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课件(28张)+检测 (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8课 罗斯福新政教案+课件(28张)+检测 (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4:11:08

文档简介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罗斯福的个人信息以及新政背景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掌握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及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局限性,特点,实质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调用视频资料,自主学习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罗斯福身残志坚,不怕困难推行改革的勇气
2、体会罗斯福善于借鉴和学习他国经验并和人民积极沟通的做法
教学重点
新政的内容,新政的影响
教学难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内容
导入
利用5月12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2里面的角色美国队长导入让学生们想到其原型罗斯福总统并引导学生们说出有关罗斯福总统的信息用弹幕形式在ppt上打出
说出自己知道的有关罗斯福总统的信息,不知道的重要信息看ppt教师的补充
用美国队长导入引起学生兴趣,ppt弹幕快速的整合罗斯福的生平事迹,个人品质等信息
临危受命(背景)
设计问题“危”是指什么?危机爆发时任美国总统是谁?美国人民对危机的反映和对政府的希望?罗斯福是如何竞选成功的?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程度,并提出自己原创的4D记忆方法
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利用教师的4D记忆方法巧记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将罗斯福背景用the depression,defeated,disappoint,
new deal四个单词进行概括,方便学生记忆。
实施“新政”(措施)
设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环节用动画短片形式使学生了解经济危机下英国,德国,日本,苏联的不同应对措施,
观看动画短片迅速了解大萧条下的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及主要国家应对措施
通过对比,为罗斯福从苏联借鉴国家干预手段埋下伏笔
设计分析病症,对症下药环节引导学生们说出美国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
说出美国“病情”
为下一环节分析罗斯福新政措施埋下伏笔
设计罗斯福智囊团群策群议环节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病症进行讨论
自主讨论
整顿财政金融方面引入视频还原金融银行业混乱局面
观看视频后提出解决措施
用纪录片进行情景导入,增加学生的历史情境感。理性理解金融措施
工业方面教师从企业破产原因引导学生得出无序生产进而补充蓝鹰计划的内容
根据教师引导回答新政的工业措施并根据蓝鹰计划理解工业措施的目的
补充蓝鹰计划相关内容,完善工业方面的措施
农业方面教师就为何农场主倾倒过剩牛奶得出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新政的农业措施
根据教师引导回答新政的农业措施,并得出工业农业措施共同的目的都是防止生产相对过剩
从病症入手分析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措施和目的,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
社会福利方面播放关于以工代赈的纪录片并引导学生分析新政该方面措施
根据教师引导回答新政在社会福利方面的措施
视频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以工代赈的措施及作用
社会立法方面以教师讲解为主
总结罗斯福新政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个阶段一总结,高效落实课堂知识
设计联系群众,积极沟通环节展示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及对后世总统处理危机手段的影响
体会罗斯福总统的个人魅力和感召力
此环节能够联系2008年经济危机,也可联系传媒手段收音机和网络相关知识
摆脱危机困境(影响)
留出充分时间组织学生找出新政影响,引导学生将四点影响概括为对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两方面的影响,联系第二单元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角度解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自主学习,找出新政影响,补充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内容
分析课本内容,自主学习找到新政影响。建立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链条构建完整知识结构
从新政为何未能消除危机的问题入手对比封建社会为何消除不了土地兼并引导学生得出新政的局限性
根据教师讲解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解新政局限性
把私有制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导致的问题进行类比,加深了学生对两个问题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新政影响第三点中找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分析课本材料,得出答案
深入阅读和挖掘教材,得出有关知识
挖掘教材引导学生得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并总结所有改革类的实质都是在维护当前制度下对当前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结论
根据教师引导在课本上找出新政实质并记录下改革类实质的模板
对比研究各国改革,深入理解改革类的实质
课堂小结
ppt用钟表式结构展示本节课知识要点
根据要点查漏补缺
筛查本课要点,落实知识
习题巩固
根据课堂剩余时间进行选择性训练

巩固所学知识
1.下列不符合罗斯福上台前美国社会状况的是( )
A美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B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失败,状况更加恶化
C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D美国经济有了较大的恢复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 )
A对金融业的整顿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对农业的政策的调整 D推行“以工代赈”
3.“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
A 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顿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4. 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A 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 C 打击法西斯势力 D以整顿工业为其中新措施
5. 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人民没有脱贫 ( )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
C没有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6.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7.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表象不看本质
④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课件28张PPT。小儿麻痹症连任四届总统富二代亲和帅气受欢迎三巨头之一民主党幽默新政轮椅接替胡佛乐观狮子般的勇气高学历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西奥多罗斯福的侄子狐狸般的智慧第18课 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危”是指什么?
危机爆发时任美国总统是谁?
美国人民对危机的反映和对政府的希望?
罗斯福是如何竞选成功的?PK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罗斯福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PK1575万票—2280万票59票—472票 I pledge you, I pledge myself to a new deal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我向你们保证,也对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实行一场新政。
There is nothing to fear, but fear itself.
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竞选演说 一、临危受命(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The Depression)
胡佛政府反危机政策失败(Defeated)
全国人民要求改革呼声高涨(Disappoint)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New Deal)
二、实施“新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侵略中国东北,轰炸上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苏联经济较短时间里实现了快速发展。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可谓风景这边独好二、实施“新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析病情,对症下药。专家“会诊” 罗斯福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在于他背后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为他积极提供合理化建议。

51二、实施“新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析病情,对症下药。
联系群众,积极沟通。“炉边谈话”就任总统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广播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美国人民倾诉美国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府将如何帮助人们。每到此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家里、在炉火边、在收音机旁,等待聆听总统的声音。
每当美国面临重大事件之时,总统都会用这种方式与美国人民沟通三、摆脱危机困境(影响) 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权服务于垄断组织,并被用来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高额垄断利润。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35课堂小结练一练下列不符合罗斯福上台前美国社会状况的是( )
A美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损失惨重
B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失败,状况更加恶化
C全国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D美国经济有了较大的恢复
D
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 )
A对金融业的整顿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对农业的政策的调整 D推行“以工代赈”
“大萧条”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采取一系列增加就业的措施。其中美国实行的主要措施是( )
A 兴办公共工程 B发展军事工业
C整顿农业生产 D加紧殖民掠夺

BA
罗斯福新政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
A 保存资本主义制度 B采用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
C 打击法西斯势力 D以整顿工业为其中新措施
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人民没有脱贫 ( )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
C没有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D没有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BB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纠正我们经济体制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整,扩大国营经济成分A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表象不看本质
④都是符合实际的正确认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