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考资源网(
www.),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江苏省连云港市锦屏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2.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4.“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7.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8.表2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9.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10.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11.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12.“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13.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14.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15.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
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
16.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17.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为它(
)
A、全面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
B、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C、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19.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20.“两弹一星”是指(
)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
21.(10分)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的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
材料二
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
也;五者修饬,------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有亡国,有亡天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关于道德规范的核心思想。(1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道德行为的准则是什么?根本目的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顾炎武认为民众也要有担当,梁启超把这段话概括为什么?(2分)
(4)据材料四,新文化运动者提出了怎样主张?(2分)他们对传统文化态度如何?(1分)综合上述材料,我们今天应该则样对待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2分)
22.(14分)2014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到明清,彻底走向了世俗,特别是明清小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是世俗人情、市井生活。
------《中国小说史略》
材料二
“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到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材料三
1957年后,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出一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如《红岩》、《红日》、《红旗谱》等。电影和戏剧创作方面有《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青春之歌》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龙须沟》、《茶馆》等剧目受到群众的欢迎。
------《中国现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小说呈现怎样的特征?(2分)从四大名著中,举出一部对市井生活刻画最全面的小说。(2分)
(2)材料二反应了新文化运动哪一项重要内容?(2分)胡适为此做出的贡献是什么?(2分)在此影响下,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文学艺术繁荣的经济与政策因素。(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怎样的文学艺术作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1分)
23.(10分)中国近代屡遭列强的侵略和宰割,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进入19世纪,清朝全盛时期已过,官场的腐败,社会的破败,又一次触动朝野有为之士的心弦,盛极一时的汉宋之学无力解决这些难题,经世致用思潮再度弥漫。
------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晴大变局》
材料二
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
------魏源《海国图志·议战》
材料三
今日合议即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同行之物。
------曾国藩《覆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四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许日可待。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为什么会再度活跃?(3分)
(2)据材料二、三、四,指出中国社会各阶层是如何践行“经世致用”思想的?(3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经世致用”思潮的特点。(2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2分)
24.(14分)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巨变,产生三位伟人,他们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并先后以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农民协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等实践和组织形式,┅┅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推翻封建帝制的孙中山,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建立起新中国的毛泽东,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而挽救了社会主义的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
------《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的探索“归于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分)又为什么说他“为中国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4分)
(2)据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怎样的革命道路?(2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重大政治意义是什么?(2分)
(3)邓小平为中国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道路是什么?(2分)他还提出了哪些强国富民的理论?(2分)
25.(12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100字左右)
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www.
投稿兼职请联系:2355394692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