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7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课件(共24张ppt)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7 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课件(共24张ppt)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09:00:34

文档简介

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标准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南京、上海解放
2、能力培养
(1)分析理解:中共中央对战略大决战时机的抉择,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
(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 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
3、情感教育和价值观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解放战争敌我双方的战略大决战。人民解放军的胜利使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成为定局。
(2)渡江作战的成功,开始了人民解放军向南方的大进军,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3)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部署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是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胜利的保证。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三大战役
2、难点
三大战役和渡江作战既是战略大决战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又各有作战特点。讲述时既要连贯一体总揽全局,又要详略得当突出个性,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946年6月起,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从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转入战略反攻。到了1948年秋,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发动战略大决战。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
(二)、新课探究
一、战略决策——战略大决战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表现。1948年秋,国民党不得不收缩兵力,集中兵力进行重点防御。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战略决战阶段。中共中央组织人民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二、三大战役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战役名称
起止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战略方针
战果
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1、多媒体展示《辽沈战役示意图》简单介绍辽沈战役。
探究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学生讨论后归纳:(1)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
最新的变化。
(2)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
(3)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
(4)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2、多媒体展示《淮海战役示意图》简单介绍淮海战役。
探究2: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
结合课本中的小字部分内容指出: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3、多媒体展示《平津战役示意图》简单介绍平津战役。
探讨3: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学生讨论后归纳)
(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避免战
争的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
好的范例。
(过渡)经过三大战役,包括144个整师正规军在内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
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人民解放军打到长江边,国民党妄想依靠天险付隅顽抗。
设疑:在此形势下,如果你是中共领导人,你的下一步部署是什么?
三、渡江战役
1、渡江战役
①指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第二野战军。陈毅、粟裕指挥第三野战军。
②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千里战线上,百万雄狮横渡长江。
③南京解放:1949.4.23,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欣赏:《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引导学生分析毛泽东所写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中“宜将胜勇追穷寇”是指什么?
2、渡江后的胜利进军
5.15解放武汉,5.27解放上海,接着向西南、西北和东南沿海进军,国民党残余势力
败逃台湾。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
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小组合作:探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如:(中共方面)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广大群众的支持?? (国民党方面)发动内战不得人心??
师: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三)联系现实,理解历史
展示“习马会”图片: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66年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请你谈谈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四)课堂检测
附:板书设计
一、战略决策——战略大决战
二、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首役,“关门打狗”
2、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歼敌最多
3、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三、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渡江战役: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2、乘胜追击:渡江后的胜利进军
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课件24张PPT。第17课
解放战争的胜利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其标志是什么?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6年6月 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 温故知新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8月军队总机动 兵力后方士气兵力 人民 解放军130_280 万430__365 万迅速增长不足大为改善略占 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形势装备主动被动战役
名称指挥员及作战部队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历史意义起止
时间三大战役概况表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指挥员及作战部队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1948年
9月--11月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47万
多人解放东北全境历史意义起止
时间三大战役概况表探究1: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A.兵力对比:
B.敌军态势:
C.我军态势:
D.战局延伸:
  转入反攻后,东北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了国民党,这是当时最新的变化。国民党军队被孤立分散,活动范围小,补给困难,是战是守举棋不定。解放军根据地广阔,物质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  胜利后可以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局。 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指挥员及作战部队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华东、中原野战军)1948年
9月--1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47万
余人55.5万人解放东北全境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历史意义起止
时间三大战役概况表问题探究: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陈毅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指挥员及作战部队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华东、中原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等
(东北、华北野战军)1948年
9月--1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47万
余人55.5万人52万人解放东北全境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历史意义起止
时间三大战役概况表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问题探究: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1)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民心所向。(2)可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战役
名称辽沈
战役淮海
战役平津
战役指挥员及作战部队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
(华东、中原野战军)林彪、罗荣桓等
(东北、华北野战军)1948年
9月--1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1948年11月
-1949年1月歼灭和改
编敌人数47万
余人55.5万人52万
人解放东北全境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解放历史意义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起止
时间共歼敌
150


人三大战役概况表上海江阴湖口南京浙 江安徽江 苏江 西渡江战役示意图 东路军中路军西路军战线:东起江阴西至湖口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 泽 东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得民心者得天下”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1、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略战术。讨论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联系现实,理解历史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66年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请你谈谈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课堂小结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渡江战役 1949.4.23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解放东北全境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解放南京1、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长达 年之久的国民党统治?
A、19 B、20 C、21 D、22

2、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
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课堂巩固3、 下列城市被和平解放的是
A、天津 B、张家口
C、北平 D、锦州
4、下列哪一次战役不属于三大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5、毛泽东把战略决战的首役放在哪个地区?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南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