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权宣言>》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历史选修2第三单元的第2课,介绍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向封建专制制度宣战的重要檄文——《人权宣言》。本课重点讲述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人权宣言》的诞生及其主要内容和历史影响。其中法国《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是需要引导学生探究的主要问题,“自然权利”和“主权在民”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两个重要概念。
【课标要求】
概述《人权宣言》中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基本思想,理解它对法国和世界民主化进程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三学生,是在历史必修部分已经完成的基础上授课的,所以,大多学生已对高中历史知识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学生探究基础问题的能力应该具备。课前已经要求学生重温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以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知道专制统治已成为法国社会发展的障碍;理解启蒙运动的发展,为大革命做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分析《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以及所确定的资产阶级政治原则和产生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注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积极探究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主要采用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人权宣言》体现了摧毁封建专制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是人类宝贵的思想文化成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入理解人权斗争在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权斗争任重而道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难点:《人权宣言》颁布的历史背景。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组织课堂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板书设计】
法国《人权宣言》
“自由、平等、生存、发展”
“侵权行为”——腐朽统治
“维权行动”——启蒙、革命、文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教师在超市的一张图片,激起学生兴趣,讲述教师在超市遭遇搜身问题的事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超市搜身事件在我们生活中屡有发生,大家认为这种行为合适吗?为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展示材料。)
师:由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人权问题就在我们生活当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人权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长期斗争的结果。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就出现了一部以“人权”命名的文献,这部文献可以说在世界人权斗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讲授新课)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人权”吗?
(展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人权的概念和特征。)
师:当时法国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一部强调人权的文献呢?这说明大革命前法国人民的人权遭到了侵害。而法国人民的人权是如何被侵害的呢?
课堂探究一:“侵权行为”——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
师:请同学们根据教材P29-30的相关内容,归纳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具体有哪些表现?法国人民的人权是如何被践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幻灯片材料,具体分析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师: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将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概括为:
政治上:专制腐朽,等级森严。
经济上:肆意收刮,民不聊生,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文化上:教会贪婪堕落,限制思想自由。
师:而面对这一系列的侵权行为,法国人民又作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课堂探究二:“维权行动”——法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师:请学生结合教材P30-31的相关内容,归纳面对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法国人民进行了哪些“维权斗争”?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教师展示材料总结、概括。)
1、思想动员——启蒙运动的兴起
(概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代表思想,强调启蒙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推动作用。)
2、革命斗争——大革命的爆发
(概述大革命爆发的相关史实及初步成果,引入《人权宣言》的颁布。)
3、发布文献——《人权宣言》的颁布
师:根据以上所述,《人权宣言》颁布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教师带领学生概括《人权宣言》颁布的思想、政治基础。)
师:根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展示《人权宣言》的相关条文,提示学生总结出其所体现的基本思想原则。)
师:如何正确理解“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以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为例,如果学生上课时手机响了,教师可以没收吗?
(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由和权利的享有都是相对的。展示《人权宣言》第四条说明之。)
师:由这些基本原则可以看出,《人权宣言》的思想核心有哪些?
(根据这些思想原则,引导学生总结出《人权宣言》的核心思想。)
师:《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依据《人权宣言》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思考、回答,通过对“旧制度”和“新制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人权宣言》的重要历史意义,即“实际上宣告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
师:在谈到对法国《人权宣言》历史地位的认识时,有人说“它只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无法摆脱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也有人说“它是人类人权意识觉醒的里程碑,历史意义深远。”你是怎么看的?
(指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全面认识《人权宣言》的历史意义。教师展示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认识《人权宣言》对法国、欧美、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历史影响。)
师: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师:从材料三,我们还可以得出关于《人权宣言》历史意义的哪些信息?
历史意义:
(对法国:它成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入发展。
(对欧美: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对世界:推动了其他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人权”思想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课堂结语)
然而,人类争取人权斗争的历程是艰难的。近现代历史上为争取人权的历史事件或文献有很多,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但近现代历史上侵害人权的事件也比比皆是,尤其是二战期间,法西斯的反人类罪行昭然若揭,令人发指。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并颁布了《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了当代世界人权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共同看一段《世界人权宣言》的宣传动画,了解一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应该享有哪些基本人权!(播放视频,师生共同朗读《世界人权宣言》。)
【课后作业】
进行一次资料搜集或社会调查,以当前我国多地发生城管“暴力执法”的现象,谈谈我国存在哪些人权问题令人堪忧?,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要求:事例真实,表达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课件21张PPT。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们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检查公民的身体”。第三单元
第2课人权是什么?人权是指“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人权的本质特征和要求是自由和平等。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生存和发展。课堂探究一:“侵权行为”
——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历史纵横】等知识,归纳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具体有哪些表现?太阳王·路易十四宣扬“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朕即国家”。路易十五“哪怕死后洪水滔天”,也及时行乐。“锁匠国王”·路易十六他无心朝政,经常在自己的五金作坊里,与各式各样的锁为伍。材
料
一教士贵族(资产阶级 )(农民 工人 城市平民)统治阶级被统治
阶级(革命领导者 )(革命主力军 )国王材料二 漫画上的农民背着一位高级教士和一位贵族;它表示赋税的重担完全压在人民的肩上。贵族和僧侣不仅不纳税,反而耗尽国家的财力………材料三 1787~1789年的法国,农业连续歉收,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粮食短缺。工业危机也由于农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和1786年英法通商条约的生效而加剧,导致大批法国企业倒闭,工人大量失业。巴黎……1788年12月有8万人失业,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从贫困的农村地区涌进巴黎,城乡下层居民大都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阿克顿写道:“法国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2000万,可路易十六仍然觉得不够花,要求国民继续掏钱。于是,在短短的一代人时间里,财政收入飙升到超过1亿。”显然,这是一种没有刹车装置的制度。
——李炜光《法国大革命的财政原因》材料四 1685年,颁布《枫丹白露令》后,只允许信仰天主教,大约15万新教徒流向别国,宗教迫害严重,不宽容政策,天主教控制地产与税收。教士腐败堕落,奢侈浪费。人民吃不上饭,教堂却修得金碧辉煌,教士形象被描述为同性恋。教会制造冤案,除了最底层善良无知的农民去教堂诵读经书,没人去教堂。
——《法国大革命前社会背景》政治上:专制腐朽,等级森严。课堂探究一:“侵权行为”
——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经济上:肆意收刮,民不聊生,资本主
义发展受阻。文化上:教会贪婪堕落,限制思想自由。课堂探究二:“维权行动”
——法国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归纳面对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法国人民进行了哪些“维权斗争”?思想动员——启蒙运动的兴起
革命斗争——大革命的爆发
发布文献——《人权宣言》的颁布思想动员——启蒙运动的兴起 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革命党人在巴黎街头朗读《社会契约论》……
入狱后的路易十六在读完《社会契约论》后,曾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拿破仑也曾说过:“假如没有卢梭,也就不会有法国革命。”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说明:启蒙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革命斗争——大革命的爆发发布文献——《人权宣言》的颁布?思想基础:启蒙运动的兴起(“自然法”和“社会契约思想”)。
?政治基础: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成为法国最高行政和立法机关。问题1:根据以上所述,《人权宣言》颁布的历史条件有哪些?《人权宣言》(摘录)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问题2:根据《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分析《人权宣言》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天赋人权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主权在民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核心内容:人权、民主、法治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问题3:由这些基本原则可以看出,《人权宣言》的思想核心有哪些?问题4:《人权宣言》被称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依据宣言的思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等级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实际上宣告旧封建王权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诞生。问题5:在谈到对法国《人权宣言》历史地位的认识时,有人说“它只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无法摆脱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也有人说“它是人类人权意识觉醒的里程碑,历史意义深远。”你是怎么看的?各抒己见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宣言》
材料二 ……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从中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区别:《人权宣言》认为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制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规定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认识:《人权宣言》在实践中行动比宣言退步了,它具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也说明人类在实现人权的斗争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材料三 《人权宣言》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直接引发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后世各国的成文宪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它所确立的“人权”原则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诚如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所言:“世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
——人教版历史选修2《教师教学用书》 从材料三,我们还可以得出关于《人权宣言》的哪些信息?它成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深入发展。它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了其他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人权”思想成为了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对法国:对欧美:对世界:历史意义《世界人权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