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必修一
专题五
二
外交关系突破
授课时间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简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义。2、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3、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背景,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步骤,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课后搜集史料和图片,通过图片和史料阅读、感受历史、回味历史,加强直观性。2、列表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3、结合台湾问题分析中美关系的变化。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世界局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及其影响二、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使用教学媒体说明
多媒展示图片文字
学法指导说明
合作探究,自主学习,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共
性
教
案
个
性
补
充
导入:回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通过自己的预习找出70年代的外交成就,顺带简单介绍美日的一些基本常识,引入新课。
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人入胜,进入新情境开展有效学习。
一、重返联合国1、背景:由于美国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席位一直被台湾所占。2、原因:从三方面分析——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美国和中国。3、经过:①要求学生注意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26届联大及提案国、票数等基本常识。②理解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实质即“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此方案涉及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问题)二、中美关系解冻可以先让学生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有关中美关系的图片或资料。史料链接: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1、原因:引导学生从中国和美国两方面考虑,尤其指出重要因素: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的力量。2、经过:指导学生制表,多媒体演示。时
间事
件意
义1971.4美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7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1972.2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1979.1中美正式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然后教师补充分析。注意以下几点:①讲“乒乓外交”时,注意结合P90“资料卡片”,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②注意区别: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美正式建交,以及《中美联合公报》与《中美建交公报》的关系。3、意义: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指导同学自主将课本里有的内容找出来,并回答老师问题,老师总结归纳。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1、直接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2、标志:1972,田中角荣访华后中日正式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3、意义(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简单回顾新中国建立以前的中日关系及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掌握中日建交的史实,由此理解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的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是有重要的意义。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看待日本与中国关系的过去与现在?(结合近现代史有关史实)
课堂小结由于70年代世界形势发生变化,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地位,中苏关系恶化等因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业布置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这段文字中“那场战斗”是指( )A.美国支持台独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三通”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是(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日关系正常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4.
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①重返联合国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参加万隆会议
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5.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 )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中国政策错误7.“我是中国人,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不光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中“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再次(恢复)“响在联合国的大厦里”是由于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力量的崛起和支持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倡议和支持8.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上任伊始,开始她的亚洲之行,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37年前《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表明
( )A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结成联合反苏统一战线C.中美两国关系的重大突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9.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右上角写着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 )
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C
.中国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0.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
( )A.以民促官
B.国际推动
C.官方交流
D.以官带民
个性练习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