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三峡》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6 17: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郦道元
三 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反复朗读,背诵全文。
2、感受三峡风光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想象,体味作品语言美、意境美。学语文“三怕”、“五虎”三怕:写作文、文言文、周树人
文言文五个拦路虎: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新课标推荐学习的优秀古代诗文
2011版新课标推荐80篇
2016教育部编写人教版増至124篇
云南省语文中考试题
中考默写8分,赏析3分,
文言阅读10—12分
北京语文中考试题 49分中学文言文学习技巧朗读是基础 理解是核心
积累是关键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朗读: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意字音阙处 重岩叠嶂  襄陵  曦月
御 风 沿溯 素湍 绝
长啸 属引 涧   飞漱 quēzhàngxīxiāngsùtuānyǎnxiàozhǔjiànyù shù 郦道元:南北朝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他写的《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课文《三峡》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借助工具资料通文意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原则:“信”“达”“雅”,
即准确、通顺、有文采。
要领:“留”“换”“补”“删”“调”,
即保留、替换、补充、删去、调换。
精读课文——品奇美(深入情境,揣摩文章写景的妙处,赏析语言美、意境美,领略三峡的壮美雄奇。) 读“三峡之山”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夸张修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连绵 高峻山: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back雄壮美
1、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夏水的特点?  
3、写三峡山的“高峻”与写夏水的“迅疾”有什么关系? “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读“三峡的夏水”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对比手法写山峰的高峻、江面的狭窄为写夏水的迅疾做铺垫。迅疾、湍急凶险、奔放 奔放美水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1、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  
2、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呢?
湍:素 潭:绿 清:回 影:倒
山献:绝 柏:怪 泉:悬 瀑布:飞漱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读“三峡春冬之景”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故先写“夏水”。素湍绿潭 清幽美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读“三峡之秋景” 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高猿长啸,林寒涧肃 凄婉美三峡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郦道元板书山水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夏天:奔放美春冬:清幽美秋天:凄婉美歌颂 热爱小结:作者写景,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几个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
出来。素、绿、清、影、
寒、肃、凄、哀书香与梦想起飞,
读书与人生相伴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书香飘逸校园 共沐书香,
传承经典,
浸润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