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课件(33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课件(33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6:56:22

文档简介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认识到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有关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所以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学习。 在此模式下,体验互动,学生分组学习:第一步:根据课标要求设计3个核心问题,1、本课中介绍了哪些人物的救国思想?你可以把这些人归类成几个派别?2、不同派别的救国主张或思想在怎样的背 景下产生? 他们的各自思想主张有哪些?3、这些救国思想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完成,较难问题通过同桌、小组探究解决,学生回答有欠缺之处其他同学或老师加以补充,教师对学生们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给予讲解、补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的启迪作用。
2、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让学生体会维新变法的思想解放潮流作用,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学,促进人民的觉醒。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是难点,之所以将其确立为难点,主要是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的知识,它和列强侵华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一难点主要通过教材和相关材料让学生活动探究,教师总结。
四、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组织课堂教学
五、设计思路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中国文化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清王室的衰微,同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走上近代化的征程.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经历新旧文化的强烈交锋. 本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掌握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艰难历程.由于前面必修1、必修2对相关政治、经济的学习,因而学起来难度不大,故本课的教学更多地采取展示资料、问题探究、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进行学习,最后达到感悟升华,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幻灯:引入一段文字“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让学生感受思想进步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同时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新京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 位居榜首,根据学生的答案扣到我们今天的“中国梦”同时指出中国梦的含义,引入本课: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就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问题引领】:让学生了解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同时根据课标要求设计了3个重要问题,1、本课中介绍了哪些人物的救国思想?你可以把这些人归类成几个派别?2、不同派别的救国主张或思想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 他们的各自思想主张有哪些?3、这些救国思想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引领学生有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通过第1个问题设计使学生对地主阶级抵抗派、地主阶级洋务派、维新派有了简单的认识,也形成了本节课简单的知识框架,通过第2、3问题的设计,重点解决三个派别思想产生的背景、核心主张及其影响。
在学习地主阶级抵抗派时,教师设计了4个问题:他们为什么向西方学习?怎么学?学什么?作用怎样?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把学生带人教材,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并通过对必修1的积累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学习洋务派“中体西用”知识点时,教师有设计了相关的几个问题:他们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提出这种思想?他们具体是如何实践这种思想的?影响如何?介绍维新派思想时同样设计了相关问题:他们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有哪些?怎么做?核心思想什?影响如何?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并且循序渐进的学习,锻炼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总结能力。
【生生互动合作探究】
给学生讨论研究时间,让小组内成员都参加讨论,对疑难问题研究并形成自己组内的研究成果,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合作不流于形式,学生之间真正能通过合作探究,发挥集体的智慧,老师进行巡视观察,掌控情况。在探究环节,教师把握了简单问题独立思考,复杂疑难问题小组合作,如本节课中维新思想的相关问题较难理解,所以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点拨】:在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如在学生评价完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有关问题后,教师为学生补充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
让学生通过材料进一步归纳出抵抗派思想的作用即: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作用 ,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在学生研究评价洋务派思想时教师进行了知识链接,把必须2洋务运动的内容链接到本节课,加深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在介绍康有为思想特点时教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维新派为什么要利用孔子宣传变法,引导学生质疑再探。最后教师再给以点拨: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把西方政治学说蒙上一层儒学的外衣.其目的是利用儒家的权威来宣传变法的合理性,从而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它既反映了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挑战的精神,及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而导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课堂小结】 由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简单概括总结,在总结中,点明这些爱国人士的学习西方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的飞跃。
【感悟历史、情感升华】:教师引导,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依然承载着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着。让学生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感悟历史。
备课反思:
本教学设计是基于近代思想史专题、运用在新课改中探索的"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感悟升华"教学模式的尝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整合教材内容,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掌握中国近代思想史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掌握学习思想文化史的方法,把握"救亡图存"与"近代化"之间的关系,为本单元后两课内容乃至整个思想文化史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设计注重对问题的设计引领,历史材料的运用,着重于学生的主体参与与探究活动,以充足的史实材料作铺垫,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力和组织能力,同时深刻理解、切实体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课件33张PPT。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 《大国崛起》“中国梦”新京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 位居榜首.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1、了解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2、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标要求 预习、合作探究
1、本课中介绍了哪些人物的救国思想?
你可以把这些人归类成几个派别?
2、不同派别的救国主张或思想在怎样的背 景下产生?
他们的各自思想主张有哪些?
3、这些救国思想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林

徐魏
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什么?怎么学?学什么? 作用怎样? 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而目的是为了“制夷”。所谓:“师夷”就是向西方学习;“制夷”就是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因此,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百度百科·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林

徐魏
源地主阶级抵抗派为什么?怎么学?学什么? 作用怎样?林则徐在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想的先驱,在中国历史上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周兴旺(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思想解放有启迪
作用(2)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地主阶级
洋务派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什么?思想核心是什么?
怎么做?影响如何?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张之洞: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模块链接文化:学校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又选修了几批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詹天佑唐国安军事:海军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课堂探究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什么?怎么做?核心思想什?影响如何?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特点)抨击君主专制,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用民权否定君主专制总结归纳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特点)抨击君主专制,伸民权、设议院、
变法图存用民权否定君主专制总结归纳材料一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世之功。
—— 陈独秀材料二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全国,竟作起了中学生的读物。……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在辛丑耻辱之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当头棒喝,给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胡适 课堂探究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
想和民族精神。2、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封闭所以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林则徐和魏源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以反对外国侵略为出发点
B.提出了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
C.认识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
D.主张仿行西方的民主制度DC拓展运用3、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 ;材料是: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 兵之法A拓展运用4、“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机器耳。” 这是梁启超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的批判,梁启超所批评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A拓展运用5、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 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D拓展运用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7、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
A.挽救民族危亡? ? B.发展资本主义
C.实行君主立宪? ??? D.促进思想启蒙
BD拓展运用抵御外国侵略为主镇压人民反抗为主著书立说提出主张
未付诸实践实践,开展洋务运动军事军事、经济、文化都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学器物)
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统治学习
范围是否
实践直接
目的从“师夷长技”的理论到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林则徐康有为曾国藩严复梁启超李鸿章魏源左宗棠地主阶级
抵抗派地主阶级
洋务派资产阶级
维新派【概念解释】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中学”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西学”指西方的先进技术。“体”是主体是根本;“用”是利用是手段。《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如《周礼》、《逸礼》、《古文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伪造的,因此都是“伪经”。而刘歆制造伪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建立国号为“新”的朝代,所以古文经学是新莽一朝之学,只能称之“新学”。
清代的今文经学家刘逢禄、龚自珍、魏源、邵懿辰等早就对刘歆及一些古文经传发动过攻击,清末的廖平更撰《古文学考》、《知圣篇》、《辟刘篇》,主张今文经是孔子的真经,古文经是刘歆篡改过的,而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廖氏的学说,对所有古文经进行彻底的否定和批判,在学术上,攻破了古文经学“述而不作”的旧说,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打击了“恪守祖训”,不愿变法的封建顽固派,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作了舆论准备。

《孔子改制考》始撰于1892年,1898年正式刊行。该书认为,孔子以前的历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创“改制”的孔子,实际上是用近代西方社会政治思想,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其变法造势,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康有为在书中以历史进化论附会公羊学说,宣称人类社会是按照“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顺序演变的,相对应的是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时代和民主共和时代,以此论证变法维新的必然性,要求因革改制。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课堂探究特点:
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结合原因: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