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说课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5: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国共十年的对峙 课程标准要求
  概述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识记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史实,如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等重要史实。
2、结合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和一系列根据地建立及巩固发展,分析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正确性。
3、正确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性。
4、根据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分析土地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只起引导和诱导作用。
2、鉴于初中教材对书中重要史实介绍较详,学生比较熟悉,因而把主要精力用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历史事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
3、帮助学生用比较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掌握国共双方的对峙情况。
4、制作PPT课件配合教学。
5、补充十年对峙期间中共领导抗日斗争的重要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学习中共在十年对峙过程中克服左右倾错误,实现历史上两次伟大转折的情感体验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不断克服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弱点和缺点的能力。
2、通过学习红军长征的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培养不怕吃苦、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的乐观主义精神,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提高。
3、随着当前海峡两岸国共关系日益密切,祖国的统一大业日益提上日程。通过对十年国共两党内战的影响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组成部分的两大政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亏,从而认识到国共第二次和第三次合作的重要性。
4、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
5、通过课前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法简介与重难点教法简介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和教师讲授法相结合
3、教师课堂总结和学生探究总结相结合
4、教师质疑和学生反思相结合
5、人教版学材与乡土学材相结合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期间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难点:1、土地革命及其在中国民主革命斗争中的地位。
2、中共在这十年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教学特色简述 1、轻课本知识讲述,重分析综合的过程和方法
2、忌面面俱到,图重点突破
3、打破课标要求的束缚,力求有所创新
4、寻找触动学生神经的敏感点,活跃课堂气氛
5、借助探究学习总结来突破教材难点问题
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专门腾出时间 让学生向教师发难(就书本上的疑难问题提问)、课前由学生分工合作探究相关问题教学过程 导入:插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国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外于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的电影资料,让学生分析该资料反映的历史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出正文。
讲述八一南昌起义时,考虑到基本内容同学们都比较熟悉,因此着重用课件打出两段材料,一是用贺龙回忆录让学生认识到南昌起义既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二是用湘南暴动的史实加深同学们对乡土历史的了解。
学习土地革命子目时,主要从土地革命的含义、重要性、历史地位三方面展开,并且着重点放在重要性方面。而重要性我们又打算从中国的国情——农民占绝大多数入手,使学生自己懂得中国革命必须发动广大农民起来,而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毛泽东说只要解决了土地问题就取得了战胜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红军长征一目,首先用新材料让学生分析长征的原因其实不是我们原来想的那么简单,它是复杂的;  其次,我用五个图片直观地展示长征中的困难;  最后遵义会议,我们用长征过来人的话让学生理解纠“左”不彻底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
最后在播放影音资料中结束正文教学,余音缭绕……探究学习总结1、借助于结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清这些重要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2、师生共同归纳国共十年对峙的表现
3、用三个检测题巩固深化相关内容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装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的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战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陈独秀右派机会主义斗争的胜利。……“八一”南昌起义仅是我们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开始。对于毛主席的武装斗争的思想,例如在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农民战争,革命军队应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发展工农武装,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积蓄壮大自己的力量, 去达到消灭敌人的目的,对于上述中国革命武装斗争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当时还不了解或了解得十分肤浅的。南昌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所以南昌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赣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同时又缺乏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具体行动方针,在长途的进军中,部队本身没有很好地建立政治工作,加上在客观上敌人的力量强大,而主观上的指导又缺乏经验,因而南昌起义的大部分部队遭受损失,……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日)思考:
①请你给贺龙这段话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②从以上材料信息中,你发现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存在哪些认识与实践上的不足?南昌起义余部在湖南
  南昌起义后,部队按原计划南下,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到达湘南地区。1928年1月朱德、陈毅在当地党组织的和群众的配合下,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并且相继攻占了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地,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后来在国民党大量兵力夹击下,为了保存实力,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和湘南农民军一万余人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知识链接:近代中国阶级结构示意图农民踊跃支援前线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毛泽东材料一 近年有学者指出,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这只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其根本原因则是当时中国国内政治形势出现了变化。㈠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在全国确立,蒋家王朝“大一统”局面出现,使中央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存在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消失,为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红军只有转移才能生存下去。㈡……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围剿匪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队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硬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长期的战争使扩大红军的指标难以如期完成。如上杭县才溪乡,共有两千余口人,在一次一次的扩军突击后,乡里只剩下壮丁七人,还要突击(扩大红军),这当然不现实。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四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经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刘伯承与小叶丹张国焘:“大不了分道扬镳”周恩来与李德进行斗争飞夺泸定桥爬雪山材料回放:
材料一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7 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后,成为其中一个支部……过去,对于共产国际的决议及共产国际派来的代表的意见,往往照搬照抄……在长征开始不久,因上海中央局被破坏,党中央失去了与共产国际的无线电联系……而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因在军事指挥上犯了错误,在会议上处于被批判的地位,他再也不能对我们发号施令了
                      ——《中国红军长征记》
材料三 1935年2月上旬,中央给陈毅等人拍来电报,大意是:中央政治局开了扩大会议。博古等负责同志的单纯军事观点使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这次行动他们要负责。这是严重的失败,但不是政治路线的错误。
对于中央的电报,当时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过去的错误的确不是政治上的错误。陈毅说:“我的看法不同,他们在遵义还不能提政治路线,提政治路线要分裂的。只能提军事上错了,博古错了,让博古下台,这样全党在毛主席的路线下团结起来,完成长征……
                     ——《三年游击战争回忆》思考:
①你该如何看待遵义会议的纠“左”?
②如何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成熟的标志?红军长征国共十年对峙的表现探究学习总结
1、为了保证南昌起义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导团团长的朱德同志在起义的当天晚上专门邀请了两个反动的团长到家里先是喝酒,后又打牌,使敌人的两个团在革命军进攻时群龙无首。对朱德同志的做法,有的同学不以为然,认为革命者喝酒打牌有损形象;而有的同学却大加赞赏,认为是革命的需要。你赞成哪种观点?请加以说明。
2、中央电视台推出《我的长征》栏目后,重走长征路一度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请问:①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自然的和人为的困难或险阻?
②如果要你参加徒步重走长征路,你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③有人认为重走长征路纯粹是一种炒作,时代不同了,我们这一代人又何必去遭受那个罪呢?你如何看待这一言论。
3、展示同学们对“国共的十年对峙产生的影响”探究的成果,并结合历史和现实讨论国共第二次和第三次合作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