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一 美苏争锋 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一 美苏争锋 课件(27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7 20:38:23

文档简介

《美苏争锋》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从政治、经济、军事的角度梳理美苏“冷战”形成的过程;说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经济互助委员会、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华约的内涵;知道第一次柏林危机的背景、过程、结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的方法了解美苏的对抗;充分结合地图册27——32页的相关地图了解东西方阵营的对抗状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美苏冷战的深层原因,认识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在此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二、重点、难点
1.美苏 “冷战”形成过程;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2.美苏“冷战”的深层原因。
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由雅尔塔三巨头照片和美苏对峙的漫画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美苏在二战时为盟友,二战后为对手的原因,由此引发学生思考美苏争锋的原因、探讨其过程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世界格局: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2.形成原因
(1)雅尔塔体制的形成(美苏为主导)
①实质:是美、苏两国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安排。
②影响:雅尔塔体制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为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开了先河,带有大国强权的色彩。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3)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惟一能与其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资料链接)二次大战期后美国(山姆大叔)军事实力的膨胀:1945年,美国武装部队总数达l230万人,美国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数百个军事基地分布在世界各地。它垄断着原子弹,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战后苏联成了公认的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有1200万人的武装力量。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颗原子弹制造成功。进一步增强了国际威望和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二战后期苏联解放了东欧各国,东欧普遍建了社会主义政权。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3.形成过程
(1) 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2)冷战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出台
(思考: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指战后初期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
(3)美苏冷战对抗的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1947.3)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9)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7.6)
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1)
军事
“北约”(1949)
“华约”(1955)
(疑难探讨)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通过这句话,你能不能结合书中的知识,认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援助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
二.“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1.“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2.表现
(1)全面“冷战”:
①欧洲:德国的分裂;②亚洲:朝鲜分裂;③非洲:古巴导弹危机。
(2)局部“热战”
①朝鲜战争: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②越南战争: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三、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使得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②导致了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③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2.积极影响:
①美苏双方势均力敌,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共存,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③促进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崛起。④客观上也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至时今日,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的影响却依然存在,你知道现在还有哪些国家仍深受冷战的影响吗?(如中国、朝鲜等)如今“冷战”过去很多年了,世界是不是真的和平了呢?当今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种族主义、强权政治、民族冲突等)
【重难点分析】
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⑵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惟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
⑶二次大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地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
3.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
(1)过程: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美苏“冷战”的出现→两大阵营对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特点:两极格局下,美、苏两方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形式;体现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4.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⑴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它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⑵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⑶“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局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
⑷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⑸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课堂检测】
1、“二战”后,出现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的根源是( )
A、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2.下列关于两级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级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级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两级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3.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C.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4.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5.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课后训练
课中检测与训练
材料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
降落下来。这条线背后坐落着中欧古国的首都—— 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
佩斯等地。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于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莫斯科日益增强
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
回答:(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哪些地区?“铁幕”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旨在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我相信我们必须协助自由国家人民依照其自己的方式,造成其本身的命运。
——杜鲁门在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回答:(2)材料中“自由国家”指什么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回答:(3)材料中“合理经济的再生”指的什么?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的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4)材料一、二、三这三段材料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
课件27张PPT。美苏争锋课程目标1、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表现。
2、认识美苏之间冷战及其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3、从“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史实中认识到霸权主义的危害,明确国际环境中国家政策制定的根源。课程结构 ——美苏争锋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背景
2、形成过程、特点二、冷战下的国际形势
1、表现
2、影响以美国为首的
资本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的
社会主义阵营1、雅尔塔体制构建两极格局框架问题导学1:两极格局的形成 (2)二战后,新的国际格局为什么要
以美苏为主导?是由什么决定?(1)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的实质是
什么?二战后,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
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美苏两分天下1945年苏军达1140万 领土扩大了60万k㎡ 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 扶植许多东欧国家建国 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苏联克里姆林宫拥有1230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
近500个军事基地
垄断了原子弹
制造出第一台计算机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
外贸出口额占世界1/3?
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国家实力领导世界沙文主义合作探究1:为什么会有美苏争锋? 材料一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2.9)
料二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1946.9.27)
材料显示美苏双方争锋的原因是什么?意识形态根本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归纳总结: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根本原因: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根本矛盾。
2、建立在雅尔塔体系确立之上。
3、战后初期的国际形势:
美苏势均力敌,两分天下;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 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课堂联系1、“二战”后,出现美苏由盟友走向对抗
的根源是( ) A、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A问题导学: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成立工情局成立华约成立北约成立“铁幕”演说美国苏联教师点拨:美苏冷战、对峙的特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成立工情局成立华约成立北约成立经济政治军事杜鲁门主义“铁幕”演说序幕开始美国苏联美苏对峙的特点:只有剑拔弩张的紧张,没有爆发激烈的冲突(战争)冷战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根据该计划,从1948年4月到1952年6月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期中90%是赠与,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成为了另一个温情脉脉计划的代名词,实际上,这种援助计划的背后掩盖的是一种力图把欧洲“美国化”的企图。但不得不承认,这个计划帮助欧洲“决然抛弃了沙文主义思想、精神沮丧和权威主义的解决方案”。
——《战后欧洲史》 [美]托尼·朱特复兴欧洲经济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最终目的是什么?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合作探究2:为何采取“冷战”手段? 美苏的双方的实力如何?战争对两国有什么影响?美苏都拥有什么终极武器?它会有什么巨大的影响?小助手1、美苏两国势均力敌,战争结果无法预测 2、战争会严重破坏经济,威胁人民生 命财产安全,甚至造成世界的毁灭2.下列关于两级格局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冲突加剧是两级
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B.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级格局的基础
C.北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D.美苏两级格局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
心的国际格局C3.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
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
C.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D.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C问题导学:冷战对世界的影响(1)请阅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有哪些表现国
际形势紧张的具体事件?德国分裂 朝鲜分裂和中美战争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越战 (2)在这些事件中有哪些是全面冷战,有哪些
是局部热战?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德国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朝鲜分裂和中美战争 美国越战 影响: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 西方占领区美苏之间——全面冷战柏林柏林东西德国的分裂柏林墙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此外,还有一接触时就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全面冷战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摆放在甲板上   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朝鲜战争(1950-1953年)
—战后美国的头次挫败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也是颇有争议的将领。他是西点军校1903排名第一的毕业生,后任西点校长。二战时期盟军最高统帅,后被授予美国五星上将。他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军中最年轻的准将,后来又成为美军中最年轻的少将和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他是惟一一位参加过三次重要战争的美国将军。同时,他也是对太平洋地区影响最深的美国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
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
美苏之间——局部热战1973年,美国同越南北方政府在法国巴黎签订停战协定。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越南战争是二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 1961年美国发动了所谓“特种战争。1965年,“特种战争上升为”局部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在越南岘港登陆。阅读课文P157最后一段,思考冷战带来的缓和表现有哪些?1 、美苏两国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对方的经验、吸取教训,推动的世界的整体发展;
3、促使了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问题导学:冷战对世界的影响归纳总结:冷战对世界的影响总的来说,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到90年
代结束的冷战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导致世界动荡不平,又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局势在紧张与缓和并存中、在相互敌视又相互借鉴中发展。1.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B3.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
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
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
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
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D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