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件(34张ppt)+课后练习(无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件(34张ppt)+课后练习(无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7 20:44:43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兴力量的崛起课标要求:
1、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2、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知道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欧洲人的欧洲”这是什么旗帜?12颗星象征什么?
围成一个圆形有什么寓意?“没有欧洲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两大强国之外的第三种力量。” —— (德)阿登纳 从德国总理阿登纳所说的话中,你能读出些什么信息?1、原因欧洲有合作基础。 材料1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材料2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美苏争霸的影响欧洲有统一的理念 材料3:实现欧洲各国的联合,建立统一的欧洲——这是欧洲早已存在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植根于中世纪基督教帝国的理想,希望欧洲结束分裂,停止纷争,实现持久和平。近、现代欧洲历史上众多学者、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如但丁、卢梭、伏尔泰、康德、雨果、丘吉尔等等,都主张欧洲统一的理念。在经历了二战的人类灾难后,欧洲最终丧失了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地位,所以,欧洲各国只有加强联合,实现一体,才能够重新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发挥重要的作用。于是,支持欧洲统一的舆论重新兴起,为欧洲一体化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思想条件。 ——历史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4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法德和解是关键1、原因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统一心理 —有渊源
④法德和解 —是关键1951年,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 欧洲共同体经济一体化2、过程:“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 “欧洲议会”成立 共同体防务合作政治一体化3、影响: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16.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材料二:进入70年代, ……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三:欧盟决不甘愿充当美国小伙伴的消极角色,欧洲作为独立的一极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影响:①促进了西欧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②增强了同美国抗衡的实力,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③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二、迅速兴起的日本1、表现(1)60年代末,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2)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一度跃居世界之首。
(3)最大债权国,贸易出口大国、对外援助大国。2、原因(1)把经济发展作为立国之本,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
(3)重视教育。
(4)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热爱祖国的知识青年,面对着日本的崛起你认为我们要向日本学习吗?学习什么?1、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确立科教兴国战略。
3、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5、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同时,面对着日本的崛起,我们又该警惕着什么?参 拜 靖 国 神 社 日本出兵伊拉克的部队三、东方巨龙的腾飞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1)新中国成立,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2)抗美援朝胜利,提高了国际威望
(3)“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1978年):A.综合国力的迅速增长(农业、工业、进出口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人民生活水平等);
B.国际地位提高(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南斯拉夫总统
铁托埃及总统
纳赛尔印度总理
尼赫鲁不结盟运动四、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①战后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
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避免卷入
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
发展民族经济。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独立自主和非集团背景:标志:宗旨:影响:标志着第三世界的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了两极格局美 苏 两 极 格 局多 极 化 趋 势 出 现迅速兴起的日本欧洲人的欧洲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东方巨龙的腾飞课堂小结根源: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谢谢指导!9.2新兴力量的崛起练习
【知识目标】: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着重考查欧共体的形成、演变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图示图解]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因素
1.“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2.欧洲的联合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欧洲自身的国际地位,也逐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欧洲联合首先从煤钢联营开始,主要是为了( )
A.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B.使欧洲国家之间避免战争
C.为政治一体化铺平道路 D.推动法国和联邦德国和解
3.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2004年1月19日,日本陆上自卫队进入伊拉克,这是二战以来日本陆上自卫队首次踏上处于战争状态的外国领土。2006年,日本联合德国、印度、巴西申请加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4.下表是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的国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表(单位:亿美元) 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年份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56
34.88%
15.85%
4.26%
1973
27.08%
27.017%
18.023%

A.福利政策的实施减缓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B.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
C.表中的经济现象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D.欧、日经济的发展威胁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5.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导致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不包括( )
A.欧洲共同体形成 B.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C.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6.一位西方的外交官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  )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D.积极帮助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
7.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8. (2014年广东文综38(3))(10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0,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10分)
9.材料: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的联合和日本经济的崛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1)史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呈现出什么变化?
(2)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