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3:5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领导我们苏醒了领导我们富起来了领导我们站起来了东京武汉南京北京四


市两个文件 一、自主学习
请结合课本内容欣赏影片,找出分别发生在这四座城市的历史大事。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此成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此 二、课内探究
下面三个人物分别代表三个时代,请结合课内和课外知识介绍人物情况,并选择其中某一人物给予评价。爱新觉罗·溥仪,宣统帝,清朝和中国历史的末代帝,1912年2月12日被逼退位,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孙中山,创立同盟会,领导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斗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资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袁世凯,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镇压辛亥革命,逼迫宣统帝退位,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破坏《临时约法》,实行独裁专制,成为帝国主义继续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课外探究
下面两个文件分别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目标和成果,请搜集课内和课外素材,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述评。其内容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引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重要条文,归纳其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议会内阁、总理负责、总统象征的具体内涵。以法律的形式破除了清王朝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桎梏,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体现了对民主共和的热切追求。 四、课内练习
结合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外局势,分析归纳: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篡夺革命政权?
提示:
1、袁世凯的自身条件;
2、革命党人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3、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宣统(溥仪)--摄政王(载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讨论:临时约法的各项内容和封建专制相比分别有那些进步?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宗教信仰等项自由,有选举被选举等项权利C.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封建社会法律规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的支持 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 立宪派等的拥护 对 清:逼宫退位对革命派:迫孙中
山让位 依托:在军队中的影响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讲到:
“辛亥革命志士所展现的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