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张PPT。燃烧与灭火桥头镇第一小学 罗秀梅活动一:认识物质的燃烧
现在,老师来做一个简单的操作,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
1、你看到哪些实验现象?
2、这简单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可燃物:液化石油气、火柴、煤、酒精、纸、木材
不可燃物:砖块、水、玻璃×√√√√√√××活动二: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要小心用火,注意安全。
2、探究把点燃的蜡烛熄灭的方法。
3、根据蜡烛熄灭的方法,探究蜡烛熄灭与哪些因素有关?
4、探究讨论物质燃烧还需具备哪些条件?
5、实验后每位同学填写“探究记录表”。《燃烧与灭火》探究记录卡
第 小组 探究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
活动一:让燃烧的蜡烛熄灭我们的结论:
活动三:探究生活中的灭火
分析下面的图片,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隔绝氧气降低燃烧物的温度隔绝氧气拓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请各小组讨论,设计使木炭燃烧得更旺的实验方案。 4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防火意识,认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光和热,知道光与生活的关系,热对物体的影响。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此十分熟悉,教材第21页图中列举的物质,都是常见的,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对于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可能有部分的学生知道一些,但从来没去验证。本节课就以学生的猜测、设计、实验探究、观察为主,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从中了解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3重点难点
1、领会燃烧的条件。2、根据燃烧的条件,归纳相应灭火的方法。
4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师:生活中,在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了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同学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让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师:了解火,用好火,意义十分重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探究《燃烧与灭火》。
(板书:燃烧与灭火)
(设计意图:出示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二、活动一:认识物质的燃烧
(一)老师实验,导出物质的燃烧问题。
1、出示实验做法及思考问题。
现在,老师来做一个简单的操作,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
(课件出示)
(1)你看到哪些实验现象?
(2)这简单的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做法:老师用镊子夹着一张纸和一根铁钉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烧,让学生观察两者的实验现象。
2、实验前猜测。
(实验前先让学生猜测实验的现象,老师再进行操作,培养学生根据事实进行预测的能力。)
3、老师进行操作,学生细心观察。
(得出结论:纸张可以燃烧,铁钉不能燃烧,燃烧的第一个条件:有可燃物。)
(板书:燃烧的条件:可燃物)
(二)区分可燃物和不可燃物。
1、在通常情况,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21,判断以下的物质是否可燃?
(课件出示书本的图片)
2、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可燃物和不可燃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从课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科学。)
三、活动二:让燃烧的蜡烛熄灭
物质燃烧的条件除了要有可燃物,还需要哪些条件呢?实践出真知,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探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吧!
每个小组的桌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以下的器材:蜡烛、火柴、烧杯、剪刀、水。
(一)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要小心用火,注意安全。
2、探究把点燃的蜡烛熄灭的方法。
3、根据蜡烛熄灭的方法,探究蜡烛熄灭与哪些因素有关?
4、探究讨论物质燃烧还需具备哪些条件?
5、实验后每位同学填写“探究记录卡”。
(二)学生动手实践
(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老师落到各小组,与学生共同探讨。)
(三)小组汇报
(请每个代表上讲台汇报本组动手实践的具体做法及结论,通过上台汇报展示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同时,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四)老师小结: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这是燃烧必须的条件,缺一不可)
(板书: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着火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把点燃的蜡烛熄灭的方法,从而总结物质燃烧需具备的条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实验的操作较简单,但能让学生明白“小实验,大道理”的道理,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动手实验的兴趣。实验同时,把灭火器放到随手可拿的位置,预防由实验而引起的失火现象发生。同时,也提高学生防火安全意识。)
四、活动三:探究生活中的灭火
(一)分析书本的图片,归纳灭火的方法。
当生活中出现失火时,人们要迅速进行灭火。分析下面的图片,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课件出示P24图片,学生判断)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点拨,对应物质燃烧的条件归纳灭火的方法有: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板书: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二)联系生活谈灭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显的,我们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灭火方法。现在请同学讨论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失火现象?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进行灭火?
(学生先讨论,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这环节,再次让学生的学习从课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将从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明白联系生活学科学的重要性,懂得生活处处是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拓展: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火既有弊的一面,在人类生活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知道如何灭火,我们也该知道如何使火燃烧得更旺。(出示课本图)
问题:木炭是一种常见的燃料。木炭燃烧有一个特点,就是燃烧没有木材那么“旺”。如果想让它燃烧得“旺”一些,有什么办法?请各小组课后讨论,设计使木炭燃烧得更旺的实验方案。
拓展:使木炭燃烧得更旺的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我的结论:
六、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实践、探究,理解了燃烧有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灭火,即:移开可燃物、隔绝氧气和降低燃烧的的温度。希望同学们学完这一课后,能合理利用燃烧,正确用火,如果发现意外失火,也能合理灭火。
附:板书设计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 氧气 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
灭火的方法:隔离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