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家》的序和跋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家》的序和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6 09: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家》的序和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题,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重点)
3.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到“家”,我们并不陌生,就在第一课我们就学习了周国平的散文《家》,领悟了作者对家的赞美和哲思,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现代作家巴金为自己的代表作小说《家》写的一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家〉的序和跋》。
二、预习展示
1.文学常识。
“序”和“跋”是一种用来说明著述经过或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主要内容、创作意图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有的“序”和“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 太史公自序》等),主要是说明书的内容以及与之有关的问题。请别人写的称“代序”,作者自写的称“自序”。“跋”放在书的正文后面,主要叙述书的内容或作补充说明。“跋”实际上就是“后序”,一般都由该书作者自己撰写。
2.走近作者,了解《家》。
巴金(1904—2005),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以及晚年所著随笔集《随想录》。
《家》这部小说通过对高家的描写,突出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矛盾特征,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以及当时封建家庭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同时还反映了封建家庭对青年一代的摧残。
3.解说题目。
“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后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4.读准字音。
扉页(fēi)
动荡(dàng) 
魔爪(mó) 
诅咒(zhòu)
幼稚(zhì)
累赘(zhuì)
积愤(fèn)
哑子(yǎ)
妥当(tuǒ)
摧残(cuī
cán)
5.理解词语。
激流:湍急的水流。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说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累赘:文中指文字不简洁。
三、合作探究
(一)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把握内容。
1.将“序”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4),表明作者对生活的积极看法。这个看法是有一个过程的,可见作者的认识是先进的,积极的,并且触及了生活的本质。
第二部分(5),阐明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正因为对生活有了积极的认识,作者便毫不犹豫地加入生活的激流中去。在生活中,他是一位在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第三部分(6—7),讲述自己以文学为武器,对生活的抗争。“我还要征服生活”——这便是作者“搏斗”的过程和“搏斗”的决心。
2.将“跋”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充满激情地表述自己创作《家》的动机。
第二部分(2—5),指出《家》的不足,赞美青春的美丽。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阅读“序”,小组讨论:
1.课文中列出几个文学家,作者列出这些文学家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他们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托尔斯泰——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罗曼 罗兰——为的是来征服它;鲁迅——是一条道路。
2.作者认为生活并不是悲剧,它是一场“搏斗”。其理由是什么?
明确:尽管“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却仍然看见征服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
3.由此,你可以看出早年的巴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对这个时期的巴金又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他是一个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但由于思想的局限,早年的作者在文中也表现了对前途的迷惘。
4.可以从作者的这篇序文中看到他是用什么去同黑暗搏斗的吗?
明确:他走上了一条当年许多青年们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这就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动机。
四、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家》的“序”和“跋”的特点,领会它们的导读作用。(重点)
2.赏析文中重点语句。(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赏析了语言方面的特点,接下来,让我们来对文体“序”和“跋”进行进一步分析和理解。
二、预习展示
请找出表现作者思想轨迹的句子,思考作者22年以后补写的“跋”与22年前写的“序”在思想认识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它跟我的其他的作品一样,缺少冷静的思考和周密的构思。”“事实上我本可以更明确地给年轻的读者指出一条路,我也有责任这样做。”
三、合作探究
(一)细读课文,品读语言。
本文语言充满激情,请赏析重点语句。
1.“序”。
(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
明确:《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重点句:为的是来征服它。
明确:引用罗曼 罗兰的话,表明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明确: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于当时的思想局限,又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
明确:“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2.“跋”。
(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的缺点。
明确:作者22年后,再为作品写“跋”,经过“冷静的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
(2)重点句: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明确: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
明确: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二)小组讨论,把握《家》的“序”和“跋”的特点。
《家》是作者的代表作,请大家速读课文,探讨《家》的“序”和“跋”的特点。
明确:(1)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2)“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3)“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家〉的序和跋》是著名作家巴金的著作,思想深刻、文字精美。先从作者的介绍开始切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并且赏析文章精美的句子,从而理解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轨迹和对待生活的态度。重点是介绍新的文体知识,“序”和“跋”的文学常识,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家》的“序”和“跋”的特点,了解小说《家》的简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
待改进处:教学中未能够灵活地将文章的写作特点穿插进去,只是在赏析语言的时候涉及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