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读“鹤、孟、陵、辞、唯”5个生字;会写“孟、浩”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二、过程与方法
在读和思的基础上回顾运用学古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会欣赏古诗,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想象法、结合注释阅读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古诗,导入新课
1.同学们,咱们学习过很多的古诗,你能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展示给大家吗?
生展示背诵古诗,师适时点评鼓励。
2.你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首诗歌。(板书课题:20.古诗两首)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导入: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有没有和自己的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呢?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跟随大诗人李白一起感受与朋友分别的场景,李白与好友孟浩然分别有什么样的独特感受呢?他又是如何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www-2-1-cnjy-com
(一)读诗句
1.听课件朗读,生轻声跟读,注意划分停顿。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黄鹤(hè)楼、姓孟(mèng)、广陵(líng)、辞(cí)掉、唯(wéi)一”。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4.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初步感知这首诗。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二)知作者
1.介绍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21·cn·jy·com
李白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2.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c-n-j-y
3.小结: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解诗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广陵”是地名,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好友。“之”是“到”的意思。诗题意思是在黄鹤楼边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21·世纪*教育网
明诗意
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辞:告别。
孤:孤单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结合注释,说说每句的意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把整首诗连起来解释,全班读一读。
(五)悟诗情
1.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什么?(前两句叙事,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后两句写景,写了作者目送船只消失在天边。) 21*cnjy*com
2.作者为什么要用“故人”一词?(故人指老朋友,说明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
3.“烟花三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快与向往。)【版权所有:21教育】
4.“孤帆远影”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让我们观看几幅图画感受一下吧。(课件播放)发挥想象,说一说此时望着远去孤帆的作者可能在想什么?(鼓励学生敢说,只要合情合理即可。如:可以抒发挂念思念之情,可以思考下次见面时间等等。)
5.读后两句思考: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比直接抒情来得含蓄。)
6.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小组讨论一下吧。(通过描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自由读、分组读、展示读……
(六)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小结:学完本课,不仅让我们体会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21教育网
三、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回忆学习古诗词方法: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一)读诗句
1.听课件朗读,生轻声跟读,注意划分停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宿舍(shè)、君(jūn)子”。
3.师指导学生朗读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4.生自由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初步感知这首诗。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二)知作者
1.介绍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文学成就: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代表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2.了解写作背景。
此诗又题为《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之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2·1·c·n·j·y
(三)解诗题
元二是作者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唐朝在西域的政府管理机构。题目意思就是:送元二到安西。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四)明诗意
1.小组合作,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说说每句诗句的意思。
2.交流字词含义。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更:再。
尽:本文指饮完,喝干。
3.结合注释,说说每句的意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好友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出处:21教育名师】
4.把整首诗连起来解释,全班读一读。
(五)悟诗情
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想想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送别环境?(清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柳树更绿了。)
2.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它向我们表明,这是一场深情、充满希望的离别。)
3.安西离送别地到底有多远呢?让我们从地图中具体看一看。(出示地图图片,生说说体会)师小结:渭城到安西的距离确实是很遥远。21cnjy.com
4.安西又是一个人烟稀少、很荒凉的边境地区,让我们感受一下。(出示图片),在过去交通不方便的情况下,难怪作者会说“无故人”。
5.体会了路途遥远和所去之地的荒凉,发挥想象,作者在向友人敬酒时可能会跟友人说些什么?(如:路上一定要好好休息,注意安全;老朋友不在身边,自己照顾好自己……)
6.后两句送别的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一句是眼前实景,后一句是想象和好友分别后的景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更”字说明什么?(“更”字表明酒已经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却溢于言表。)
8.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重感情,对朋友情深意重。)
9.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自由读、分组读、展示读……
(六)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2.师小结: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清新含蓄的表达,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别具匠心。
四、课堂总结
这两首送别诗一个融情于景,一个清新含蓄,虽风格不同、意向不同,但都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呢?让我们一起积累部分送别诗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送友人》www.21-cn-jy.com
五、课堂练习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着意描写诗人目送友人乘船离去时的惆怅和留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先点明了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再通过描写宴席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六、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古诗。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叙事、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写景、话别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两首送别诗一个融情于景,一个清新含蓄,虽风格不同、意向不同,但都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21*cnjy*com
古诗词的教学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因此在教学时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按“读诗词、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五步去走的,思路上较清晰。同时,了解完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说一说诗歌带给我们的感受。这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中如果加入小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或许效果会更好。【来源: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两首》练习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均为( )诗。
2.《送元二使安西》是( )诗人( )写的,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 )。
二、辨字组词。
孟( ) 浩( ) 凌( ) 维( )
猛( ) 造( ) 陵( ) 唯( )
三、反义词我会写。
朝——( ) 轻——( ) 新——( )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辞:①告别。②辞职。③躲避,推托。
(1)他向校长递交了一份辞呈。( )
(2)他和众人一一辞别。( )
(3)每个人都在不辞辛苦地工作着。( )
故人:①死去的人。②老朋友;故友。
(4)故人西辞黄鹤楼。( )
(5)多年后,爷爷的许多战友都已成了故人。( )
五、将诗句补充完整。
1.大漠________________,长河________________。
2.飞流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九天。
3.王师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____________。
4.故人西辞____________,烟花三月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一杯酒,西出阳关____________。
六、解释词语。
之:____________ 使:______________
浥:____________ 更尽:____________
七、阅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题目中“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诗人要送的友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写诗人送别友人的时间、地点及要到的地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诗人依依惜别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送别之情的古诗?请选一首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两首》答案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送别
2.唐 王维 依依不舍之情
二、辨字组词。
姓孟 浩大 凌乱 维和
猛烈 制造 陵墓 唯一
解析: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孟和猛”。
(2)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浩和造”。
(3)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维和唯”,“陵和凌”。
三、反义词我会写。
暮 重 旧
解析:“朝”是早晨的意思,“暮”是傍晚。
四、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②
(2)①
(3)③
(4)②
(5)①
解析:把选项注释带到原句中可以选出答案。
五、将诗句补充完整。
1.孤烟直 落日圆2.三千尺 疑是银河3.北定中原日 告乃翁4.黄鹤楼 下扬州5.劝君更尽 无故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三首诗分别选自王维《使至塞上》,李白《望庐山瀑布》,陆游《示儿》以及本课所学的两首诗的千古名句。古诗要联系归类识记,并反复去复习。21教育网
六、解释词语。
去,到。 出使。 湿润。 再饮完。
解析: “之”在现代汉语里常见的意思是助词,在古代汉语里常做“去,到”解释,这点要注意。
七、阅读。
1.唐 李白 去,到 孟浩然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示例: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解析:1.古诗的相关知识及注释要记牢。2.“三月”“黄鹤楼”都是描写时间、地点的词语。3.后两句表面是写作者看到的景象,实际是借景抒情。4.课下多积累,学习古诗还要进行归类识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3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四年级上册 第二十课
古诗两首
激趣导入
把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展示给大家吧!
初读感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读诗句
hè
黄鹤楼
cí
辞掉
líng
广陵
初读感知
mèng
姓孟
wéi
唯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初读感知
知作者
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初读感知
写作背景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 。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初读感知
写作背景
精读感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好友。
“黄鹤楼、广陵”是地名;“之”:到。
诗题意思是在黄鹤楼边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解诗题
精读感悟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蜚声中外的历史名胜,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山东蓬莱阁合称中国四大名楼,号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解诗题
明诗意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辞:告别。
孤:孤单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精读感悟
明诗意
朋友就要告别黄鹤楼东去了,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精读感悟
明诗意
孤帆远去,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精读感悟
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什么?
精读感悟
悟诗情
前两句叙事,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后两句写景,写了作者目送船只消失在天边。
作者为什么要用“故人”一词?
精读感悟
故人指老朋友,说明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
精读感悟
“烟花三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发挥想象,说一说此时望着远去孤帆的作者可能在想什么?
精读感悟
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而是通过写景来表达?
精读感悟
这样可以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比直接抒情来得含蓄。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精读感悟
通过描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学完本课,不仅让我们体会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精读感悟
回忆学习古诗词方法:
精读感悟
读诗句--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jūn
君子
初读感知
shè
宿舍
初读感知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诗句
王维:(701?—761),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文学成就: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主要代表作品:《鸟鸣涧》《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初读感知
知作者
此诗又题为《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之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初读感知
写作背景
精读感悟
送元二使安西
元二是作者朋友;使:出使;安西:安西都护府,唐朝在西域的政府管理机构。题目意思就是:送元二到安西。
解诗题
明诗意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湿润。
客舍:这里指为客人设宴送别的地方。
更:再。
尽:本文指饮完,喝干。
精读感悟
明诗意
渭城的晨雨,湿润了地上的沙土,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精读感悟
明诗意
劝好友饮完一杯醇香的美酒,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精读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前两句,想想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送别环境?
精读感悟
悟诗情
清晨,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柳树更绿了。
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精读感悟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它向我们表明,这是一场深情、充满希望的离别。
渭城到安西的距离确实是很遥远。
精读感悟
安西离送别地到底有多远呢?
安
西
精读感悟
作者在向友人敬酒时可能会跟友人说些什么?
后两句送别的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后两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前一句是眼前实景,后一句是想象和好友分别后的景象。
精读感悟
“更”字说明什么?
精读感悟
“更”字表明酒已经劝了多次、尽了多杯,这依依惜别之情虽只字未提却溢于言表。
“更”字说明什么?
精读感悟
重感情,对朋友情深意重。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清新含蓄的表达,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别具匠心。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呢?
精读感悟
课堂总结
这两首送别诗一个融情于景,一个清新含蓄,虽风格不同、意向不同,但都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精读感悟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友人》
精读感悟
课堂练习
孟浩然
惆怅和留恋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他送别好友( )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着意描写诗人目送友人乘船离去时的( )。
唐
李白
2.《送元二使安西》的唐代诗人( )。这首诗先点明了送别的( ),再通过描写宴席将尽、分手在即时的( )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
王维
劝酒
地点、时间、环境
留恋、关切和祝福
课堂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业布置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叙 事、写景
送元二使安西:写景、话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