.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A.棉花具有发达的疏导组织,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B.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15.验证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应采用的对照实验是
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16.
“满眶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葡萄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入口甘香的汁液来自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液泡
17.
在观察叶片的表皮细胞装片时,物像由图一转换到图二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18.
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家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菠菜叶徒手切片,视野中的细胞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原因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B.用低倍镜观察时,两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距载玻片1~2厘米处停止
C.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如果移动显微镜,物像变模糊,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
19.
某同学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涂片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准焦螺旋等,在视野内分别观察到了下面四幅图象,其中物镜镜头离装片距离最近的是
A.
B.
C.
D.
20.收看新闻联播时,首先看到转动的地球呈现绿、白、蓝三种色彩,它们分别是生物圈的
A.岩石圈、大气圈、水圈
B.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D.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21.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肉汤
50毫升灭菌肉汤
50毫升灭菌肉汤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2组,温度、消毒棉球
B.2组,温度、空气
C.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2组,细菌、温度
22.
某同学建立了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图(如下图所示)。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哪类植物
A.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
C.蕨类植物、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
23.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C.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4.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勒的实验使我们认识到:绿色植物进行的( )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以上三者都是
25.
小龙同学在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时,设计了一组实验(如下图):将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室外3-4小时后,取出试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试管内。结果伸入①试管的木条复燃了,伸入②试管的木条不复燃。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伸入①试管的木条复燃了,说明金鱼藻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B.伸入②试管的木条不复燃,说明金鱼藻在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设计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其变量是温度
D.该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下图为小雅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
观察时,
如果想把视野中左上方的
A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可向
移动装片。为更好地观察口腔上皮细胞,
需要将视野调暗,
小雅须改用
和平面反光镜。
(2)
甲图中的[
]
能控制物质的进出,
遗传信息库是[
]
。
(3)
乙图中所示的部分属于
组织。从植物结构层次来看,
洋葱鳞片叶属于
。
(4)
乙图细胞与甲图细胞相比,
主要区别在于乙图细胞具有
和
。
27.下图所示五种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各异的植物,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植物类群,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以上五种植物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植物是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这类植物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可做空气污染指示植物的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
(2)可用孢子来繁殖的植物是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
(3)A与C相比,植株长得比较高大,结构也更为复杂,是因为A有真正的__________,并且分化出了_______________。
(4)B、E两类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用_______繁殖,但B类植物的种子外面有______包被,属于______植物;E类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属于_______植物。
(5)被埋在地下形成煤炭的是古代的___________植物。
28.如图是猫抓老鼠的画面,据图回答:(7分)
(1)小猫长成大猫,说明生物能
。这一现象的发生离不开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时先_______分裂,后_______分裂。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①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②细胞分裂时遗传物质先复制后平分
③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一样
④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
(2)猫的结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生猫,鼠生鼠,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
(4)下列哪种组织是猫和鼠不具有的是
。
A.上皮组织
B.输导组织
C.肌肉组织
D.神经组织
29.(8分)以下表示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其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A、B、C分别表示植物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C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B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作用,它能降低叶面温度并促进根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再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大多数水分由叶表皮的
散失到大气中。
(2)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进行了以下实验:先将某植株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目的是
。选取一个叶片,按乙图处理后将植株放在光下几小时,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后,结果如丙图所示。图乙中有锡箔部分与无锡箔部分形成一组
,本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合作用的产物
是
30.(6分)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大棚内栽种作物,为了增产,在增强光照的同时,农民常向大棚内释放“气肥”,“气肥”主要是通过叶片的_______进入植物体内,可增强植物的_________作用,“气肥”是指
。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田土壤板结或水淹时,植物受害的原因是_________受到抑制。因而栽种植物时要及时疏松土壤和防涝排涝。
31.(5分)把等量天竺葵的不同器官分别放在封闭的容器中,并用不同颜色的光照射。经8小时后,对容器中氧气产生量进行测定,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若要探究光的颜色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______和______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2)探究不同器官对氧气产生量的影响,应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组容器进行对照实验。
(3)第3组容器中氧气产生量为0mL,请分析原因。________
32.(5分)新鲜的肉放久了会腐烂,而且夏天鲜肉腐烂要比冬天腐烂得快些.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同学假设,鲜肉腐烂与它的含水量有关。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设:取一块瘦肉平分成两份,用烘干机将它们的水分烘干,再分别放入两个干燥的培养皿中。甲培养皿放入温暖的地方,且在肉片上滴加少量水,乙培养皿置于冰箱里。请据此分析:(5分)
(1)根据该同学的假设,本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实验结果的预测是______培养皿的肉先腐烂.
(3)他获得的实验结果能不能验证他的假设?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一实验该怎样改进才较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D
C
C
D
C
B
A
A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C
B
C
A
D
D
D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7个小题,每空1分,共50分。
26.(8分)(1)左上方
小光圈
(2)〔1〕细胞膜
〔3〕细胞核
(3)保护
器官
(4)细胞壁
液泡(顺序可颠倒)
27.(11分)(1)D
提供氧气
C
(2)ACD
(3)根
输导组织
(4)种子
果皮
被子
裸子
(5)蕨类
28.(7分)(1)生长发育
细胞核
细胞质
③④
(2)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猫
(3)遗传
(4)B
29.(8分)(1)呼吸 光合 蒸腾 气孔
(2)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对照 光 淀粉
30.(6分)
(1)气孔
光合
二氧化碳
减少呼吸作用(2)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
(3)根的呼吸作用
31.(5分)(1)1
2
(2)1
3
(3)天竺葵的根部没有叶绿体,所以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氧气。
32.(5分)(1)水分的有无
(2)甲
(3不能
变量不唯一
(有水和温度两个变量)(4)乙培养皿也放在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