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垦利县(五四制)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垦利县(五四制)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5 14:4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
分钟
分值:100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A.谷物
B.棉纱
C.鸦片
D.茶叶
2.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3.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4.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l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5.“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2016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2015年中国
六项考古新发现,致远舰等六项发现入选。致远舰将士壮烈成仁的地点是右图中的
7.《清议报》(189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8.图片承载着历史。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
A.虎门销烟
B.圆明园遗迹
C.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的宝座上
D.日军在旅顺暴行
9.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0.对下列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1842
1895
1901
SHAPE
\
MERGEFORMAT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1.“这项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中的“运动”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2.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
固。”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京师大学堂
D.创办轮船招商局
13.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曾国藩
B.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
14.19世纪末一西方报纸称“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有三党:一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一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一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三党”分别指
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B.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15.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尊奉孙中山为国父。这是因为孙中山
A.领导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B.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C.领导新文化运动,促成了思想解放潮流
D.领导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6.“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八个字是目睹了辛亥革命的少年瞿秋白对当时社会变
化的体验之词。它说明辛亥革命
①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②使社会习俗发生
了极大变化

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④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历史学家徐中约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里,▲代表的杂志应该是
A
B
C
D
18.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材料表明李大钊主张
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标语、口号带有特定时代的历史印记。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时代诉求的是
A.“自强”,“求富”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D.“民主”、“科学”
20.“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1.《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了辛亥革命
D.建立了中华民国
22.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A.重视军事训练
B.重视政治教育
C.军事政治并重
D.重视军事理论
23.阅读书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在右图书籍中最可能出现
的故事情节是
A.义和团在廊坊围困侵略军
B.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接着攻占汉口和汉阳
C.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贺胜桥
D.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
24.右图所示建筑为位于南昌城内的原江西大旅社。在这里
A.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吹响了共和的号角
B.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揭开了革命新篇章
C.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了人民的军队
D.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25.“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A.南昌起义前夕
B.秋收起义后
C.第五次反“围剿”中
D.遵义会议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
(12分)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南京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1分)根据材料一判断,英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1分)《南京条约》的哪些条款有利于这一目的达成,从而使“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 (4分)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夺去你的美丽,也在我的脸上,烙下了耻辱的印记。”
(2)材料二中“绅士”是指谁?(1分)“绅士的洗劫”、“文明的大火”发生在哪场战争中?(1分)
材料三
“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庚子联军统帅瓦德西拳乱笔记》(备注:庚子是指1900年)
(3)瓦德西在哪一事件中来到中国 (1分)他的话反映了列强对哪里的抢劫
(1分)
(4)这一事件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27.(12分)中国近代史上涌现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鉴赏诗词名句,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林则徐领导的哪一历史事件最能体现这句诗所表达的追求?(1分)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杨昌睿(晚清官员)
(2)材料二中“大将”是指谁?(1分)这首诗赞扬了他的什么功绩?(2分)
材料三:“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威海某忠烈祠堂的一幅挽联
(3)上述材料中的“此日”是指何年何事?(2分)“公”指何人?(1分)“海军”名称是什么?(1分)
(4)通过上述材料反映的三位历史人物的事迹,可以对他们作出怎样共性的评价?(2分)
28.(14分)近代以来,莘莘学子求新知于世界,学成归来,报效祖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1年,饱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欺凌的清政府,作出了一个堪称“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的决定:派遣幼童留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1)材料一中,清政府派遣幼童留美是在哪场运动推动下作出的决定?(1分)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是革命群体中十分重要的一支,而在这些留学生中最出名的要属孙中山先生。孙中山留学过许多国家,待的时间比较长的主要是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留学的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更重要的是了解中西方的差距,更加坚定了投身民主革命之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后创立什么新的学说?(1分)该学说首先成为哪一场革命运动的指导思想?(1分)这场革命运动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3分)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党员及早期高层架构基本上由四部分人组成:一是以陈独秀、李大钊、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林伯渠、彭湃为代表的早期留日生。二是瞿秋白、罗亦农、王一飞、刘少奇、任弼时等俄国培养的革命骨干。三是以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李富春、向警予为代表的旅欧勤工俭学生。四是张国焘、邓中夏、毛泽东、何叔衡、陈潭秋等未留过学的国内先进知识分子。
(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请举出材料三所列归国留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直接参与的革命活动一例(2分)
(4)综上所述,近代以来,留学生先后在哪些层面求新知于世界?(2分)
29.(12分)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会上说:“从瑞金算起,12个月又2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最多的走了2万5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1)材料一中,毛泽东介绍的是哪支队伍走过的路线?(1分)“12个月”是指哪一时间段?(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哪一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被称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分),为什么这样说?(3分)
材料三
“事实、数字和一路上千山万水的名称,都不足以说明红军长征的历史性意义,它们更不能描绘出几十万参加长征的部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他们所遭受的苦难,”
——美国著名女记者史沫特莱
(3)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红军长征的历史性意义”是什么?(2分)
材料四
韩国媒体对中国电视剧《长征》的评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制造的奇迹,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就无法同中国进行充分的交流。”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什么是长征精神?(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
2.D
3.D
4.B
5.C
6.
B
7
.C.
8.
C
9.
D
10.B
11.A
12.D
13.B
14.
A
15.B
16.A
17.C
18.C
19.C
20.C
21.B
22.C
23.C
24.C
2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
(12分)答案要点
(1)鸦片战争(1分),目的: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1分)
条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分)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2分)
(2)英法联军(1分)第二次鸦片战争(1分)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北京(1分)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7.(12分)答案要点
(1)虎门销烟(1分)虎门硝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分)
(2)左宗棠(1分)
收复新疆,治理边疆(2分)
(3)1894年的黄海海战(2分)邓世昌(1分)、北洋舰队。(1分)
(4)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体现了坚决抵抗外国侵略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民族英雄。(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8.(14分)答案要点
(1)洋务运动(1分)自强、求富(2分)
(2)三民主义(1分)辛亥革命(1分)
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中华民国(3分)
(3)留学生是创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力量(2分)
举例:五四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在北京领导学生斗争,积极营救被捕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董必武、李达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答出其中一条即可,2分)
(4)科技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层面等(2分)
29.(12分)答案要点
(1)中央红军(或红一方面军)(1分)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2分)
(2)图1(1分)
因为遵义会议在革命紧要关头,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3分)
(3)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师(1分)
历史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2分)
(4)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2分)(一点1分,答出2点的基本意思即可给满分)
图1遵义会议会址
图2泸定铁锁桥
图3红军过草地漫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