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说课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07: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
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
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2、重点和难点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新中国的外交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影音资料,这就为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由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两次会议的推动作用。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文献,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良好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四、教学方法 比较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还原法(借助CAI课件最大化还原历史面貌)五、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注重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学会解决问题。六、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设计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小 结看一看中美破冰安倍晋三访华中俄领导人会晤 亚太经合会议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辛丑条约》签订近代不平等条约从旧中国屈辱外交史我们得到什么启示?中日《马关条约》签订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社会制度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誓死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外交启示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方针制定的背景:(1)国际形势: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2)国内形势:新中国的成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形势: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问题探究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
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
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形势: 2、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内容: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一边倒”的方针的提出,是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两大阵营对峙;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方针,既可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更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有利于保障人民革命成果,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外交政策学习新课建国初期外交公函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 《共同纲领》
历史资料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第一次建交热潮 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 与17国建交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考考你?问题1998年,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国为什么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抗议?在这个事件中,美国违反了五项原则中的哪一条?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主题成果1954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日内瓦会议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1)背景:
(2)内容:
(3)特点:
(4)意义: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树立了崭新的国际形象,开拓了外交新局面。2、参加万隆(亚非)会议(1955年)主题成果主席、各位代表: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历史资料请问:材料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的中国政府代表团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合作探究同苏联等17国建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参加日内瓦会议
参加万隆会议 原因:答案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小结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是( )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巩固练习A2.“另起炉灶”的含义是:( )
A 不承认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 不承认国民政府时期的外交关系
C 走与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道路
D 不承认历史上的一切条约 课堂练习1B巩固练习3、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巩固练习C4.以下哪一项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
容(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和平共处
C.互不干涉内政
D.求同存异巩固练习D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 (1)(2)(3)(4) B、 (1)(2)(4)
C、 (1)(2)(3) D、 (2)(3)(4)  巩固练习B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思考题研究性课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
新中国外交成就相关
的图片、资料、邮品等,
举行小型展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