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修订)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修订)人教新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8 10: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年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 26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怂(sǒng)恿 怅(chàng然 蜷(quán)伏 消耗(hào )
B.惩(chéng)戒 冤枉(wang) 虐(nuè)待 伫(zhù)立
C.丰腴(yú) 倏(shū)地 感喟(wèi ) 蓦(mù)然
D.旭(xù)日 迷惘(wǎng) 蹒(pán)跚 余晖(huī)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 斑斓 褴褛 据为己有 孤苦伶仃
B. 不暇 收敛 畏罪潜逃 大相径庭
C. 温驯 禁锢 怪诞不经 狼子野心
D. 战粟 羞怯 引狼入室 神彩奕奕
3.(2016·盐城)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B.作家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对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意义重大。
C.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D.通过“教育现代化”的创建,使得不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4.下面词语的词性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八百 五万 老四 初三
B.一只 两遍 三趟 一顿
C.我们 它 那里 这样
D. 俯冲 滑翔 优美 圆润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B.《鸟》作者是梁实秋。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21cnjy.com
C.《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www.21-cn-jy.com
D.《狼》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著有文言散文集《聊斋志异》等。
6.综合性学习 。(11分)
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3分)

(2)请你写出一句描写动物的古诗词名句。(3分)

(3)请你写出三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3分)

(4)请你模仿示例再设计两项以“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活动。(2分)
示例:办一期黑板报
A.
B.
?二、阅读理解(44分)
(一) (南昌·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6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其一犬坐于前 A.其一犬/坐于前????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D.其一犬坐/于前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 恐前后受其敌 敌(?? ?? )???2·1·c·n·j·y
?(2)屠自后断其股 股(? ???) 9.翻译下面句子。(3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11.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3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3分)

梁实秋
①爱鸟。
②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蹓跶(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笼子里的鸟更不用说,常年的关在栅栏里,饮啄倒是方便,冬天还有遮风的棉罩,十分的“优待”,但是如果想要“抟扶摇而直上”,便要撞头碰壁。鸟到了这种地步,我想它的苦闷,大概是仅次于粘在胶纸上的苍蝇,它的快乐,大概是仅优于在标本室里住着吧?
③我开始欣赏鸟,是在四川。黎明时,窗外是一片鸟啭,不是吱吱喳喳的麻雀,不是呱呱噪啼的乌鸦,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是嘹亮的,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奏,有时是合唱,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不知有多少个春天的早晨,这样的鸟声把我从梦境唤起。等到旭日高升,市声鼎沸,鸟就沉默了,不知到哪里去了。一直等到夜晚,才又听到杜鹃叫,由远叫到近,由近叫到远,一声急似一声,竟是凄绝的哀乐。客夜闻此,说不出的酸楚!21教育网
④在白昼,听不到鸟鸣,但是看得见鸟的形体。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斓的花彩。几乎没有例外的,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脚,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
⑤我爱鸟的声音、鸟的形体,这爱好是很单纯的,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有人初闻杜鹃,兴奋得一夜不能睡,一时想到“杜宇”“望帝”,一时又想到啼血,想到客愁,觉得有无限诗意。我曾告诉他事实上全不是这样的。杜鹃原是很健壮的一种鸟,比一般的鸟魁梧得多,扁嘴大口,并不特别美,而且自己不知构巢,依仗体壮力大,硬把卵下在别个的巢里,如果巢里已有了够多的卵,便不客气的给挤落下去,孵育的责任由别个代负了,孵出来之后,羽毛渐丰,就可把巢据为己有。那人听了我的话之后,对于这豪横无情的鸟,再也不能幻出什么诗意出来了。我想济慈的《夜莺》,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⑥鸟并不永久的给人喜悦,有时也给人悲苦。诗人哈代在一首诗里说,他在圣诞的前夕,炉里燃着熊熊的火,满室生春,桌上摆着丰盛的筵席,准备着过一个普天同庆的夜晚,蓦然看见在窗外一片美丽的雪景当中,有一只小鸟蹐局缩缩的在寒枝的梢头踞立,正在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诗人感喟曰:“鸟!你连这一个快乐的夜晚都不给我!”我也有过一次类似经验,在东北的一间双重玻璃窗的屋里,忽然看见枝头有一只麻雀,战栗的跳动抖擞着,在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但是我发见那麻雀的羽毛特别的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像是披着一件蓑衣,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那形容是一模一样的。那孤苦伶仃的麻雀,也就不暇令人哀了。21·世纪*教育网
⑦自从离开四川以后,不再容易看见那样多型类的鸟的跳荡,也不再容易听到那样悦耳的鸟鸣。只是清早遇到烟突冒烟的时候,一群麻雀挤在檐下的烟突旁边取暖,隔着窗纸有时还能看见伏在窗棂上的雀儿的映影。喜鹊不知逃到哪里去了。带哨子的鸽子也很少看见在天空打旋。黄昏时偶尔还听见寒鸦在古木上鼓噪,入夜也还能听见那像哭又像笑的鸱枭的怪叫。再令人触目的就是那些偶然一见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了,但是我不忍看。www-2-1-cnjy-com
12.文章开头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3分)

13.联系全文,请简要说明作者爱鸟体现在哪几方面。(4分)

14.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回答两种即可)(4分)


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2分)
A. 本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由现实到回忆,既写出鸟儿的喜又写出鸟儿的悲,但中心始终围绕着作者对鸟儿的真挚感情展开回忆与联想,符合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1-c-n-j-y
B.第④段,作者运用生动的描写,从多角度多层次表现对鸟儿令人喜悦的雄姿的真切赞叹。
C.第⑥段,引用哈代的诗里描写的鸟儿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鸟儿的凄惨遭遇,用在此处显得与爱鸟的主题不一致。  21*cnjy*com
D.结尾作者再次提到令人触目的囚在笼里的小鸟儿,既与前文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又发人深思回味悠长,深化了主题。【来源:21cnj*y.co*m】
E.本文语言质朴、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写出作家自身的感受,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出处:21教育名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5分)
王燕子来时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 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 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版权所有:21教育】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 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茵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影子,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黯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过无边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 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 一动不动。燕子们争先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21*cnjy*com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他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我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们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选自《天津日报》,原文有改动)
16. 请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3 分)
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③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⑤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家屋檐下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出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19. 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我的视线”点出了什么现象?请简要分析结尾第⑦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5 分)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0. 以“动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C 【解析】感喟(wèi )应读 感喟(kèi ) 蓦(mù)然 应读 蓦(mò)然
2.D 【解析】战粟 应为 战栗 神采奕奕 应为 神彩奕奕
3.B 【解析】A项“能否”缺乏照应;在“养成”前加“能否”C项“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D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21·cn·jy·com
4.D 【解析】圆润是形容词,其它三个都是动词。A都是数词,B都是数量词,C都是代词。
5.D 《聊斋志异》是文言小说集。
6.(1)示例: 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   保护鸟的栖所,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生存环境。
     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2)示例: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示例:虎视耽耽 鹤立鸡群 兔死狐悲 猴年马月 莺歌燕舞
指鹿为马
(4)示例: 办一期手抄报 动物故事大赛 野生动物知识竞赛
二、阅读理解。 7.B 8.(1)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大腿 9.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0.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11.狼的形象:贪婪、狡诈、凶狠;这则故事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或者认为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12.(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领全文。 (3)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13.(1)鸟的苦闷。(2)鸟的声音。(3)鸟的形体。(4)鸟的悲苦。
14.引用:“抟扶摇而直上”说明鸟儿的自由翱翔与笼子里的鸟对比,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反问:“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气?”作者对空中霸主“鹰”遭遇的同情。
类比:“粘在胶纸上的苍蝇” 与“笼子里的鸟”类比,形象直白。
反语:“优待”。
15.C E 16.(1)美丽、优雅;(2)傍人而居,小鸟依人;(3)给人希望。
17.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燕子眼睛明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18.B? D
19.现象:燕子越来越少,正从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消失,燕子所带来的美丽、优雅的景象也许将不复存在。
作用:结尾段对燕子越来越少的原因作了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燕子的生存空间被挤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也许将成为过去。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的惋惜与忧虑。深化了主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