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练习
一、选择题
1、大部分细菌和真菌属异养生物,其原因是( )。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进行无氧呼吸
C.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D.进行有氧呼吸
2、把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
A.被树根吸收了 B.被水冲走了
C.被猫挖吃了 D.被腐生细菌分解了
3、下图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21教育网
A.图中的甲示分解者
B.图中的丙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图中的甲、乙、丙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D.图中的生物可构成这样一条食物链:丙→甲→乙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 )
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
C.生产有机物
D.促进物质循环
5、有些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它们的生活方式是( )
A.寄生生活 B.自养生活 C.腐生生活 D.共生生活
6、下列哪一疾病不是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 )
A.小麦叶锈病 B.扁桃体炎
C.手足癣 D.棉花枯萎病
7、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
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
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真菌
④地衣中的真菌
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
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8、地衣是由哪两种生物共同生活所形成的 ( )
A.根瘤菌和植物根部 B.藻类与真菌
C.藻类与细菌 D.原生动物与根瘤菌
9、豆科植物根部往往有很多瘤状物,这些根瘤中有很多根瘤菌。以下关于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根瘤菌不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 B.根瘤菌靠植物提供的有机物生活
C.根瘤菌为植物提供含氮物质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
10、苏云金杆菌能够寄生在多种农业害虫体内而使之死亡,当代农业利用其杀虫特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苏云金杆菌繁殖速度快 B.苏云金杆菌的毒性大
C.苏云金杆菌杀虫效果好 D.苏云金杆菌能减少化学药物对环境的污染
二、非选择题
11、右图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部分图示,请看图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1)组成植物体和兔、鹿等动物体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_______这个过程。这个过程除上述意义外,还具有的意义是为生物提供___________。
(2)生物遗体通过[ ]________,在_______条件下,分解生成水、无机盐和[ ] _______。由此可见,这些生物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3)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请列举与图中[1]营养方式相同的有益细菌____。2·1·c·n·j·y
12、小明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想出了一个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为: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你帮助小明一起分析该探究实验:
(1)实验前,小明必须先将______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______。21·世纪*教育网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对照组是______。
(3)实验结果预测:一段时间后,______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有______作用。www-2-1-cnjy-com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大部分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
【解答】 C. 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的细胞核,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和真菌的呼吸方式有厌氧型和喜氧型;自养分光能自养和化能自养。化能自养是不依赖光能,而依赖化学物质氧化产生的能量供自身合成有机物。而光能自养也不全是靠叶绿体和叶绿素进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盐细菌等光合细菌均行光能自养,但不使用叶绿素,不能直接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C.正确2-1-c-n-j-y
A、B、D.不符合题意A、B、D.错误.
故选:C
2、答案:D
【分析】把一条死小鱼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 21*cnjy*com
【解答】A、鱼被腐生的细菌真菌的分解,并非被树根吸收了.A错误;
B、鱼被腐生的细菌真菌的分解,并非被水冲走了.B错误;
C、鱼被腐生的细菌真菌的分解,并非被猫挖吃了.C错误;
D、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如题中叙述的把一条死小鱼的遗体深埋在大树旁一段时间后,遗体不见了,其原因就是被土壤中的腐生细菌等微生物给分解掉了.D正确.【来源:21cnj*y.co*m】
故选:D.
3、答案:B
【分析】此题是一道综合题目,考查了不同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以及扮演的角色.需要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分析解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答】A、甲是生产者,乙才是分解者.A错误;
B、乙是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正确;
C、生态系统除了生物部分还包括非生物部分.C错误;
D、不能构成“丙→甲→乙”这样的食物链.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分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解答】A、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A正确;
B、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细菌是营寄生生活,不符合题意.B错误;
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促进物质循环,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5、答案:A
【分析】细菌和真菌从活的动植物体上获得营养物质的生活方式为寄生.
【解答】A、寄生是指细菌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使动植物和人患病.A正确;
B、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含叶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我们把这种营养方式叫自养.而细菌和真菌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B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C、腐生是指腐生细菌从动植物遗体、遗物获得营养物质,分解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使动植物腐烂掉.C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D、细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D错误.
故选:A.
6、答案:B
【分析】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
【解答】B、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物体内,从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并使生物患病.如有的真菌寄生在人的皮肤上,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并使人患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有的真菌寄生在小麦、棉花、水稻等植物的体内,使之患小麦叶锈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人的扁桃体炎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的炎症,不是真菌引起的.可见B符合题意.B正确.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C、D不符合题意要求.A、C、D不选;
故选:B
7、答案:A
【分析】腐生,亦称腐生性营养.通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以生物尸体、尸体分解产物或生物的排泄物等为营养物的生活方式.分解动、植物的尸体获得营养的营养方式.而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体上,从中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枯枝落叶、面包是没有生命的生物遗体或遗物,地衣中的真菌与藻类是一种共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大豆与根瘤菌,在大豆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它们互惠互利,共同生活,是共生关系.21*cnjy*com
【解答】①人体中的链球菌、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 ( http: / / www.21cnjy.com )、③使玉米得瘤黑粉病的真菌都是寄生;④地衣中的真菌、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是共生;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是腐生;21·cn·jy·com
A、选项完整.A正确;
B、选项不完整.B错误;
C、选项不完整.C错误;
D、选项不完整.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分析】地衣是真菌和藻类植物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
【解答】B、地衣是真菌和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生物(绿藻或蓝细菌)之间稳定而又互利的共生联合体. 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双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B正确.www.21-cn-jy.com
A、C、D、不符合题意.A、C、D正确;
故选:B
9、答案:A
【分析】根瘤菌的种类较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根瘤菌各自只能侵入特定种类的豆科植物.根瘤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固氮,只有当其侵入到豆科植物的根内,在豆科植物提供矿质养料和能源的情况下,才能固氮.
【解答】A、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可见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像这样,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A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B、C、D不选.
故选:A
10、答案:D
【分析】苏云金杆菌是一种以芽孢杆菌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细菌性杀虫剂,当细菌进入虫体之后,即在虫体肠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和芽孢,使虫体的肠溃烂致死.这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广泛应用能减少农药的使用.21cnjy.com
【解答】D. 苏云金杆菌是一种以芽 ( http: / / www.21cnjy.com )孢杆菌形式的细菌性杀虫剂,当细菌进入虫体之后,即在虫体肠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和芽孢,使虫体的肠溃烂致死.这是一种生物制虫法,能减少化学药物的污染,应被广泛利用.D正确;
A、B、C并非主要原因.A、B、C不选.
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1、(1)光合作用、氧气
(2)①细菌和真菌、有氧
②二氧化碳
(3)如乳酸菌、根瘤菌等
12、(1)同一种(或写出具体树种);潮湿(湿润);
(2)乙组;甲组;
(3)乙组;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2张PPT)
1、细菌和真菌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
都有细胞膜、细胞壁、细胞质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等
2. 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是:
异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如果没有植物,地球将变成?
地球将失去绿色,动物都会饿死
如果没有动物,生态平衡也难以维持
如果没有细菌与真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状况?
发霉的面包
1.面包发霉后,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什么物质?
讨论:
霉菌通过呼吸作用,将面包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每年冬天,山上的树林下都铺满一层厚厚的落叶。年复一年,树林里的落叶层会不会越积越厚?为什么?
它们分解后产生了什么物质?
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分解产生的物质能被其他生物利用吗?
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
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
链球菌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
猩红热
丹毒
链球菌
扁桃体炎
急性鼻窦炎症状
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使人和家畜患结核病。
一些真菌生活在人体的体表或体内,引起人患手癣、足癣、甲癣等疾病。
手癣
足癣
甲癣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的形成离不开真菌。这种真菌感染蝙蝠蛾幼虫后使幼虫僵化死亡,形成“冬虫”。到了夏天,真菌再从虫体头部生长出棒状的菌体,形成“夏草”。
蝠蛾幼虫
真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棉花枯萎病
水稻稻瘟病
小麦叶锈病
玉米瘤黑粉病
细菌引起的植物疾病
软腐病细菌使多种蔬菜患病而腐烂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科学-技术-社会】
以菌治虫
1911年,德国人在一个叫苏云金的地方,发现了一种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细菌,具有很强的杀虫能力,于是,人们称这种细菌为苏云金杆菌。
目前已经知道,有多种真菌具有杀虫本领,白僵菌就是其中一种。
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的利用已在我国推广。
白僵菌的菌丝从害虫体内钻出
共生
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做共生。
地衣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形成的。
地衣的横切面
藻类
真菌
水和无机盐
藻类
真菌
有机物
真菌和藻类植物是如何做到互相依赖,彼此有利生活的?
根瘤菌
豆科植物
含氮物质
有机物
豆科植物的根瘤
豆科植物的根瘤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是如何做到互相依赖,彼此有利生活的?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练一练
豆科植物的根部生活着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增多,所以种植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动物胃肠内的细菌能够帮动物分解纤维素,而动物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帮助消化
定植在肠内
防止肠内有害细菌繁殖
改善肠道蠕动
抗生素类药品
过量服用抗生素会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三、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呢?
有利: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有害:细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评价实验方案
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1 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 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评价实验方案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讨论:
1、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这是一个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除这一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所以甲乙要用相同的树叶。
讨论:
2、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潮湿?
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所以要保持树叶潮湿。
讨论:
3、哪个方案更能说明问题?为什么?
方案 3 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先进行灭菌处理,然后都放在无菌条件下,这样就保证了甲乙两组的实验条件除了有无细菌条件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更接近事实。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