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试卷
注:卷面分值100分;
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
某思想家说:“只有‘有’是发挥不了大用处的,唯有‘有’与‘无’配合才能产生大作用。”据此判断该思想家应是( )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2.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
A.
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种思想
①使天文学受到统治者重视
②在理论上有助于仁政推行
③属于没有价值的封建迷信
④指出要实行政治的大一统
A.①④
B.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4.
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
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5.
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话题
人物
看法∕史料
结论
专制统治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6.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
7.
某专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这说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是
A.重视理论
B.重视实用
C.不求甚解
D.具有理性
8.
“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龙虎惭因点画生,雷霆却避锋芒疾”,唐朝诗人窦冀的这首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王羲之《兰亭序》
B.柳公权《玄秘塔碑》
C.怀素《自叙贴》
D.颜真卿《祭侄文稿》
9.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
A.中国文人画
B.汉代帛画
C.原始岩画
D.民间绘画
10.
明代中叶,昆曲兴起并逐渐成为戏剧主流。在江南,不仅城乡公开演出,士大夫的厅堂也成为表演场地。代表作品《牡丹亭》描述了女子追求自由爱情等内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昆曲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②江南经济繁荣有利于昆曲的发展
③戏剧作品向理学的传统规范挑战
④今天的京剧就是由昆曲发展而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
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12.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格拉底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重视道德的意义
B.肯定人的价值
C.强调知识的作用
D.推崇君主权威
13.
普罗塔哥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对此言论内涵的理解,准确的是( )
A.人要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神
B.希望知道神是否存在
C.否定神的意志,反思人类自己
D.慨叹人生短暂认识有限
14.
《最后的晚餐》《圣母子》《西斯廷圣母》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作品。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这三幅作品的评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作品
B.都对作品中的神进行了人格化的处理
C.都通过色彩、构图、技艺融入人文主义精神
D.都表达了作者对至高无上的神性的赞美
15.
1517年,传教士马丁 路德揭露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挑战教会的权威
B.否定对上帝的信仰
C.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D.宣扬世俗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的权力
16.
“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
A.马丁 路德
B.加尔文
C.亚里士多德
D.伏尔泰
17.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即指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②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③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④它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影响
(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18.
对某部著作的出版,赫胥黎评价说:“它对于当时科学家,好象黑暗中的一道电光。……不但如此 它还有一个极大用处,那就是使我们脱离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处境:你不愿承认上帝创造世界的假设,可是你又能提出什么学说.让任何小心慎思的人都能接受呢 ”该著作的出版
A.使科学发展开始摆脱神学束缚
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础
C.继承与发展了伽利略力学成就
D.动摇了上帝造物说的传统观念
19.
19世纪的最后一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发表了新年祝词:“晴朗的天空远处,还有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它们的存在使得物理学的优美性和明晰性黯然失色”,第一朵是有关光的运动问题,第二朵出现在能量辐射的问题上。说明了当时
A.经典力学面临非常严重的挑战
B.近代物理学已失去存在的价值
C.相对论的提出冲击了固有理论
D.量子论的诞生改变了人的思维
20.
弗兰茨 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描述了一位绝食表演者把原本作为生计手段的挨饿,当成生存目的和真正"艺术"而孜孜以求,最后被送进马戏团,被关在铁笼里与野兽一道供人们参观,由于人们忘了更换记日牌导致绝食者无限期地绝食下去,终于饿死……该作品反映的创作风格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21.
毕沙罗的《瓦赞村口》,在画中充满阳光、空气,清新、明净、温暖的乡村生活气息。体现这种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的画派是(
)
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
22.
2012年9月,随着一部涉嫌诋毁伊斯兰教与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国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上映,多个国家的伊斯兰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发流血冲突,造成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这说明( )
A.电影反映了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D.电影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深刻
23.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两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24.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
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
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
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
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25.
严家炎指出,“新文化运动中的骨干人物评孔批孔,并不是针对孔子本身,而是针对现实中的复辟事件和定孔教为国教这类政治举措。”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知识分子反对旧道德崇尚新文化
B.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C.新文化运动并不完全与传统相悖
D.知识分子反对对孔子的偶像崇拜
26.
孙中山说:“井田之制,即均产主义之滥觞(喻指发源);而累世同居,又共产主义之嚆矢(喻指先声),足见我国人民之脑际,久蕴蓄社会主义之精神。”“社会主义既欲谋人类之幸福,当先谋人类生存;既欲谋人类之生存,当研究社会之经济……以补救社会上之疾苦耳。”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是
A.“联和苏俄、联和共产党”
B.“涤二百六十年之龌龊,复四千年之祖国”
C.“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27.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革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人民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合
③一国之内,在周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之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④敌我问题也是一种是非问题……但是这是和人民内部问题性质不同的另一类是非问题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28.
现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先后打破“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每一次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下列与打破“计划经济崇拜”相关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关于真理问题的大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29.
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
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
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
30.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据此可知,陆定一强调的是
A.科学界应贯彻“双百"方针
B.自然科学应自由发展
C.思想界不存在“阶级斗争"
D.政府不干预科学研究
二、材料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
分,共40
分)
31.(14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韩非子》
材料二
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甲午前,他写了一篇《孔子改制考》。他说孔子根本是个改革家,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改革法制……康有为这本书的作用无非是抓住孔子做他思想的傀儡,以便镇压反对变法的士大夫。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正因为两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完论是老店,是冒牌一一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
——胡适《吴虞文录序》
(1)概述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2分)
(2)材料二如何评价黄宗羲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康有为、胡适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态度。(4分)据此谈谈当今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2分)
32.
(12分)
西方思想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下图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幅画
注: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
材料二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1)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宗教思想,并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怎样发展了人文主义的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4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原因。(4分)
33.(14分)家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节选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唐·刘禹锡《名子说》
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候余易哉。
宋·刘清之《戒子通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
宋·包拯《包拯集》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噎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清·张英《恒产琐言》
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
材料二
在家训形式上此期(晚晴)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另外,并没有诸如家诫、家范、家训等名称的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出现……
左宗棠在给儿子孝威的信中说:“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人才不佳。人才日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科举)者多,留心本原之学者少……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
李鸿章在《示文儿》一信中说:“年来国事日非……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
——摘编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1)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古代的家训思想(不得照搬照抄原文)(4分)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6分)
(2)有学者认为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据材料二,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此观点加以论证。(4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学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B
D
B
A
B
C
A
C
D
D
C
D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A
D
C
D
B
A
C
D
C
C
A
A
二、材料题
31(14分)答案:
(1)思想:为政以德;法治;(2分)
(2)猛烈抨击专制制度;没有冲破君主专制政体,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2分)
原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进步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任答两点,得4分)
(3)态度:康有为主张“托古改制”,利用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胡适认为孔子是礼教法制的招牌,应该打倒。(4分)
看待: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应继承和发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2分)答案
(1)思想:信仰得救。(2分)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物主义色彩,(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2分)。
(2)内涵: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或等级制度);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任答两点既得4分)
(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不断进步。(4分,答出任意两点均可)
33.(14分)答案:
(1)思想:重视道德修养;灌输忠孝观念;提倡节俭治家;为官切勿贪腐;重视耕读传家。(4分,答出其中任意二点即可)
影响因素:专制统治;科举制度;小农经济;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文化;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观念。(6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形式上革新:晚清主要以家书为形式,不以传统的专著或专门形式的家训单篇形式出现。(2分)
内容上革新:强调经世致用,反对八股取士;重视工商业发展;具有爱国救亡意识或关注世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