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37张ppt)+视频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37张ppt)+视频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6 14:37:09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青铜器:
发展历程: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朝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
功能演变: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
时代价值: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等级界限。
制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
工艺代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原始社会权力的大小国家权力礼器身份地位食器商朝等级界限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甲骨文:
定义: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记载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地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造字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商周官制农牧业战争兽骨龟甲和祭祀刑法形声会意指事象形商朝天文历法医药夏朝商朝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年——前771年)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2070年——前1600年)(前1600年——前1046年)温故知新 “东周”分为____、____两个时期公元前
221年 春秋战国公元前
770年公


4
7
6
年公元公


4
7
5
年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铁农具和牛耕1.农业的发展: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煮盐业和漆器制作2.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商品交换市场、开始使用金属货币3.商业活动活跃:原始社会夏商西周铁锸铁锄铁钁铁镰铁犁铧冠人类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情况表木、石
骨、蚌铜、
青铜铁木头、石头、
骨耜、蚌镰等很少用于
农业生产锸、锄、
耙、镢等廉价,硬度不够,不耐用铜珍贵,质地软;
青铜虽硬但易脆、易断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韧,易氧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思考: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孔子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耕作方式的变化牛耕图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1.西周初年是如何巩固统治的?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但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为了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西周的分封制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思考: 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时代特点: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春秋时期出现什么情况?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1、一些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3、诸侯国各自为政,也不再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二、王室衰微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秦

公 三、诸侯争霸 吴王阖闾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三、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春秋霸主之一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探究:
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所谓“尊王”,就是拥护周王室;“攘夷”指当时我国北方的狄(dí)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国争战之机内侵,对各国造成严重威胁,领头伐夷就能得到各国的拥戴。 齐桓公的“尊王攘夷”

齐桓公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等国制止了狄人的进攻,“存邢救卫”,为邢和卫国修筑了新的城邑,从而保证了这一地区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日益强大的楚国,灭掉汉阳诸国和邓、申、息等国,又接连发兵攻郑。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曹、郑、许八国军队,讨伐楚国,迫使楚国订立盟约。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思考:
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结果:春秋霸主之一 齐恒公即位后,任用管仲为相
(善于用人)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原因:内容:齐桓公称霸:老马识途 公元前664年,山戎攻打北燕,北燕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带领管仲出兵准备讨伐山戎,军队行进到会友、孤竹地区时,齐军迷路了。桓公十分着急,管仲提出建议,指出“军中的马匹都是从当地购买的,老马大都熟悉当地的地形,何不让老马为我们带路哪?”就这样,部队才得以在老马的带领下找到了大路,走出了迷谷。小 故 事晋文公征战(想象画)  齐国力量衰落以后,晋、楚争霸中原。晋文公凭丰富的政治经验,开创了雄峙中原的事业,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个霸主。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决战,晋文公以少胜多,威震中原。文公召集各国在河阳会盟,周襄王承认晋文公霸主地位,霸业的显赫超过了齐桓公。春秋霸主之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形势图 公元前632年,晋楚军队在城濮进行决战,楚军战败。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文公在践土筑坛,邀宋、齐、鲁、郑、陈、蔡、邾、吕等国会盟,周襄王派王子虎参加,封晋文公为“侯伯”,成为公认的霸主。其霸业的显赫超过了齐桓公。小故事 退避三舍楚庄王称霸: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霸主之三  晋文公死后,晋国和楚国继续争夺中原的霸权。 公元前597年,楚晋军队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进行决战,晋军大败。各国诸侯纷纷归附楚国。   楚庄王终于一鸣惊人,成为新的中原又一霸主。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小故事 一鸣惊人秦穆公称霸: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霸主之四  秦穆公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 百里奚早年家境贫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国求仕。做了虞国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晋国灭掉虞国。百里奚拒绝在晋国做官,被充作陪嫁的奴隶,后逃回楚国牧牛。秦穆公派人以五张黑公羊皮将百里奚换回,拜为上大夫,故世人称之为“五羖(gǔ,公羊的意思)大夫”。在主持秦国国政期间,百里奚“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让人民得到更多的好处,并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使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奠定了牢固基础。小故事 五羖(gǔ)大夫卧薪尝胆吴越争霸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动 脑 筋:春秋形势图想一想: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周平王金属货币牛耕铁制农具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政治的变化:
王室衰微:①一些诸侯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使分封制逐步分解。②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③诸侯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
诸侯争霸:
表现: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悲伤争霸。
影响: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分封制楚庄王晋文公攘夷齐桓公尊王财政秦穆公吴国越国民族交融1.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C.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课堂练习C2.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春秋时期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王嬴政课堂练习 D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是春秋五霸中的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王嬴政课堂练习B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课堂练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