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作者余秋雨及其作品
。
3.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其写作意图。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2、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1.自读点拨法。
2.诵读品味法。
3.拓展延伸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课(方法:谈话式)
现今通讯事业发达了,电话、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沟通方便快捷多了,但是,传统的书信联系在很多落后偏僻的地方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邮递员也在延续着他们的工作。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幅图片(注:展示课件的6幅图片)。图片看完后,不知同学们对邮递员有什么印象?(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听了几位同学对邮递员的看法后,我们再来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写的邮递员的故事。( 方法:老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走进作者(方法:指名朗读)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获过“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曾以散文集《文化苦旅》震动文坛。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三.检查预习(方法:指名注音,学生齐读)
唏嘘(xīxū) 噩耗(è
hào)
呵斥(hē
chì) 诘问(jié)
焦灼(zhuó) 伎俩(jì)
颠沛(diān
pèi)
吊唁(yàn)
文绉绉(zhōu
zhōu)
连声诺诺(nuò)
四.速读课文,探讨问题,分析“信客”(方法:小组讨论、合作任务)
1.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各写一个小标题。
注:展示课件
一.来由——为什么做信客
二、经历——怎么样做信客
三、艰险——为什么不做信客
四、归宿——不做信客怎么样了
2.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有哪几种类型?并画出简单示意图。(方法:老师板书)
注:展示课件
老信客
∣(诚信无私)
(遭人诬陷——待人宽容)
信客
(处理后事——任劳任怨)
游子
乡亲
3.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特别是老信客的话“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用意是什么?
(注:展示课件:
强调职业特点:路途艰苦
强调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严守诚信
文章就是在宣扬“信”字)
4.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注:展示课件。信客:
理解老信客
同情老信客
敬重老信客
感激老信客)
5.你对信客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用一个字来概括。从哪里体现出来?请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例来说说。
(注:展示课件;“苦”:
(1)工作劳苦:终年跋涉;
(2)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3)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6.信客的“苦”作者重点写了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方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分析:穿插描写信客的方法)
(注:展示课件(1)充当代理人,处理后事
(第二节中,第5——7自然段)
(2)遭人诬陷 (第三节中,第2——4自然段)
突出信客:职务艰苦、凶险和品质(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恪尽职守、善良厚道),强调突出文章的中心
7.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的平凡人。请做“生活的有心人”,举出一两个事例,并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他们。
(注:展示5幅图片,老师提示:安全交警、环卫工人、边防战士、白衣天使、邮政劳模)
五.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质朴而典雅;精辟而又畅达。请结合文中语句品味品味。(方法:精读语句)
(注:展示课件):1、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做了信客。
2.“风尘苦旅”、“满纸幽怨”、“破烂灰暗”。
3、让学生找出比喻句加以体会
六.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曾在台湾获奖。文章通过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他默默奉献、诚信无私的精神。
七.联系现实,畅谈“诚信”
诚信,是信客的生命,也是维系整个社会的道德准则,所以,诚信永远是做人之本。
请结合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经历,以“诚信”为话题,写几句话,可以谈看法,也可以讲故事。
(注:展示课件。1.诚信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人、群体、社会是不可以不讲诚信的,诚信是我们这个世界得以支撑到今天的基石之一。
2.作为新一代的学生,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让诚信伴我们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