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有四大题26小题,共8页。满分共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语文试题所有的答案请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考生必须按规定的方法和要求答题,不按要求答题所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自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积累与运用。(本试题含1~7题,共25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谁怜爱国千行泪”,“一寸山河一寸金”。心灵遨游在“爱国情怀”这一单元的课文里,①倾听已届A(比喻老年人所剩的日子不多了,随时会死去)的海外游子的心声,②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力的亡国者,③品味著明科学家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深情,④领悟志士仁人面对山河破碎而壮志难酬的优愤,⑤感受古代外交家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无论你从哪里走来,或走向哪里,无论你生活在哪个时代,你始终都要记住:你是一位“炎黄子孙”。
请用正楷将划横线词语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2分)
2.为加点的字注音。(2分)
(1)
遨(
)游
(2)
眷(
)恋
3.文中有三处错别字,请你分别找出并改正。(3分)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2)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文中有一处病句,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语病在第______句,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意思,将A处对应的成语填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最后一课》是德国小说家都德的代表之作,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的时间。
B.
《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C.
刘义庆撰写了《世说新语》这部书,该书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D.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相继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
7.按要求默写。(共12分,其中第(5)、(6)小题每题2分,其余小题每题l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
(2)僵卧孤村不自哀,
。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5)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他用两手攀着上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出努力的样子。
(6)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______________,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表达了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浙江一位老人捐献出的眼角膜让两位盲人重见光明。老人的这种精神正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的写照。
(10)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思乡”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
,
。
二、阅读理解。(本试题含8~22题,共37分)
(一)诗歌赏析。(第8题,3分)
品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后三联则写诗人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望?(2分)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甲】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
【乙】唐雎①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②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③;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④;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⑤。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⑥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⑦,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注释】①唐雎(jū):人名,是安陵国的臣子。《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②怫然(fú):盛怒的样子。③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④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⑤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到宫殿上。仓,通“苍”,苍鹰。⑥休祲:吉凶的征兆。⑦挠:屈服。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寡人反取病焉
(
)
(2)王曰,何坐?(
)
(3)圣人非所与熙也
(
)
(4)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10.
选出下列加点字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吾欲辱之
B.挺剑而起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C.徒以有先生也
吾欲辱之,何以也?
D.于土墙凹凸处
生于淮北则为枳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
12.甲文中晏子绵里藏针的回敬是因为楚王的轻慢无礼,那么乙文中唐雎“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的什么言行呢?请从乙文中找出所对应的语句进行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晏子和唐雎同为外交使者,同样不辱使命,他们各靠什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12分)
我的母亲(节选)
邹韬奋
①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②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来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着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被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③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红来做,所以很忙。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过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种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④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⑤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
14.根据表格填空。(3分)
母亲的三件事
母亲的性格
母亲给妹仔讲小说,动情时两人会热泪盈眶。
②
父亲处罚背书不佳的“我”,母亲流泪,却勉强说“打得好”。
③
①
勤劳能干
15.选文第③段画线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两段选文中的母亲形象有什么共性?(3分)
①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选自本文
②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第⑤段提到“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母亲”在作者的成长中具有非凡的意义,请结合原文具体内容谈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2分)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
(选自《文汇报》“笔会”2016年4月17日,有删改)
18.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根据提示概括出其他两件事。(2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解释第③段加点的词语“吟啸”。(2分)
20.第④段“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3分)
21.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3分)
_
22.
根据全文,请概括出“爸爸”的人物形象。(2分)
_
三、综合性学习(本试题含23~25题,共8分)
我班要举办一个关于“长城”专题的主题班会,想邀请你来参与这项活动,请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23.
请你为本次“长城”专题主题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24.
根据上联写下联。要求:所写的下联中要有“长城”一词。(2分)
上联:滚滚黄河孕中华。
下联:
25.
有同学发言说道:“近期,有网友发现埃及卢克索神庙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被刻上“丁某某到此一游”的杰作,此事“晒”到网上后,引发热议。类似“刻字事件”在我国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也时有发生,反映出我们少数游客文明素养的缺失。对此问题你的看法是什么?(3分)
四、写作(50分)
26.
请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题一:请以“生活中的亮点”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著名作家王蒙曾经在他的《青春万岁 序诗》中写到:
“是转眼过去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奇,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青春是美好的,它拥有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烈的求知欲,最真的人生态度。在你青春的记忆中,肯定有很多让你难以忘怀的画面吧!诗歌其实给了我们很多的话题:梦想与渴望、拼搏与奋斗、体验与尝试……在欢笑和眼泪中,在成功和失败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珍惜,什么是成长。
请选择诗中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
若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
2、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
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
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5、
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初二语文试卷答案
积累与运用。(本试题含1~7题,共25分)
1.
(2分)间架结构不合理酌情扣0.5~1分,每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2.
(2分)(1)遨(
áo
)游
(2)
眷(
juàn
)恋
3.
(3分)(1)著明改为著名
(2)权力改为权利
(3)优愤改为忧愤
4.(2分)语病在第②句,应改为体会被剥夺使用母语权力的亡国者的无奈心情。
5.(2分)风烛残年
6.(2分)选A
(都德是法国作家)
7.(12分,其中(5)、(6)小题每题各2分,其余小题每题l分)
(1)隔江犹唱《后庭花》。
(2)尚思为国戍轮台。
(3)留取丹心照汗青。
(4)五岭逶迤腾细浪。
(5)两脚再向上缩(1分),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1分)。
(6)像春蚕在咀嚼桑叶(1分),像波涛在澎湃(1分)
。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0)符合题意即可,必须是古诗词中表现“思乡”的句子,而且是连续的两句。
二、阅读理解。(本试题含8~22题,共37分)
(一)诗歌赏析。(第8题,共3分)
8.(3分)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丛生,一片破败的景象。(1分)(意思相近即可)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反对战争,渴望和平。(2分)(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9.
(2分)(1)侮辱
(2)犯罪(3)同“嬉”,开玩笑(4)曾经
10.
(2分)D
(A选项中“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中的“之”是作结构助词,译为“的”,“吾欲辱之”中的“之”是作代词,代“他”;B选项中“挺剑而起”中的“而”,连词表修饰,“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中的“而”,连词表示转折。C选项中“徒以有先生也”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吾欲辱之,何以也?”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只有D选项中的“于”都是“在”的意思。)
11.(2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12.(2分)行是“秦王怫然怒”;言是秦王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13.(2分)唐雎靠他的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不畏强暴,有胆有识和凛然正气;而晏子则主要靠他的聪明机智,敏锐的洞察力,敏捷的思维和其高超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乙】文参考译文
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
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7题。(12分)
14.(3分)
①母亲深夜为我做布鞋。②善良,有同情心③
慈爱而有原则
15.(3分)环境描写(1分)突出深夜的安静,别人已经休息(1分)衬托出母亲的辛苦和为家庭的操劳。(1分)。
16.(3分)严慈相济(只要答到“严”和“慈”两点即可得2分,结合具体内容来谈得1分。)
17.(3分)母亲对家庭对儿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付出了很多精力,抚养儿女长大成人。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母亲聪明且颇具才干,但是母亲没有任何实现社会价值的机会,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家务事上,对此作者非常遗憾且痛心,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表达了深切的同情。(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题。(12分)
18.
(2分)
(1
)
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3)上学后,爸爸教我理解杜甫诗中思念亲人的感情。
19.
(2分)“吟啸”指的是吟诵诗歌而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突出父亲非常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0.
(3分)还未上学的我小小年纪居然懂得了诗的意思,这点让父亲感到非常意外。同时,孩子用儿童化通俗的语言理解了诗中的爱国情感,也深深打动了父亲。(答出两个方面即可给全分)
21.
(3分)爸爸教我的诗永生难忘,这些诗蕴含的精神情怀(爸爸的人格魅力)影响我的一生,也表达了我对爸爸的感谢与怀念。
22.
(2分)(1)爸爸是一个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2)爸爸又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教育的慈父。
三、综合性学习(本试题含23~25题,共8分)
23.(3分)要有称谓(1分),符合题意,表达流畅。(2分)
24.(2分)示例:漫漫长城育炎黄。
25.(3分)持反对或批评意见。(1分)具体看法可从文明素养、爱惜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谈,要求符合题意,表达流畅。(2分)
四、写作(50分)
26.(5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