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案+课件(17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八三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案+课件(17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8:20:02

文档简介

专题八 第三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表现、实质、影响(评价),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过程、概况、宗旨、意义,中国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爱国和强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难点: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过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Tell me why》,再结合美国麦道公司制造飞机的图片,请学生回答,为什么?
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结果。
师:这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写板书)
师:下面我们通过几组材料来感受经济全球化有哪些表现?
材料一: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其系列产品畅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饮料品牌包括可口可乐,雪碧,芬达。每日销量超过十六亿杯。
材料二:去星巴克喝咖啡,去麦当劳吃鸡翅,去沃尔玛大卖场购物,去宜家家居买家具……和许多西方人一样,这样的生活已经成为今日中国人的生活轨迹。
材料三:
1999年10月,美国著名投资公司高盛向阿里巴巴注入500万美元风险资金。 2000年01月,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Softbank)以2000万美元与阿里巴巴结盟。 2004年02月,阿里巴巴宣布获得来自国外四家投资公司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2005年08月, 雅虎中国向阿里巴巴注入10亿美元的投资。
材料四:
得出全球化的概念: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师:全球化的概念,我们最早接触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为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会加强呢?
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
一一《世界史》吴于廑 齐世荣 主编
原因1: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材料二: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十几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联系了。
原因2: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基本技术手段(加速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材料三: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下午6点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启边境。柏林墙第一次被凿开一条缝,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很快就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来往了。
原因3:两极格局结束消除了政治障碍。
材料四: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贸易全球化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身边的商店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
原因4: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师:综上原因,根本在于什么呢?
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探究:你怎么看经济全球化?
言论一: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
言论二: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 ——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
师:工业化的国家把持WTO,发展中国家有排斥全球化的,我们应该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请结合材料和身边的经历来谈谈体会?
生:全球之利——①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赶超发达国家。
全球之弊——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染性和破坏性会空前加强。
②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师: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有利有弊,面对“全球化”趋势加强,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
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投影:世贸组织的标志
师:这是新加坡杨淑女士设计的,六条彩色线条构建了一个动感,充满活力的地球,寓意是全球贸易畅通。
学生自主学习:世贸组织的前身、成立的时间、宗旨和原则。
师: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历程很艰难,早在关贸总协定时是成员国,1950年台湾当局退出,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申请。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同学们,如此艰难中国为何还要加入世贸呢?
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能够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 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
得出:入世之因——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中国加入世贸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材料 2001年我国出口贸易额2661亿美元,2006年达到9600亿美元,为入世前的3.6倍。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进出口贸易大国。
2001年到2005年,外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金额在2500亿美元左右。
2001年到2005年,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2001年我国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2005年我国已经跃升为第三大经济体。
得出:入世之喜——扩大出口,引进外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 今天,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因此,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标致等几大国际汽车集团全球竞争的一部分。民族品牌,无论红旗还是中华都少有机会成为主流产品。
得出:入世之忧——对我国的弱势产业带来了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冲击甚至淘汰,就业压力更大。
师:以海尔集团为例,分析中国面对挑战采取什么对策?
材料:海尔艰难起步之时,一反当时国内企业把产品分为一、二、三等品的做法,毅然砸掉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从此树立起来。海尔产品从单一的冰箱,发展到包括空调、洗衣机、彩电、电脑、手机等产品的69大门类1万多个品种。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同时,他们远大的目光已经超越国界,投向了世界市场。
把海尔产的6台冰箱撕去商标,与同样撕去商标的德国产品混在一起,让几十位家电代理商从中挑选质量最好的产品,结果被选中的全部是海尔的产品。海尔人第一次拿到了来自国外的2万台冰箱订单。
2000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海尔的品牌价值已达330亿元。在海外,海尔已建立起38000个营销点,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在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家电制造商的排名表里,海尔名列第九位,这表明海尔的综合竞争力已居世界一流水平。
学生讨论: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民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趋利避害;政府要大力扶持民族品牌等。
师总结:中国走向国际的品牌不止有海尔,还有华为、格兰仕、亚光等优秀企业,只有熟悉国际市场的运行规则,按照国际惯例参与竞争,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力,才会有更多的民族品牌走向世界。
师: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者之间有没有内在的联系呢?
生:过程和结果。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
【课堂小结】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才能争取主动。同时,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加速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导致全球利益的失衡,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掌握着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要充分了解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兴利除弊来谋求更大的发展。
【随堂导练】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过程,西方学者中有人认为:“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可以依据的史实是
工业革命后世界为欧洲提供了市场和原料 
欧洲的一体化加速了世界的全球化进程
C.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的孤立状态 
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输出的加强
“一种喷气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装配,尾椎来自加拿大,特殊的机尾部分来自中国和意大利,引擎来自英国。”由这段资料,我们不能得出哪一结论?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B.国际分工正在往纵深发展
C.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之一
D.资本商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流动
4.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5.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图中关税与贸易发展变化的趋势可以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 B.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C.各国关税壁垒森严 D.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6.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08提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课件17张PPT。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表现之一:贸易全球化表现之二:市场全球化 ●1999年10月,美国著名投资公司高盛向阿里巴巴注入500万美元风险资金。 ●2000年01月,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Softbank)以2000万美元与阿里巴巴结盟。 ●2004年02月,阿里巴巴宣布获得来自国外四家投资公司820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
●2005年08月, 雅虎中国向阿里巴巴注入10亿美元的投资表现之三:资本全球化“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读图释义】 读”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图,理解全球化概念。表现之四:生产、技术全球化概念: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
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 、相互联系的趋势。全球范围依赖“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思维引导】阅读材料,概括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 被“拉近”的距离
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十几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联系了。 经济 全球化也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
一一《世界史》吴于廑 齐世荣 主编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发展——提供了基本技术手段(加速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二、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思维引导】阅读材料,概括战后推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因素。 1961年,一条长达154千米的“柏林墙”隔开了东西柏林。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1989年11月9日下午6点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启边境。柏林墙第一次被凿开一条缝,将东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墙很快就被推倒,墙两侧的德国人民终于可以自由来往了。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范围不断扩大,贸易额不断增加,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贸易全球化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从身边的商店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两极格局结束——消除了政治障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根本推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结合各因素,思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影响【读图释义】读图,简述你的认识言论一 阻止全球化无异于想阻止地球自转
——世贸组织总干事鲁杰罗言论二 经济全球化为贫穷国家带来灾难
——经济全球化抗议者同盟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还是利大于弊? 双刃剑?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影响(1)全球化之利利:①加速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丰富了人们的生活。②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赶超发达国家。 “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双刃剑?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影响(2)全球化之弊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生产力,掌握着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1983年,高收入发达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43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个比例扩大到60倍以上。“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双刃剑?“地球村”里的“机遇与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三、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影响(2)全球化之弊【读图释义】读图,简述你的认识弊: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染性和破坏性会空前加强。
②发达国家把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甚至将工业垃圾和有害物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 提示:1984年12
月3日凌晨,当
人们正处在梦乡
中时,设在印度
博帕尔的美国联
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直接致使315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2万多人受到严重毒害,近8万人终身残疾,受这起事件影响的人口多达150余万,约占博帕尔市总人口的一半。面对“全球化”趋势加强,我们的
基本态度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 应对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应对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入世之难——“复关”:(2)入世之因——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发展中国家若不想长期落后、被动挨打,就必须顺应潮流,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巨大的需求潜力将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能够为全球提供一个诱人的大市场。来华落户的跨国公司多来自世贸组织成员。世贸组织几任总干事先后在不同场合表达过相同的意愿: WTO亟须中国带来新的生机和平衡。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 (1)入世之喜——机遇:(2)入世之忧——挑战:材料 2001年我国出口贸易额2661亿美元,2006年达到9600亿美元,为入世前的3.6倍。2005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货物进出口贸易大国。
2001年到2005年,外商在中国内地的投资金额在2500亿美元左右。
2001年到2005年,中国人均GDP由1038美元增长到1700美元,电脑和家用汽车普及率则分别由13.3%和0.6%上升到41.5%和3.4%。
2001年我国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而2005年我国已经跃升为第三大经济体。材料 今天,中国知名汽车企业已基本以各种形式和世界汽车集团合资。一汽是大众、奥迪和丰田;上汽是大众、通用;东风背后有标致、雪铁龙、日产……因此,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标致等几大国际汽车集团全球竞争的一部分。民族品牌,无论红旗还是中华都少有机会成为主流产品。 应对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应对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入世之策——对策: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海尔艰难起步之时,一反当时国内企业把产品分为一、二、三等品的做法,毅然砸掉76台不合格的电冰箱,“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观念从此树立起来。海尔产品从单一的冰箱,发展到包括空调、洗衣机、彩电、电脑、手机等产品的69大门类1万多个品种。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的市场占有份额都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同时,他们远大的目光已经超越国界,投向了世界市场。
把海尔产的6台冰箱撕去商标,与同样撕去商标的德国产品混在一起,让几十位家电代理商从中挑选质量最好的产品,结果被选中的全部是海尔的产品。海尔人第一次拿到了来自国外的2万台冰箱订单。
2000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406亿元,出口创汇2.8亿美元,海尔的品牌价值已达330亿元。在海外,海尔已建立起38000个营销点,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在美国《家电》杂志对全球家电制造商的排名表里,海尔名列第九位,这表明海尔的综合竞争力已居世界一流水平。策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推进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民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趋利避害;政府要大力扶持民族品牌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