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6节
导体的电阻
知识回顾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
。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
2.电阻的定义式:
。
3.两个电阻串联,其特点是:
,写成式子为:
。
两个电阻并联,其特点是:
,写成式子为:
。
问题猜想
“导体的电阻R”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写出你的猜测:
,请在组内交流你的猜想。
实验设计
1.你猜测“导体的电阻R”与
个因素有关,既然导体的电阻与多个因素有关,那么就应该采用
法来设计实验,从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2.为了测量导体(如:镍铬合金电阻丝a、b、d,镍铜合金电阻丝c)的电阻RX,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原理(即物理规律)是
,电阻的测量式为
。
3.请根据你选用的实验原理,在下面的方框内,画出原理电路图(已知待测电阻RX的值较小。要求:能从0开始测量,能测量多组值)。电路中将采用电流表
接法。
原
理
电
路
图
预习指导:
1.请预习、自学《第2章第6节
导体的电阻》第P56——P59.完成上面的空白填写。
2.建议你上网查询贵重金属铂、半导体材料硫化镉的电阻率,以及热敏电阻、光敏电阻和热传感器、火灾报警器等知识。
①你得到的收获:知识:
;方法:
。
②还存在的问题:
。
③学习本节产生的联想:
。
思考讨论
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被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N倍,则它的其他参量如何变化?
实验分析
1.教科书提供了一个实验电路图(P56图2.6----3)供你选择,陈老师也给出一个实验电路图供你选择,请比较这两个电路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2.陈老师将某次测量的结果已标注在上面的电路图上了,请先将电表读数填入下表中相应位置处,再计算出四个导体的电阻值,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合作探究。
导
体编
号
待
测
导
体
参
数(影响因素)
电表读数
计算电阻值
导体长度L
横截面积S
导体材料及温度
I(A)
U(V)
R(Ω)
1
a
0.5m
1.0×10-6㎡
镍--铬合金,20℃
2
b
1.0m
1.0×10-6㎡
镍--铬合金,20℃
3
c
0.5m
2.0×10-6㎡
镍--铬合金,20℃
4
d
0.5m
1.0×10-6㎡
镍--铜合金,20℃
小
组合
作探
究
①
a与
b比较,结论是:
②
a与
c比较,结论是:
③
a与
d比较,结论是:
实
验结
论
电阻定律(电阻决定式)
对串、并联总电阻的理解
3.我们把教科书提供的、以及陈老师查资料所得到的,几种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P58表2.6--1)进行了重新排列(下表)
,你能从表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或结论吗?
金属导体材料
电阻率(Ω m)
比较的大小
导体电阻率的特点与应用举例
纯金属
铜
1.7×10-8
连接电路的导线:——相同条件下,电阻小、耗能少、损失小。
铝
2.9×10-8
钨
5.3×10-8
合金
镍--铬合金
1.0×10-6
电阻率几乎不随温度变化:——制造生产生活电热用品——制造标准电阻和滑动变阻器
镍--铜合金
5.0×10-7
锰--铜合金
4.4×10-7
贵重纯金属——铂
=1.1×10-7Ω m(20℃),
铂的电阻率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其电阻率将快速反应而增大。——制造电阻(热敏)温度计、热传感器、火灾报警器。
半导体——硫化镉
1.1×10-7Ω m(20℃),导体的电阻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制造光传感器。
启示或结论
当
堂
练
习
第
组
学生
一.选择题(有“▲”者为多项选择,其余试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广东)下列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B.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C.电阻率与导体的形状有关 D.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2.(天津)为探究小灯泡L的伏安特性,连好图示的电路后闭合开关,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中的电流由零开始逐渐增大,直到小灯泡正常发光。由电流表和电压表得到的多组读数描绘出的U—I图象应是(
)
▲3.(上海)下列关于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电阻和一根无电阻的理想导线并联后,总电阻为零。
B.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都大于电路的总电阻。
C.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一定增大。
D.并联电路任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其他支路不变),总电阻一定减少。
4.将一根电阻为R的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如果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而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n倍。则(
)
A.R=0.25Ω n=2
B.R=0.5
Ω n=3
C.R=4
Ω n=4 D.R=8
Ω n=5
5.有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当两端加上
2V电压时通过其中的电流为
4A,现将电阻丝均匀地拉长,然后两端加上1V电压,这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由此可知,这根电阻丝已被均匀地拉长为原长的n倍。则(
)
A.n=2
B.n=3
C.n=4
D.n=5
6.有长度相同、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粗细均匀的金属导线A、B各一根。已知A的密度比B的大,A的电阻率比B的小。则A、B两根导线的电阻为(
)
A.RA>RB
B.RA<RB
C.RA=
RB
D.无法判断
课 后 作 业
第
组
学生
一.选择题(有“▲”者为多项选择,其余试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一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截面直径为d,电阻为R。把它拉制成直径为d/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为(
)
A.R/1000
B.R/100
C.100R
D.10000R
2.用电器离电源L米,线路上的电流为I,为使在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输电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
)
A.ρL/R
B.2ρLI/U
C.U/ρLI
D.2UL/Iρ
3.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121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的电阻应是(
)
A.大于121Ω
B.小于121Ω C.等于121Ω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a、b、c、d是滑线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把它串联接入电路之中,要求滑动触片P向接线柱d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不断减小,则接入电路中的接线柱可以是(
)
A.a和c
B.a和d
C.b和a
D.b和c
5.电压恒定的电源与一根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组成电路,水银柱中通过的电流为0.1A。今将这些水银倒进另一根玻璃管中,管的内径是原管的2倍,重新与该电源组成电路,则流过水银柱的电流为I=( )
A.I=0.2A
B.I=1.6A
C.I=2.0A D.I=4.0A
二.计算题
6.有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长为L,横截面积为S,它是由电阻率不均匀的材料制成,从一端到另一端,电阻率变化规律为ρ=ρ0+kL,试求这根导线的电阻。
答案:R=
电
路
练
习
题
第
组
学生
计算题选解
1.
材料的电阻率ρ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ρ=ρ0(1+at),其中α称为电阻温度系数,ρ0是材料在t=0
℃时的电阻率.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α是与温度无关的常数。金属的电阻一般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具有正温度系数;而某些非金属如碳等则相反,具有负温数系数.利用具有正负温度系数的两种材料的互补特性,可制成阻值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随温度变化的电阻.已知:在0
℃时,铜的电阻率为1.7×10
–8
Ω m,碳的电阻率为3.5×10
-5Ω m,附近,在0
℃时,.铜的电阻温度系数为3.9×10
–3
℃-1,碳的电阻温度系数为-5.0×10-4℃-1.将横截面积相同的碳棒与铜棒串接成长1.0
m的导体,要求其电阻在0
℃附近不随温度变化,求所需碳棒的长度(忽略碳棒和铜棒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
解析:设碳棒的长度为X,则铜棒的电阻为
,
碳棒的电阻
,
要使得在0
℃附近总电阻不随温度变化,则有
,
则有式中t的系数必须为零,
即有x≈0.0038m。
⑵图17(a)是测量电阻Rx的原理图。学生电源输出电压可调,电流表量程选0.6A(内阻不计),标有长度刻度的均匀电阻丝ab的总长为30.0cm。.
①根据原理图链接图17(b)的实物图
②断开S2,合上S1;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为3.0V时,单位长度电阻丝的电压u=
V/cm,记录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
③保持S1闭合,合上S2;滑动c点改变ac的长度L,同时调节电源输出电压,使电流表A1的示数与步骤②记录的值相同,记录长度L和A2的示数I。测量6组L和I值,测量数据已在图17(c)中标出,写出Rx与L、I、u的关系式Rx=
;根据图17(c)用作图法算出Rx=
Ω。
答案:①略
②0.10
③,6.0
V
A
V
V
a
b
c
d
R
1.0A
0.5VVV
1.0VV
0.25V
0.25V
V
A1
A2
Rx
a
c
b
S1
S2
I
图17(a)
电阻丝
学生电源
电阻丝
线夹
a
b
c
学生电源
+
S1
A
3
0.6
S2
Rx
A
3
0.6
图17(b)
L/cm
I/A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图1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