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6 23: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北师大版 · 七年级上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温故而知新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3 王莽建“新”
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
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建立“新”朝。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4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5优势:1.南阳豪族汉宗室的身份参加农民起义,并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军功获得声名和地位。
2.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赢得民心。
3.基本控制河北地区,拥有一批出身豪族,饱读诗书的文臣武将。 刘秀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6一、东汉建立1.时间:
2.国号:
3.首都:
4.国君:公元25年汉(东汉)洛阳光武帝夏 →商→西周 →东周→ 西汉→ 新→ 东汉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7二、光武中兴天地之性,人为贵九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令免罪徒为庶民鼓励流民返乡垦荒种地废除什一制度,恢复三十税一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8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这段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9东汉铜奔马
以其俊逸优美的姿态,折射出东汉前期开拓进取、孜孜求治的精神风貌。东汉陶船
以其先进的造船技术,反映了百姓积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技术。东汉说唱俑
以其滑稽、喜乐形象,
浓缩了政治清明、社会
安定的大局下百姓安居
乐业的情景。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0 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陈亮《龙川文集》卷5(光武)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锄暴乱,兴继祖宗”
——《后汉书·张曹郑列传》成功离不开勤奋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1光武中兴为东汉带来了繁荣的社会景象,然而东汉后期还是出现了社会动荡,开始走向衰落......想知道为什么吗?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2材料一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shǐ),山谷不能受。
——《后汉书卷四十九》材料二 父子低首,奴事富人,躬帅妻孥 ,为之服役。
——《通典卷一》1.材料一中的“豪人”指的是当时的什么人?为什么能如此富有?
2.材料二中的“父子”最有可能是什么人?他们的遭遇说明什么?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3三、东汉后期的社会动荡豪强地主:
史书往往称之为“大姓”、“著姓”和“名族”,因此在史学界也叫做大族豪强地主。
特点:1.政治上世代为官,把持选举,垄断仕途,权势大。
2.经济上疯狂兼并土地,控制大量依附农,从事多 种经营、自给自足的大田庄经济。
3.军事上修建防御建筑,蓄养死士,组建私人武装。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4典型例子:袁绍:出身于汝南大族袁氏,四世三公,
“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南阳樊氏:占地300多顷,又起高楼连阁,修建坞堡,具兵弩器械,具族自保,就连赤眉大军也有所忌惮而没有强攻。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5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6外戚:
指中国古代皇帝的妻子和母亲的父兄子侄等亲戚,即人们
俗称的“国丈”、“国舅”等。宦官:
本指供侍于宫廷内之人,至东汉光武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后,专指阉割后在宫廷中侍奉帝王及其眷属生活的男子。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7 东汉和帝以后,皇帝幼年即位及夭折、绝嗣的事情相当之多,皇帝即位年龄平均还不到10岁,只好乞灵于母后临朝。
面临“孤儿寡母”之局,太后
“委权父兄”之事络绎而来,窦、
邓、阎、梁、何诸家无不如此。外戚专权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8 每当小皇帝上台,因其年幼无知,国政往往操之于母后之手,而母后当权又往往依赖于外戚,从而造成外戚专权的局面。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自然想亲政收权,而这必然形成与外戚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皇帝与外戚的斗争中,皇帝因幼长深宫,势单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处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帮助皇帝取得大权,又会居功自傲,进而专权擅政。宦官专权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9 东汉后期,外戚与
宦官互相倾轧残杀,轮番专权,社会长期动荡混乱。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0原因一:
豪强大族的恶性膨胀,对地方社会乃至中央权力的控制。原因二: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引发政治和社会的动荡不安思考总结,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有: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1(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罪不容赦)也。
——《太平经》(东汉末年,朝中大臣上书提出)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以乐附之者,
其源皆由十常侍(在皇帝左右伺候的宦官)多放义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搜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后汉书》百姓被迫铤而走险,纷纷起义四、黄巾起义从材料中可以得知,百姓被迫铤而走险的原因是什么?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2 公元前184年,太平道首领张角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作为标志,成黄巾军。黄巾军四处冲击官府,扫荡豪强地主庄园,陆续发展到一百多万人。“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3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4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
小民从来不可轻。
——东汉民谣 黄巾军虽然最终失败,但却猛烈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
缓解了土地兼并的趋势。最终东汉朝廷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25同学们,学习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想法吗?请以“东汉兴亡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小论文,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看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