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09:01: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一.本课地位
《鸦片战争》是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标要求: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及后果
(二).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依据--高一学情
高一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比初中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还是相对有限。
2.手段
1.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及研究鸦片战争的网站,指导学生利用空闲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已的见解。
2.把学生分为四个调查组,从领土
经济
政治和文物保护方面调查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损失。
3.预期目标
1.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级性
2.培养学生独立运用基本原理和史料评说历史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
1.新课导入
手段:
利用极具震憾力的图片和文字,使学生心里产生强烈共鸣,极大激化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迅速凝聚注意力,进入课堂状态。
2.线索组织
手段:
将基本知识点整合为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
通过三幕历史情景剧形式,
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
课改理念:
历史内容也许是沉重的,但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学习是轻松的。
3.讲授新课:明确重点
突破难点
铺垫下文
重点①.
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的关系
1.组织辨论:设置争议问题,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同时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2.历史销烟与现实禁毒教育相结合:
深刻揭露毒品的危害,告诫学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个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
重点②.鸦片战争的后果
突破方略
1.运用视频资料,再现签约场景
2.设计多个“活动”:
(1).找错误:让三个同学分别默写三个条约的基本内容,再由全体同学找出其中的错误
(2)由课前分成的四个中国损失调查组推举代表,从领土
经济
政治和文物保护方面公布调查结果,填写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损失表。
难点:中国战败的根源
突破方略:  指导学生围绕着“武器落后是不是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展开课堂辨论。再由教师全面总结学生观点
课改理念:
观点论证题是高考常见题型
1.培养学生辨证思维水平,对历史问题的独有感悟和新视角。
2.形成学生独立思考,勤于探索的学习态度
略讲部分1
两次战争的过程
史地综合:
利用动态地图进行演示.要求学生结合地图,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
略讲部分2
火烧圆明园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在愤怒中认识到殖民者的无耻与丑恶.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三.铺垫下文
手段:
设置悬念,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课后对下节内容先行预习
预期目标:
通过提问,自然过渡,激发学生对下节历史内容浓厚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形成良好的历史逻辑思维习惯.
4.知识巩固
(1).
小结
(2).
板书
(3)课堂练习手段及课改理念:
  紧贴高考,限时训练与本节相关的历年高考题.通过学生分组对抗答题,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三.课后延伸
课改理念:
1.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
2.师生课后的互动,进一步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反思
1.课后反思
教育的对象是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急需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教师能否向学生提供发挥各项潜能的机会?教师是否具备提供这种机会的能力?
历史教师应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把探究作为学习的核心,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长足的发展。
2.本课特点
1.真正实现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授者、给予者转变成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变成“平等中的首席”。
2.充分发挥了师生双主体的作用,在探究式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注重加强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有机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