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动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懂得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设,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中动物世界的神奇与美妙。
2.了解到动物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动物的生存要以环境为基础。
2.探究“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教学难点:
探究“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情境引入
一 情境引入:
1.谈话引入 .以水中的鱼为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松鹤延年图引出课题。(课件演示)
活动2【导入】教学过程
二 活动: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1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观察课本37页的图片提出假设(课件演示)
1)引导学生看第一张图片(松鹤延年图)。描述在画中看到了什么。
看第二张图片(图片中有一只丹顶鹤在沼泽地中捕食),描述看到了什么。
2)比较观察,图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什么发现?
3)小结:两张图片都是描述丹顶鹤自由的生活,但环境背景是不同的,一个是在松林中,另一个在沼泽中,到底丹顶鹤是适合生活在松林中,还是适合生活在沼泽地中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内容。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我们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沼泽中,还是松林中?
2.证明假设
1)出示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沼泽地及松林的图片。
2) 介绍丹顶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
3) 指明学生比较沼泽的环境特点和松树林的环境特点。
4)分析、归纳、推理丹顶鹤适合生活在那里。
5)各小组展示分析、讨论和推理的结论,并与全班学生交流。
3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结论。
4 教师总结。丹顶鹤足细,长,翅膀大,喜欢飞翔。喜欢吃鱼虾,适应生活在沼泽中。
板书设计:
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
假设: 沼泽中:沼泽宽阔,有水,有鱼
松林中:树木多,空间狭小。
证明假设:
丹顶鹤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足细,长,翅膀大,喜欢飞翔。喜欢吃鱼虾。
结 论:丹顶鹤适合生活在沼泽中。
课件14张PPT。思考我的假设;
我设计的研究方案:丹顶鹤生活在哪里呢?
我的假设:
我设计的研究方案: 丹顶鹤体长约160厘米,翼展240厘米,体重约10千克。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覆盖于尾上,因此,站立时尾部黑色,实际是三级飞羽,而尾、初级飞羽和整个体羽全为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较长,呈淡绿灰色,颈、腿也都很长,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为黑色,并且在站立时整个飞羽都盖在尾部,常常使人误认为它有一个黑色的尾羽。雌雄相似。
外形特征 常成对或成家族群和大的群体。有时集群多达40-50只,甚至100多只。但活动时仍在一定区域内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动。夜间多栖息于四周环水的浅滩上或苇塘边,彼此仍按家族群分散栖息,天特别冷时则靠得很近。觅食地和夜栖地一般较为固定,通常亮天后,各家族群陆续飞到觅食地觅食,彼此仍保持一定距离。中午时多集中在滩边休息,并不断鸣叫。晚上又陆续飞回夜栖地过夜或留在觅食地过夜。休息时常单腿站立,头转向后插于背羽间。无论觅食或休息时,常有1只成鸟特别警觉,不断抬头四外张望,发现危险时则发出‘ko-lo-lo-’的叫声,鸣叫时头颈向上伸直,仰向天空。当危险迫近时,则腾空飞翔。飞翔时头脚前后伸直,两翅鼓动缓慢,排成‘一’字或‘V’字形。
生活习性 食物很杂,主要有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块根、球茎和果实等等。食性我的研究记录沼泽地的环境特点:宽阔,有水,有鱼。
松林的环境特点:树木多,哪一种环境更适合丹顶鹤展翅高飞呢?再见丹顶鹤与环境练习题
1 沼泽地的环境特点是 ( )。
2 松林的环境特点是 ( )。
3 丹顶鹤的食性是 ( )。
4 丹顶鹤的外形特点是 ( )。
5 适应丹顶鹤的生活环境是 ( )。
6 动物的生存与( )息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