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7 20:2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主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这是法国作家左拉对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作品的评价。今天,我们就读一读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读完这部作品,你是想哭,还是想笑。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10分钟完成下列内容,5分钟进行自学检测并交流。
(一)出示自学指导
1.速读下列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分钟)
莫泊桑(1850-1893)法国十九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作品时代背景介绍:本文发表在1883年8月7日法国的《高卢人日报》上,是一篇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杰作。所谓“批判现实主义”,就是作家对现存的社会秩序所持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我的叔叔于勒》是短篇小说集《羊脂球》所收的小说中的一篇。在《羊脂球》所收集的作品中,有的描写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的热情,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怯儒无能以及人们当时的因为钱而扭曲了自己的观念;有的真实再现了法国中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命运苦难、拼命挣扎与不屈的斗争。
2.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8分钟)
要求:(1)边读边标注段落序号;勾画出重难点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解决,并在文中做好批注,关注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初步理清思路,关注课文中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及称呼的变化。
(3)随时标注自己在学习中的疑惑点。
(二)自学检测反馈(4分钟,自主完成,2分钟小组对桌交换批阅)
1.
文体知识检测:
本文是一篇
(体裁),选自法国作家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本作家与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字词检测。
(1)注意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拮据(jié


栈桥(zhàn)
煞白(shà
) 撬开(qiào

诧异(chà

叱咤(zhà) 牡蛎(


别墅(
shù

褴褛(lánlǚ)
阔绰(chuò

(2)多音字
更:(gēng)变更
(gèng)更加
吐:(tǔ)吞吞吐吐 (

)呕吐
据:(
)拮据

)根据
勒:(
)勾勒

)勒紧
铺:(
)铺天盖地
(
)店铺
煞:(
)煞风景

)煞白
(3)补充完整下列成语并解释。
十拿九(
):比喻很有把握。
郑重( )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
莫( )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神色张(
):神态紧张。
(三)质疑问难
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过渡语:解决了基础知识,让我们走进文本深处。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根据问题,跳读课文相关段落,先自主学习、做好批注,再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记入各个小组的评价。
1.本文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2.本文构思巧妙,情节曲折,试根据下面的提示,自己选择一个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悬念——结局(技巧)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点拨语:原因——结果(逻辑):1.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2.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3.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4.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5.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期待——破灭(心理):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悬念——结局(技巧):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通过梳理故事情节,我们发现这四个角度都体现了一个字“变”,什么在变?对,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变。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该如何概括?(教师展示课件:____于勒、_____于勒、_____于勒、______于勒)(师板书:盼、赞、遇、躲)菲利普夫妇的态度由盼望、赞美到躲避,前后怎样?(对比---教师板书)我们思考: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钱、金钱)由此,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金钱置于亲情之上、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
过渡语:是啊,生活中金钱是很重要的。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很多名人对金钱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你是如何认为的?
四、当堂训练(13分钟)
1.辩一辩:请你们组从“金钱是万能的”和“金钱不是万能的”两个论点中任选一个,组织材料,运用事实和道理论据进行辩论。准备时间4分钟。
2.写一写:例: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不一定能买到美丽。
仿写:钱可以买到_____,但不一定能买到_____。
课后小结
同学们对金钱都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的确,金钱没什么错,错在人们对它的态度。在本文中,金钱湮没了亲情,而在莫泊桑的另一篇小说《项链》中,金钱却展示了人的自尊,希望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读读。
板书
我的叔叔于勒
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金钱至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主题)。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主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面对着由穷到富又变穷的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在不断的变化,那么菲利普夫妇是一对怎样的人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2.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2.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过渡语: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学海泛舟。请同学们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学习,10分钟完成下列内容,5分钟进行自学检测并交流。
(一)出示自学指导
1.速读课文,从文中勾画出描写菲利普夫妇的句子,批注出描写方法和作用。
2.文中除菲利普夫妇外,还有于勒、“我”、二姐、二姐夫等,这些人物都有什么作用?
3.从文中勾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批注其作用。
(二)自学检测反馈(3分钟,自主完成,2分钟小组对桌交换批阅)
1.指出下列句子的主要描写方法和作用。
(1)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3)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灵,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使人感到真实和可信。(

(2)最能揭示主题的关键人物是于勒,作为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的是于勒,所以于勒是故事的主人公。(

(3)小说多用对比,包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我”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鲜明的对比,对表现主题起了重要作用。(

(三)质疑问难
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过渡语:通过自主学习,我们对文中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让我们走进人物的灵魂深处。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整理自主学习中做好批注(3分钟),用下面的句式说话。先小组讨论交流(3分钟),最后全班展示(9分钟),学习情况记入各个小组的评价。
1. 文中_____段中的“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人物_____________的心理(心情、性格)。
精讲点拨:栈桥散步、给人看信、请吃牡蛎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虚荣(爱慕虚荣)的心理。
23段表现了母亲的虚伪:既爱惜自己的身体,有关心孩子;既爱孩子,又注重对他的教育,但实质是既顾全面子,又节省开支。
25段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表现菲利普内心十分惊恐。
31段运用神态、语言描写,表现母亲认为那人是于勒后的慌乱、惊恐的心理。但又迅速镇静、沉着的做出安排。
38段运用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母亲的冷酷、自私、惟利是图、有心计。
文中对于勒称呼的变化也表现出人物的自私、惟利是图。
人们评价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发,又绝不靠作者的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情等,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2.我认为文中的__________(人物)在文中起_______________作用,因为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
于勒是线索人物,因为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刻画,是围绕于勒经济地位的变化进行的。
菲利普夫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主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是主要人物。
“我”,即文中的若瑟夫也是线索人物。整个故事通过这个孩子的见闻感受得以展开,是小说的叙述者。他天真单纯、入世未深,给自己的叔叔十个铜子作为小费,与其自私冷酷的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他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希望与理想。
姐夫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却起着深化主题的作用。因看信而求婚,这暗示着金钱重于爱情,表明在当时的社会中,不仅亲情笼罩着浓浓的铜臭气,爱情也不例外。金钱的影响已渗透进社会的角角落落。
3.文中”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环境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讲点拨:20段,景色明丽而轻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
48段“紫色的阴影”语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当堂训练(13分钟)
过渡语:莫泊桑生动形象的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触及其灵魂。下面,我们也来学一学莫泊桑的写人物的方法。
经过了船上遭遇于勒叔叔的经历,全家人的哲尔赛岛之行会是什么样的情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这就是哲尔赛岛了……
(写作时间6分钟,小组交流2分钟,小组择优班内交流5分钟——作者读,另一同学评价。)
课后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本文中学习到景物描写以及人物描写在行文中的作用,并将之运用到我们平时的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