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课件(26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教案+课件(26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7:36:46

文档简介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 ?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理解北宋社会矛盾激化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 ? ?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情境创设、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完成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感受改革家范仲淹的勇气、智慧和“忧患”意识,理解改革事关国家、民族的命运和改革之路的艰难。
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基础相对较好。高二学生又已经文理分科,文科生经过对历史必修1、2、3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我校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本课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教学难点:北宋社会矛盾激化和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时事连线,新课导入
? ? ? ? 故事1:农民工跪求范仲淹显灵助其讨薪
? ? ? ? 2014年6月,网上热传一条消息,河南农民工代表特意到范仲淹墓前跪拜,求范公显灵帮他们要回打工的血汗钱。
? ? ? 这则消息说明了什么?
【测试】自主学习,基础检测
1.北宋中期,农民起义“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究其原因有:
? ?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赋役负担沉重???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战争连年不断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实施“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是
? ? A.宋仁宗???? B.范仲淹? ????C.富弼??????? D.欧阳修
3.本课内容与后面的第2、3课内容有何逻辑关系?
【活动】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 ? ? ? 故事2:钱穆的《国史大纲》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仁宗)一日特开天章阁,召对(范仲淹等人)赐坐。给笔札,使其当面疏奏(改革方案)。
? ? ? ?宋仁宗用最高规格接待范仲淹等人,要他们当面写出改革方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 ? ? 说明宋仁宗内心忧虑,急切底地希望改革,对范仲淹等人寄予厚望。那么宋仁宗因何而忧?竟然如此急切地想要变革?宋仁宗为何对范仲淹寄予厚望?范仲淹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改革结果如何?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问题。
【活动】合作探究,重难突破
一、宋仁宗因何而“忧”?——社会危机
? ? ? ? 材料一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宋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
【探究1】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
? ? ? (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答案,进行学法指导)
? ? ? (从材料中得出结论)北宋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主要有西夏、辽威胁北宋安全,战争连年;国库空虚,财政困难;吏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人民反抗不断。
? ? ? ?可再概括为三大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危机。也可概括为内忧外患。
? ? ? ? ?材料一(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史·食货志》
? ? ? ??材料二?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 ? ? 【探究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 ? ? ?原因:①宋朝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起来的王朝,统治者最害怕的是武将夺权,因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作为安抚,赵匡胤让功臣们“多积金,置田产以遗子孙”。让功臣们去享受良田美宅,积累财富。所以宋代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放任政策。
②统治者错误认为富人“为国守财”,会“乐于输纳”,便于应急筹集军费。
? ? ? ?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北宋初期土地兼并就非常严重,宋仁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难怪欧阳修发出这样的感慨“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
? ? ??【探究3】分组探究:下列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
? ? ?(学生分三大组探究,互相交流,再派代表阐述探讨的结果。教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 小结:“三冗”现象和积贫积弱的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解“忧”为何是范君?——代表人物
???????请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范仲淹形象。
???????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幼年家境贫寒,过着断齑划粥的求学生活。但勤奋好学,志向远大。1015年考中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宋仁宗为什么会任用范仲淹进行改革。)
三、范仲淹如何解“忧”?——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年)九月,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
????(1)明黜陟,即严格官吏升降考核制度。
????(2)抑侥幸,即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3)精贡举,即改革官吏选拔的科举制度。
????(4)择官长,即加强各级长官的保举和选派。
????(5)均公田,即调整多寡悬殊的官员“职田”,防止和减少贪污。
????(6)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
????(7)修武备,即整治军备。
????(8)减徭役,即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9)覃恩信,即督责地方落实执行赦令等恩泽。
???(10)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探究4】范仲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整顿吏治。
?????范仲淹的十事疏中,前五项都与吏治有关,后三项是关于发展经济和整顿军备问题,最后两项是为了保证政策能够顺利的实施。因此核心内容是整顿吏治,主要是从官吏的选拔和升降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讲授】故事引入,创设情境
? ? ? ?故事3:范仲淹派人到各地审查官员,并将他们报上来的不才者一笔勾之。富弼说:“一笔勾掉这些官员很容易,但您知道他们一家都在哭吗?”范仲淹说:“一家哭有比一个地区的百姓哭厉害吗?”遂悉罢之。
? ? ?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
四、仁宗之“忧”何以未解?——失败原因
? ? ? ?仅仅一年多时间,范仲淹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夭折了。
? ? ? ?古今学术界对庆历新政失败原因有不同看法:
? ? ?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
? ? ?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 ? ?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几乎可以说是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定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是指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 ? ?【探究5】你认为“庆历新政”为什么会失败?
? ? ? (指导学生分析材料。)
? ? ? ?①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
? ? ? ?②根本原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保守派力量过于强大;
? ? ? ?③直接原因:“朋党之讥”引起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范仲淹被贬,新法被废止。
课件26张PPT。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高二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课欢迎光临,敬请指导! 2014年6月,网上热传一条消息,一些农民工代表为讨回在洛阳洛宁县打工的工钱,特意到洛阳伊川县范仲淹墓前跪拜,祈求范公显灵,帮他们要回血汗钱。故事1:农民工跪求范仲淹显灵助其讨薪 时事连线,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自主学习,基础检测单项选择题:
1.北宋中期,农民起义“一年多如一年,一伙强如一伙”,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究其原因有:
①土地兼并严重 ②赋役负担沉重
③自然灾害严重 ④战争连年不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实施“庆历新政”的核心人物是
A.宋仁宗 B.范仲淹 C.富弼 D.欧阳修
问答题:
3.本课内容与第2、3课内容有何逻辑关系?DB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第1课 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变法的背景
──变法的内容
──变法的作用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自主学习,基础检测3.本课内容与第2、3课内容有何逻辑关系?宋仁宗范仲淹故事2:
(宋仁宗)一日特开天章阁,召对(范仲淹等人)赐坐。给笔札,使其当面疏奏(改革方案)。
——钱穆《国史大纲》宋仁宗因何而“忧”?
——社会危机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枢密副使富弼上疏【探究1】材料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吏治腐败出现财政危机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合作探究,重难突破【探究2】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北宋剥夺功臣大将兵权,鼓励“多积金,置田产以遗子孙”,采取“不抑兼并”政策;
②统治者错误认为富人“为国守财”,会“乐于输纳”,便于应急筹集军费。
影响: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材料一 “(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不能止。”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合作探究,重难突破【探究3】分组探究:
三则材料各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材料一 北宋社会之面面观——军队篇
……
材料二 北宋社会之面面观——官吏篇
……
材料三 北宋社会之面面观——财政篇
……合作探究,重难突破“澶渊之盟”
和宋夏和议
100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北宋答应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1044年,夏宋议和。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银7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人数(单位:万) 976年 997年 1021年 1048年
宋太祖时 宋太宗时 宋真宗时 宋仁宗时材料一 北宋社会之面面观——军队篇【第一大组】材料一反映北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北宋禁军数量示意图对辽西夏用兵
镇压农民起义
荒年募兵养兵集军权“冗兵”现象形成原因及影响军费开支增加
军队战斗力弱统兵调兵分权
实行更戍法——史料来源《通典》
(注:古代官与吏不同,官是长官,吏是办事员。北宋还实行官、职、差遣分授制度。)材料二 北宋社会之面面观——官吏篇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第二大组】材料二反映北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带来的负面影响。增设机构,分化事权
科举取士增多
“恩荫”授官集行政权财权行政效率低“冗官”现象形成原因及影响官俸开支大中书
门下枢密院
(调兵)皇帝财政行政军事参知
政事侍



司殿

司侍



司三司使三衙
(统兵)——根据钱穆《国史大纲》整理材料三 北宋社会之面面观——财政篇【第三大组】材料三反映北宋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请分析其形成原因及负面影响。政府财政困难军费开支大送辽夏“岁币”官俸开支大“冗费”现象形成原因及影响增机构分化事权
科举取士增多
恩荫制度对辽西夏用兵
镇压农民起义
荒年募兵养兵
统兵调兵分权
实行更戍法冗官
冗费冗兵
冗费冗费集行政
权财权集军权主要原因: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带来的负面影响 积弱积贫“三冗”现象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送辽夏“岁币”解“忧”为何是范君?
——代表人物请说一说你心目中的范仲淹形象。人物素描,情感升华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清正廉洁,造福百姓
敢于直言,不畏权贵
多年为官,才能出众
有丰富的政治管理经验
是当时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范仲淹如何解“忧”?
——庆历新政范仲淹(1)明黜陟,即严格官吏升降考核制度。
(2)抑侥幸,即限制官僚子弟亲友通过“恩荫”做官。
(3)精贡举,即改革官吏选拔的科举制度。
(4)择官长,即改革地方官员人事制度。
(5)均公田,即调整多寡悬殊的官员“职田”。
(6)厚农桑,即重视农桑等生产事业。
(7)修武备,即整治军备。
(8)减徭役,即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9)覃恩信,即广泛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10)重命令,即要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探究4】范仲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整顿吏治1043年,范仲淹呈上了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故事3:
范仲淹派人到各地审查官员,将他们报上来的不才者一笔勾之。富弼说:“一笔勾掉这些官员很容易,但你知道他们一家都在哭吗?”范仲淹说:“一家哭有比一个地区的百姓哭厉害吗?”遂悉罢之。 仁宗之“忧”何以未解?
——失败原因 仅仅一年多时间,范仲淹等改革派被迫离职,新法被废除,庆历新政夭折了。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定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
【探究5】你认为庆历新政为什么会失败?思维拓展,综合提升 南宋人叶适认为范仲淹实施“明黜陟”“抑侥幸”这两项失之“太猛”,以致激起“庸人”的反对。
《宋史·范仲淹传》认为:“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然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所以导致新政失败。
现代史学家邓广铭认为由于范仲淹等人在推行新政过程中,同心协力,和衷共济,有时还互相推崇,招致朋党之讥。本就对范仲淹等人有戒心的宋仁宗,最终下定决心将范仲淹等人逐出朝廷。“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
【探究5】你认为庆历新政为什么会失败?①措施“太猛”“更张无渐”,思想动员不足,配套措施不到位;
②根本原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保守派力量过于强大;
③直接原因:招“朋党之讥”,引起宋仁宗对改革者的怀疑,范仲淹被贬,新法被废止。 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农民反抗不断,阶级矛盾激化;
②辽、西夏威胁北宋安全,民族矛盾尖锐;
③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④庆历新政为后继者改革提供经验教训。——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课堂小结,概括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