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课件(22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八三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课件(22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8:40:57

文档简介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二月革命、《四月提纲》七月流血事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十月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情景的再现和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四问十月革命的学习过程的推进,理解十月革命的发生是水到渠成的历史必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领悟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十月革命水到渠成了吗?
【教学过程】  
 导入:2015年5月9日,世界将聚焦俄罗斯,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再过两年,2017年,俄罗斯又将迎来另外一件曾深刻影响这个国家的一场革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00周年,俄罗斯人民会如此隆重纪念十月革命吗?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革命是怎么发生的?
这是一场颇具争议的革命,关于这场革命,美国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说:
“俄国革命该不该发生?我不知道。但是,它毕竟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
革命是怎么发生的呢?“
那么,革命是怎么发生的呢?同学们看书,整理十月革命大事记:
1917.3月8日(俄历2月) 彼得格勒工人示威游行
3月15日(俄历2月)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4月 《四月提纲》的发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7月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7—8月 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决定武装起义
10月 布党十月中央会议: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
秋天 俄国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
11月6—7日(俄历10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月7日晚(俄历10月)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大”
教材是怎么描述十月革命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7日)的?引导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具体过程及细节。
这是一场怎样的起义?
材料:实际上,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人数极其有限:总共几千名的士兵以及几百名各工厂委员会的布尔什维克活动分子。
低冲突,低死亡率(不过十几人)均表明这场预料之中、反对力量薄弱的政变是何等的水到渠成。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二、一问:“十月革命,水到渠成了吗?”
我们选择两个细节来考察:
细节一: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示威游行。8天之后,即3月15日,沙皇尼古拉让位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米哈伊尔第二天放弃了王位,统治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连列宁都说:“二月革命是料想不到的奇迹”
为什么只有8天?
同学讨论交流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概括革命前俄国社会现状,你会用什么?
饥饿、战争、专制
二月革命的细节你有何发现?
从12万多人的游行、派去镇压的士兵很快支持工人到“我们要和平、我们要面包!”的口号,充分反映了人民的诉求、战争的催化、俄国社会深层次的复杂的矛盾是沙皇统治迅速坍塌的原因。
二月革命对俄国政治局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细节二:
8个月后,1917年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为什么只有8个月?
同学们讨论交流
材料: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面包、土地;临时政府对世界大战的热情却丝毫不逊于沙皇政府,对土地改革则提不起什么兴趣。
——《大国崛起之俄罗斯》
临时政府不仅没有顺应人民的诉求,反而把俄国进一步拖入战争,原有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那么另一个政权呢?
材料:列宁在一番犹豫之后,不顾政治和道德风险,决定借道德国——俄国的敌国——返回俄国。……侨民乘坐的车厢享有治外法权,不能上下客,尽量不停靠车站,免检护照等。这就是后来“铅封的车厢”的来历。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材料:列宁在讲台上出现了,全场欢声雷动,他预告着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猜猜看,列宁演讲的内容会是什么?
材料: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四月提纲》
     
材料:列宁讲话结束后,全场爆发出欢呼声,当他从听众让出的道路中间走过时,听到了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话语:自己人!这是自己人!
——《1917年俄罗斯纪事》
“自己人”的呼声给布尔什维克党带来了什么呢?
材料: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赢得了两个压倒多数:一是人民用选票把60%的苏维埃代表席位交给了布尔什维克;二是军队中,布尔什维克赢得了绝大多数支持。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每5名士兵中,就有4名拥护布尔什维克。
——《十月革命90周年》
真的是“自己人”吗?
材料:1、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人民……所渴望的……是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2、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
3、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这三个法令体现了当时人民怎样的诉求?和平、民主、面包,布尔什维党及其领袖列宁利用一切可能不可能的因素,争取民心,革命水到渠成。
和平、民主、面包仅仅只是当时人民的诉求吗?
三、再问:“十月革命,水到渠成了吗?”
材料: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美)莫斯《俄国史》
材料:全俄罗斯皇帝是专制的、无限的君主。服从其最高权力,不仅是出于敬畏,而且是出于良知,此乃上帝的旨意。
——1892年《国家根本法》
材料: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俄国需要一场革命,这是俄罗斯民族现代化的诉求。
四、三问“十月革命,改变了什么?”
材料:布尔什维克领导着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的陈迹,把一切都孤注一掷地放在他们那迫切又伟大的希望上。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1918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
1937年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45年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
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
……
材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2、对人类: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为无产阶级斗争树榜样,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五、四问:“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水到渠成了吗?”
情境回顾:74年之后,苏联解体
思考:十月革命与苏联解体的命运有必然的联系吗?
(十月革命)缺失之处,则在于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将胜利的成果过度意识形态化,孤立地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进行战略设计……以及对市场经济与民主体制普世性的排斥。
——资中筠《冷眼向洋》下卷
小结:作为我们的最大的邻国和曾经的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曾深刻影响过我国的历史进程,所以今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关注去考察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从它的经验教训中,也许我们能触摸到些许这个民族的特质和一些普世性的诉求。
板书设计: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复杂的社会矛盾
战争危机的催化
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的政治智慧
人民的诉求
俄罗斯民族的诉求
课件22张PPT。第三课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20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会如此隆重纪念吗?历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俄国革命该不该发生?我不知道。但是,它毕竟发生了,因为这个国家崩溃了!
革命是怎么发生的呢?十月革命大事记
1917.3月8日(俄历2月) 彼得格勒工人示威游行
3月15日(俄历2月) 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
4月 《四月提纲》的发表:指明了革命的方向
7月 七月事件: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7—8月 布尔什维克党“六大”:决定武装起义
10月 布党十月中央会议:军事革命委员会成立
秋天 俄国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
11月6—7日(俄历10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1月7日晚(俄历10月)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二大”一、革命是怎么发生的?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
实际上,直接参加十月革命的人数极其有限:总共几千名的士兵以及几百名各工厂委员会的布尔什维克活动分子。
低冲突,低死亡率(不过十几人)均表明这场预料之中、反对力量薄弱的政变是何等的水到渠成。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一场没有抵抗的起义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工人示威游行3月15日,沙皇尼古拉让位给他的弟弟米哈伊尔,米哈伊尔第二天放弃了王位,统治三百余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8天之后……
列宁:二月革命是料想不到的奇迹?二、一问“十月革命,水到渠成了吗?”我们要和平
我们要面包!12万人1914-1917年的俄国
社会现状关键词:饥饿
战争
专制11月7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8个月后……
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面包、土地;临时政府对世界大战的热情却丝毫不逊于沙皇政府,对土地改革则提不起什么兴趣。
——《大国崛起之俄罗斯》 列宁在一番犹豫之后,不顾政治和道德风险,决定借道德国——俄国的敌国——返回俄国。……侨民乘坐的车厢享有治外法权,不能上下客,尽量不停靠车站,免检护照等。这就是后来“铅封的车厢”的来历。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列宁在讲台上出现了,全场欢声雷动,他预告着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到来。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国内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四月提纲》 列宁讲话结束后,全场爆发出欢呼声,当他从听众让出的道路中间走过时,听到了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话语:自己人!这是自己人!

——《1917年俄罗斯纪事》 十月革命前,布尔什维克赢得了两个压倒多数:一是人民用选票把60%的苏维埃代表席位交给了布尔什维克;二是军队中,布尔什维克赢得了绝大多数支持。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每5名士兵中,就有4名拥护布尔什维克。
——《十月革命90周年》布尔什维克党2、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代表大会已经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1、通过了《和平法令》:“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人民……所渴望的……是立即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3、通过了《土地法令》:“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和平民主面包 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民占全国人口的4/5,无产阶级占少数,工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2.1%。
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
——(美)莫斯《俄国史》三、再问“十月革命,水到渠成了吗?” 全俄罗斯皇帝是专制的、无限的君主。服从其最高权力,不仅是出于敬畏,而且是出于良知,此乃上帝的旨意。
——1892年《国家根本法》 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布尔什维克领导着劳动人民,以疾风骤雨之势扫清了历史的陈迹,把一切都孤注一掷地放在他们那迫切又伟大的希望上。不论人们对于布尔什维主义的观感如何,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事件之一,而布尔什维克的兴起则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非凡的大事。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 四、三问“十月革命,改变了什么?”1918年苏俄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
1937年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945年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
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被送入轨道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前提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为无产阶级斗争树立榜样,开辟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2、对人类: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74年之后…… 十月革命与苏联解体的命运有关联吗? (十月革命)缺失之处,则在于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党人将胜利的成果过度意识形态化,孤立地从社会形态更替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进行战略设计……以及对市场经济与民主体制普世性的排斥。
——资中筠《冷眼向洋》下卷五、四问“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水到渠成了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