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6 11:43:26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刘雅楠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成长壮大,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本课展示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它使社会经历了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跨越。它的完成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对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课承上启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他们不满足于认识现象本身,有进一步分析和讨论问题的需求。对于本课内容而言,学生知道工业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和轮船的发明等知识,但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缺乏广度深度。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彼此交流,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结合学情,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体验,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各项成就,知道蒸汽机对于蒸汽时代的意义。
呈现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联想、总结的学习过程,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产生宏观认识。
学生学会辨证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客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选择
重点:工业革命成就和影响。
难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影响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影响”既是过程,又是结果,需要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虽然今天我们依然经历着工业革命的洗礼,但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工业革命对于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我采取的策略是:
1.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按照“工业革命之成就——工业革命之原因——工业革命之影响”的逻辑来设计整节课,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去认识工业革命。
2.选择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和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资料,供他们选择,让学生畅所欲言,使他们真正能“感受”、“体验”工业革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交流,提升学习能力。
3.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来完成学习过程。通过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方式,培养学生辨证、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2、丰富本课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剪辑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3、录制《工业革命的历程》小视频。
【学生准备】预习第14课。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图片(见上图):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跟我一同进入历史场景: 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世博会。展品的主场馆就是这个漂亮的建筑“水晶宫”,它是由玻璃和钢铁构成,通体透明。5月1日,前来参加开幕式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为何女王如此兴奋、如此骄傲?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和感受。
观看图片,进入历史场景。
设置图片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场景,感受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荣光,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一:
角色体验——工业革命成就再现
1.让我们进行一次角色体验:假如你是英国曼彻斯特一个棉纺厂的工厂主,到伦敦参观世博会。作为600多万参观者之一,我们会在水晶宫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10万多件展品。这些展品如何运往会场?
2.播放视频,验证学生的回答。
3.出示图片和问题:你会看到哪些展品?请说明你的理由。
 
 
给予学生方法指导:首先思考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出现在展品中的依据。
4.播放视频,揭晓答案。总结:世博会不光展示蒸汽机及其他机械产品,也有原材料、手工制品的展示。当然,英国的参展品绝大部分是蒸汽作动力的各种机械和工业制品,其他国家的展品更多是手工制品,英国正是通过这样的展示彰显着自身实力。
为何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
学生根据预习所知,回答问题。(火车和轮船)
学生观看视频,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前后讨论,纷纷猜测图片中的物品是否出现在展品中。
师生交流,学生认识到判断标准是所处的时代,出现的展品最有可能是蒸汽机作动力的机器和工业制品,超过同时代的物品不可能出现在展品中。

渲染场景,抛出较为简单的第一个问题,学生顺利答出先进交通工具火车和轮船,感受成功喜悦。
通过让学生进行图片判断,解决很生动的问题,加深学生对蒸汽时代(蒸汽作动力)的理解,感受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的自信和强大。
环节二:
追根溯源——工业革命为何出现在英国?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总结:同学们提炼的很好,正是英国有国家政权的保障、殖民扩张占有最广大的殖民地、人们动员起来积极进行革新、尊重知识和人才这些量的积累,才有了质的飞跃——工业革命的开展。
学生观看视频,用笔记录要点和关键词。
看完后,回答交流自己的认识。
播放学生感兴趣且非常直观的视频材料,使学生感受工业革命的先声出现在英国绝非偶然。锻炼学生从视频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的背景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和经验。
环节三:
历史感悟——工业革命影响之我见
引导语:工业革命给英国和世界带来什么?辉煌、荣光,抑或是其他?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反映的场景:发生在哪?人物在做什么?你想到和感受到什么?
 
 
教师倾听学生讨论,深入学生讨论,进行提问和指导,但不给结论。
2.师生交流,对独特看法给予肯定,不给结论,促成学生间的争论。
3.出示三则文字和图表资料:
材料一:

材料二:兰开夏(英国工业城市)最初一批工厂全用童工。童工常常工作14~18小时,仅有40分钟吃饭时间,还得用20分钟擦机器。手指轧断,四肢被辗碎,事故层出不穷。
材料三:18世纪末,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教师总结:工业革命采用机器生产,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高,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更加便利、舒适;但对于身处其中的某些人感受可能不同。工厂缺乏劳力,大量妇女儿童进入生产领域,恶劣的环境、繁重的劳动、低廉的工资,可能对于他们来说,工业革命意味着田园生活的远去,他们要按时上下班,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包括卫生、住房、空气污染等等。
4.出示另外一组图片:
 


提问:这组图片和工业革命有何关系?
5.师生对话,进行小结: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在抗争的过程中,看到自身的差距,于是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工业革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用多角度来分析。对英国整体和身处其中的个体,对世界发展历程和中国等相对落后国家来说,不同层面的影响是不同的,要学会用全面、辨证的方式思考问题。
6.情感提升: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一定能创造幸福。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前后讨论。
师生交流,学生就图片场景进行描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学生联想到两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认识到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开拓市场和原料产地,以战争的方式与中国发生联系。且客观上为中国带来先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发洋务运动。
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在讨论、交流中实现观点的碰撞,实现“体验”“感悟”式的学习,每个人都能就工业革命谈出自己的看法,且实现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来立体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总结与拓展
1.播放自己录制的视频《工业革命的历程》
2.展示本课的线索体系
3.布置课外延伸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如下话题:
(1)富人区与贫民窟
(2)城市规划与建设
(3)女权主义的兴起
(4)工业污染与防治
(5)工业革命与新时尚
……
学生观看视频,再次落实基础知识,建立本课的整体知识框架。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后收集资料,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深入学习。
通过播放自己录制的小视频,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把整节课再次回顾和整理。
布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在课后深化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认识。
七、板书设计
一、成就展示
二、原因分析
三、影响探讨
八.课后反思
在设计本课时,我认为最大的难度在于打破常规,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单纯传递知识结构层面上的工业革命并不难,但使学生真正理解工业革命的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是很有难度的。此次尝试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和价值是:
(一)采用“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的原因——工业革命的影响”这样的线索展开学习过程。使学生能一下子进入场景中,自己探索和解决问题,思考工业革命中到底出现了什么,新发明的诞生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和以后的发明又有什么差异,使学生真正能把工业革命的成就放在历史中立体地加以认识。在比较中认识事物,印象较为直观和深刻。
(二)呈现多种形式的材料,赋予学生充分的学习乐趣。课堂上采用了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的材料,尤其大量运用了视频和图片资料。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认识事物感性多于理性,所以学习过程遵循这种特点创设情境,从“看图说话”展开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思想碰撞了,交流了,自然会逐步深入,这种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的收获是自己获得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
(三)全面、客观、多角度分析问题是本节课处处体现的引导方向。在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英国、从世界的角度来讨论,且每个角度都分别从积极、消极的角度加以分析,使学生的体验更丰满,思考更全面。最后的课后拓展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话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维扩散,把课堂上的学习加以延伸。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师生交流中,依然存在我想要干预、控制学生思维表达的倾向;面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没有很好利用,在师生对话中,有时应答不够流畅;有些学生在讨论环节还有些羞涩放不开,需要多鼓励。
创新并不容易,但终须从打破常规开始,这也是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本课的设计和教学实践是一种探索,方向是让学生更多地去体验、感受,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运用自己经验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
课件18张PPT。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1851年5月1日,前来参加开幕式的维多利亚女王反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角色体验—工业革命成就再现 假如你是英国曼彻斯特一个棉纺厂的工厂主,准备到伦敦参观世博会。世界各地约10万件展品,如何运往会场?你会看到哪些展品?请说明你的理由。1352电话机餐具柜哈里森纺织机蒸汽机四轮汽车41352四轮汽车——1889年巴黎世博会蒸汽机——1851年伦敦世博会电话机——1876年费城世博会哈里森纺织机——1851年伦敦世博会餐具柜——1851年伦敦世博会4工业革命为何出现在英国?追根溯源海外市场政权保障技术革新尊重人才殖民扩张1432
兰开夏(英国工业城市)最初一批工厂全用童工。童工常常工作14~18小时,仅有40分钟吃饭时间,还得用20分钟擦机器。手指轧断,四肢被辗碎,事故层出不穷。
18世纪末,伦敦上空多次出现烟雾现象,
造成植物枯死,晾晒的衣服变黑……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 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一定能创造幸福。 美国华裔能源部长朱棣文曾说:“第一次 工业革命让人类摆脱劳力与使用牛马等动物帮忙的生活,但成本却带来让人类暴露在二氧化碳的污染下。下次工业革命将会使人类在享受便利能源之余,对于环境的污染也会相对减少。”一、工业革命成就

二、工业革命背景
三、工业革命影响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课


结珍妮机的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轮船对英国
对世界 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如下话题:
1.富人区与贫民窟
2.城市规划与建设
3.女权主义的兴起
4.工业污染与防治
5.工业革命与新时尚
……谢谢课外延伸作业: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继续如下话题:
(1)富人区与贫民窟
(2)城市规划与建设
(3)女权主义的兴起
(4)工业污染与防治
(5)工业革命与新时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