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课件:16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教学课件:16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18 12: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题:
16
《云南的歌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

2.过程与方法: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学习作者有有侧重的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家笔下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受美好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同胞的特有风情。

难点:引导学生品析文中的描写。

【教学方法】

朗读入境、自由讨论、自主探新。
【教学用具】
录音机
小黑板
【课型】:新授课
【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曲》。











二.学习新课:
(一)检查预习:
1.你会读吗?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
踞(

)
忌讳(


) 酬(

)和(

)
铁箍(


)
熹(
)微
2.根据解释写成语。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快活的样子。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
(二)出示目标:
1.品读课文,感受云南歌会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2.领略民族风情,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三)整体感知:
熟读课文筛选信息: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温馨提示:什么人?什么地方?做了什么?)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 幅画面?
(3)这是一场
的歌会。

(四)研读赏析:
(1)在这三幅画面中,各有一个字表达的是歌会的方式,请找出这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喜欢那幅换面?说出你的理由。
(品味人物美、环境美、语言美)







(五)拓展延伸
(1)为你喜欢的歌会写一句宣传语。




(2)你还知道我国的那些民俗活动?从中选一个写一写。(友情提示:抓住特点,注重细节)。




三、畅谈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温馨提示:可以从内容、方法、思想感情等几方面来谈)

















四.当堂达标测试: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30分)
酬和(  )
譬喻(  )
熹微(  )  即物起兴(  )  龙吟凤哕(  )
2.根据拼音写汉字。(30分)
蹲jù(  )   忌huì(  )   nuò(  )米   chún(  )朴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5分)
(1)忌讳
(2)熹微
(3)别开生面
4.下列语句中加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15分)
(  )
A.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B.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当事人照例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C.由呈贡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一向的作法)
D.我以一个客人身份挨桌看去,很多人都像面善,可叫不出名字。(看着善良)




导入新课:
师播放歌曲《月光下的凤尾曲》。
师:课间听了这首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我想去云南,你们想去吗(想)好,我们就跟随沈从文一起去听听云南的歌声,去看看云南的歌会。(板书课题)
16.云南的歌会



去之前先看看我们的装备准备的怎样了。
















师出示教学目标





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3)这是一场怎样的歌会?

在鼓励、肯定学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在这三幅画面中,各有一个字表达的是歌会的方式,请找出这个字,说说你的理解。

(2)在这三幅画面中,你喜欢那幅换面?说出你的理由。


小结
师:三幅画面分别突出唱歌的人、唱歌的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唱歌的场面。人、自然、环境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风情画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如果你是导游,请为你喜欢的歌会写一句宣传语。

你还知道我国的那些民俗活动?从中选一个写一写。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可以从内容、方法、思想感情等几方面来谈。


结束语:大家谈的都非常具体、深刻。希望我国传统的民俗民风能够承传,希望云南的歌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最后,让我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课堂。








下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学案中当堂达标试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检测学习效果。





生听《月光下的凤尾曲》。感受云南民歌的气氛。













积极动脑动手。完成字词积累。
















生齐读目标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筛选信息




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







阅读思考



精读课文,品味语言。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为自己喜欢的歌会写一句宣传语。





学生动手进行写作训练。






畅谈收获








听歌、感受。














学生独立完成试题








小组间交换批改,相互纠错。





设置情境感受云南民歌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有的放矢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的能力。



活跃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提高学生信心。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



对课文做全面的小结回故,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培养学生尊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进一步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133页第二题。
(2)配套练习第16课。
布置作业:
(1)课后习题133页第二题
(2)配套练习第16课

学生课下完成作业。


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记:

八.课后练习精编:
基础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粗字注音。
迤西(

龙吟凤哕(

辟疫免灾(

胡哱哱(

即物起兴(

不犯忌讳(

2.给下列词语中的错字改错。
舒卷张驰_______
辟役免灾_______
既物起兴_______
蹲居其上_______
循环无瑞_______
暗然销魂_______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用诗词应答。(

②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

③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④形容阳光不强。(

4.利用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起兴:
扶摇:
向例:
蹲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