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一、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或借指应试的举子。 在这里,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称之为“公车上书”。
思 考:1、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应试举人响应康有为拒签《马关条约》的倡议?
2、为什么康有为在提出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自由朗读教材第一部分,思考下面两个问题。公车上书时间:
地点:
发起人:背景:
内容:
结果
影响:1895年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康有为 梁启超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北京对清政府触动不大(失败)二、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各省举人们的这次上书,被都察院以《马关条约》已经签字,无法挽回为由,拒绝接受,未能到达光绪帝手中。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变法运动却在继续发展,康梁等人又开展了哪些活动呢?(一)创办报刊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二)组织学会 维新政治团体----强学会三、百日维新思 考: 结合前课所学知识,说说在光绪帝按维新派发布的变法令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体现“变”字?自由朗读教材第二部分,思考下面的问题。百日维新时间:
背景:
发起人:
内容:
结果:
影响:1898年6月—9月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光绪帝 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颁布一系列变法令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小 结维新变法序幕—1895年春公车上书
发展—创办《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
高潮—1898年6月—9月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结果—1898年戊戌政变(失败)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贼”指阻挠变法的顽固派。“无力回天”的原因: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没有发动下层民众。说自己“死得其所”的原因:相信自己的流血牺牲能为变法成功开辟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民所以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觊觎,则瓜分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康有为
1、材料中“此圣清二百余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
2、为避免“瓜分之患”摆脱“社稷之危”,在维新派推动下,光绪帝实行了什么变法?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变法:戊戌变法3、19世纪末华人报刊数量增加是哪一历史运动推动下的产物?材料二:1895—1898年我国中文报刊统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材料三:梁启超《变法通议》一书,犹如当头一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后,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仍然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
4、材料二、三表明,该历史运动在中国近代化探索中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的作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5、比较洋务活动和该历史运动在学习西方内容方面的侧重点。侧重点:
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军事器物),
维新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选择题训练1、《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C3、戊戌变法过程中,随着一系列变法诏令的颁布,一些地方守旧官僚纷纷反对。变法诏令中对旧官僚影响最大的是( )
A.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 开放言论,创办报刊
C.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D. 训练新式军队C2、下列戊戌变法的法令中,与洋务派采取的措施相似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 传播新思想
C. 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 筹建海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