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学们,小组内讨论讨论,确定你们研究的话题。
二、你们的实验可以怎样做?小组内说说,看是否科学合理?
实验中,它们能代表什么或起到什么作用?
1、纸巾:
2、水:
3、量筒:
4、天平:
5、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你怎样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
可能影响的因素
避免或解决的方法
从这个实验,你联想到什么吗?
植物与环境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理念
《植物与环境》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五课内容,教材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对比,引导学生从探究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是为了适应生长的环境,从而了解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在本教材中,三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中介绍了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分类五年级下册《生物的生长》、《生物的需求》两章书中介绍了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营养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植物与生长环境密切相连的有一定的认识。同时在生活的经验中,学生都了解仙人掌耐干旱,荷花、龟背竹会生活在潮湿的地方,但道理何在?是否与叶子的形状有关系?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与叶子的形状有关系?怎样提供证据来证明这种关系呢?成了本课内容的关键。
为了能“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真刀真枪地做实验”,本教学设计采用直面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的经验,对植物的叶子形状以及生活的环境进行分析,提出猜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改变传统采取植物进行观察实验的做法,在课堂上寻找替代品设计实验,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根据结论为增加的猜测增加说服力的方法进行教学。尝试通过加强学生对植物适应环境的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对比、类比、类推、质疑、如何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植物的叶子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2、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3、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叶子形状与其生长环境影响提出一些探究性实验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寻找实验替代品设计实验,并分析可能影响探究实验的变量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做出较为严密的实验设计。
3、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提出质疑,提高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根据对植物叶子的探究的发现与已有的经验与知识,提出带有创造性的想法。
2、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和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引导设计实验探究叶子的形状与生长环境的影响,
2、锻炼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在交流中学会质疑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替代品设计实验探究叶子的形状与生长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前准备
演示用教具:植物的图片,各种形状的叶子图片,课件
学生用材料:纸巾、天平、量筒、烧杯、滴管、水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上课之前,我们先到大自然游览一圈,欣赏一些美丽的植物。
(播放植物的图片)
2、看到这些美丽的植物,你发现了什么?
生1:它们的茎有长有短、有粗有细;
生2:它们有一些植物有花有一些没有花;
生3、它们生活的环境都不一样,有些在陆地,有些生长在池塘;
生4:它们的叶子的形状不一样······
(二)产生疑问
师:植物的形态各异,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生1:植物的茎与植物生长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生2:植物的叶子的形状、大小与生长的环境有没有关系?
(三)提出研究问题
植物的叶子形状与生长的环境是否有关系呢?
(四)探究过程
活动1:它们应该会生活在哪里?为什么?
观察一组叶子的图片,说说认为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活动2:请你来当科学家
1、同学们的猜测似乎都有道理,能否为你的猜想增加说服力?
2、这里有一些器材(纸巾、天平、量筒、水),你可以利用它们来设计个实验来为你的猜想增加说服力吗?
3、小组讨论、分析研究的话题,并讨论如何做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5、小组汇报。
(1)纸巾、天平、量筒、水在实验中各代表什么或起到什么作用?
(2)在实验的过程中有什么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你们怎么解决?
(3)实验有什么现象?与你们的猜想有联系吗?
6、提出质疑,答辩。
(五)解决问题
1、从实验的结论,你会联想到什么?
2、根据实验结论,推出叶子长成不同的形状是为了适应生长环境。
(六)拓展
1、植物的叶子从一开始就是这个形状的吗?
2、除了叶子外,植物还有哪些适应生长环境的本领?
六、板书:
植物与环境
叶子的形状 适应 生长环境
七、教后反思
纵观本次学习过程,由于设计科学、新颖、合理,课堂气氛活跃参与面较广,基本达到了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1、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从观赏植物→说出植物的特点→提出问题→确定研究方向→设计实验→寻找证据→分析总结的各环节中,学生都表现出非常积极的状态。
2、在观赏植物阶段,同学们能说出图中植物茎的长短大小不一、根的深浅不一、叶子大小不一,叶子表面有些有毛,有些没毛等特点,体现出学生能仔细的观察,使学生对植物的形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在确定研究方向阶段,抓住学生提出的叶子的形状与环境的影响问题,出示不同叶子的形状的图片,让学生猜这些植物都是生活在什么地方?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也能说出个大概的原因,这与教学设计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是比较正确的,说明他们对于植物适应生长环境这一结论是有了解的。
4、在设计实验阶段,学生能提出实地考察、查阅资料、利用植物进行实验等各种方法。在学生对这些提出时间、环保的质疑的问题后,学生提出了能否找叶子实验替代品的想法,引出了纸巾、天平、量筒、水等实验器材。在限定实验器材后,学生能基本说出实验的方法,并在讨论中知道影响实验的一些变量,于是在填写实验记录表时,学生基本能填出器材的在实验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及所代表的物品,并提出水量如何控制、测定、天平要调平等要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和避免的方法。
5、在分析总结阶段,学生能紧扣问题,从“纸巾大水分蒸发快,纸巾面积小水分蒸发慢”的结论联系到植物叶子的面积的大小、厚薄是与环境的干旱程度。在根据实验结论的联想阶段,学生还联想到婴儿用的尿不湿,纸巾厚容易吸水、保持水分,从而引出植物的叶子厚就容易保持水分,并举出仙人掌的厚茎、观音莲的厚叶等旱生的植物,说明学生能从简单的物理实验中分析植物形态与环境影响的问题。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植物联系到生活中的应用,为学生学习仿生学的内容埋下铺垫。
但经过教学后,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
1、能否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如给学生出示几片考古学家找到的植物的叶子化石,让他们猜测植物的生长环境,并提出证据的研究证据,这样更能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
2、如果在末尾阶段再提出“如果把纸巾再折叠,会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一般环境到极端环境的形态的转变特点,这就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细如针,荷花的叶子大如盘,桂花的叶子不大不小的原理,这将会对学生思维起到一个递进的训练作用。
3、在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时候,是否可以把探究的面再放广一点,例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有的叶子表面有蜡质、有的没有蜡质等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开放学生思维。
4、本课堂利用物理实验来为叶子的形状适应环境的猜想来增加理由,虽然从侧面上来讲可以让学生理解探究的方法是多方面,也实现了在课堂上加强了叶子面积小是为了适应环境干旱的认识,但是同时也弱化学生对植物进行长时间观察的能力的锻炼。
5、在课堂设计上注重了学生的设计和变量的控制训练,开放度和难度可能偏高,因此在设计实验的前期,有部分同学需要由其他小组的同学提醒后才真正懂得天平、量筒的真正用途。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否应该降低难度?
八、教学评测表
植物与环境
学校: 评测人: 日期:
学生姓名
科学概念
探究能力
层次一:不能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植物适应生长环境的特点
层次二:通过观察能发现并举出几个常见植物适应生长环境的特点的例子,但不能充分说明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的生存的作用
层次三:不仅能通过观察发现并举出植物适应生长环境的特点的例子,还能说明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层次一:不能根据实际,寻找实验替代品建立模型设计模拟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不能设计实验模型进行验证
层次二:能利用实验替代品建立模型,做出简单的设计实验设计,但实验设计不够严密
层次三:能利用实验替代品设计实验,并分析可能影响探究实验的变量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做出较为严密的实验设计
一、同学们,小组内讨论讨论,确定你们研究的话题。
二、你们的实验可以怎样做?小组内说说,看是否科学合理?
实验中,它们能代表什么或起到什么作用?
1、纸巾:
2、水:
3、量筒:
4、天平:
5、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你怎样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
可能影响的因素
避免或解决的方法
从这个实验,你联想到什么吗?
课件15张PPT。植物与环境粤教科技版《科学》六年级上各种漂亮的植物莲枫树杉树草苍耳骆驼刺龟背竹仙人掌它们可能会生活在哪?为什么?借助它们,做个实验支持你的猜测?
纸巾两片、水、酒精、
量筒、滴管、天平叶子的形状与生长的环境有关系吗?
2.实验设计1.写下你要探究的问题: 公平吗?提供的工具与材料:
纸巾两片、水、酒精、量筒、滴管、天平3.现象与分析4.结论骆驼刺樟树它们可能会生活在哪?为什么? 除了叶子外,植物还有哪些本领适应环境的影响?榕树苍耳莲藕牡丹芦荟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