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奥伊达的理想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6奥伊达的理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6 09: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奥伊达的理想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复述故事,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分析人物形象,归纳奥伊达的性格特征。(重点)
3.赏析语言,体会小说语言幽默的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他”叫奥伊达,自己取的名字;“他”很自信,也崇尚平等;很执着,也很有创新思维。“他”的这些想法为父母们提出来忠告——怎样教育孩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奥伊达的理想》。
二、预习展示
1.读准字音。
歧视(qí)  脸颊(jiá) 募捐(mù) 舷窗(xián)
嘀咕(dí)
附和(hè)
狡黠(xiá)
挑衅(xìn)
钦佩(pèi)
哽咽(gěng
yè)
2.理解词语。
歧视:对人(物)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看待。
钦佩:敬重佩服。
狡黠:狡猾、诡诈。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露出马脚:比喻隐蔽的事实真相泄露出来。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原因而脸色发红的样子。
阴阳怪气:形容态度怪癖,冷言冷语,不可捉摸。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呼号。
郑重其事:形容做事说话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煞有介事:像真有这么一回事似的。
3.初读课文,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记叙了他在追求理想中的几桩趣事。
三、合作探究
(一)精读课文,理清小说结构。
小说以奥伊达的成长为线索,叙写故事,展开情节,请根据情节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9),写小时候奥伊达不用父母取的名字,坚持为自己取名“奥伊达”。(开端)
第二部分(10—23),写上小学时,奥伊达不要特权,坚持要父母为自己买电影票。(发展)
第三部分(24—60)写奥伊达混上去瑞典的飞机,去北极探险,成功,可在父母、同学的眼中,成了未来的探险家。(高潮)
第四部分(61—末),写奥伊达在父母的启发教育下,懂得了做人首先应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公民,并获得了真正的选择上的自由。(结局)
(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的主要人物奥伊达是一个怎样的人?小说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①有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具体表现:很小的时候,就坚持自己取名;上小学的时,最大的理想是不要特权;之后,又想只身去北极探险,成为未来的一名探险家。②天真、顽皮、好奇、聪慧。表现:坚持为自己取名,可为什么想出这个稀奇古怪的名字,他并不知道;为了放弃“特权”,他无论如何要父母为他买电影票,最后却“是坐在爸爸的膝盖上看完电影的”,他想尽办法去北极探险;为了要给自己买一双新鞋,他竟然想出了要母亲为自己平日的零活付劳务费的方法。
总结:奥伊达是一个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的意识和执着追求精神,但同时又不乏天真、顽皮、好奇、聪慧的儿童形象。作者用轻喜剧的手法,生动刻画了奥伊达的儿童心理和性格特征。
(三)赏析语言。
本文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幽默,试结合重点语句品味赏析。
1.爸爸热爱文学,坚持要给儿子取名“拜伦”,可妈妈说:“我才不要我儿子学那个瘸腿的英国诗人。我的儿子将来要当大明星的。我们还是叫他‘杰克逊’。”
明确:一儿两名,符合普遍家长的心理,他们望子成龙,便给儿子起了自己所崇拜的人物的名字。这样可以使作品更接近生活,读来更加亲切,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凭什么不需要买票?”奥伊达昂起头怒气冲天地问爸爸妈妈。
明确:这句话又一次表现了孩子的特点——心地纯洁、自主意识强。同时也说明父母常常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小奥伊达谨记老师的教诲,试图用实际行动改变这种不公正。
3.奥伊达欢天喜地地接过票,然后举着票,神情严肃地走进放映厅。
明确:刚才还死死抱住柱子,不肯挪步,但爸爸为他买了票后,便欢天喜地地接过票,表明小孩子的心理变化很快。“举”“神情严肃”等词表现了奥伊达的可爱,还有人格被人尊重后的一种神圣感。
4.“好吧。”奥伊达无可奈何地点点头,然后把他的名字以及他的北极探险计划都告诉了空姐们。
明确:当空姐用飞机暂停飞行“威胁”他时,为了实现理想,他只得告诉空姐他的名字及计划。语言富有童趣,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调皮、天真的孩子形象。
四、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是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小说的基本能力,并且本文文字直白,形象可爱,情节有趣。教学过程中,我直接从故事情节开始教学,让学生理清结构,接下来就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另外,本文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幽默,我引导学生从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