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课件(21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教案+课件(21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19:47:32

文档简介

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的进程及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总结工业革命影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工业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的问题,掌握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
学情分析:
学生情况: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三学生,学生已经完成必修2知识的学习,现在进行高三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在学科能力上得到提升。
教学重难点: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重点)
改变世界的引擎(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一、自主探究和导入
一、自主探究(课前留有前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并把相关知识标注在学案上)
【设计意图】通过前置作业,引导学生熟悉知识,在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回忆所学内容,上课前检查落实,实现高效学习。
导入:
教师:展示一组图片提问:这两幅画面内容所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图片1是手工生产;图片2是机器生产
教师:我们把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转变过程称之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后来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现在就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开启工业革命之旅(进入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引用两张典型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切入本课主题,使学生迅速成为课堂的主人。
【活动】组内释疑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板书)
通过教师设计好的表格,学生完成对基础知识的熟悉和整理。(表格略)
(各小组合作完成,师生共同点评。教师要及时表扬先进,激励后进,最后在大屏幕上展示工业革命的硕果,引领学生学习。)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基础知识,教师整合教材,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学习评价上引入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热情。
【活动】相互质疑
三、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板书)
教师:出示不同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要点。
材料一:1689年玛丽和威廉接受《权利法案》的图片
学生: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材料二: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掠夺的收入总额约达10亿英镑。
???????????????????????????????????????????????? ??????——《资本主义兴衰史》
学生:资本:通过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积累雄厚的资本
材料三: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生: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材料四:20世纪初,英国的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大英帝国的子民,占当时全球总人口的1/4。
材料五: 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生:市场: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促使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直接原因)
材料六:18世纪下半叶,英国手工工场相当发达,分工更细,技术提高。比如,一根针就要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只完成其中一道工序。这样,平均起来,每个工人每天能制造4800枚针。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
学生: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牛顿力学体系的创建提供了技术条件
材料七: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
——《大国的崛起》
学生:政府的政策: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与奖励;
教师总结出示投影: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积累雄厚的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4.市场: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促使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直接原因)
5.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牛顿力学体系的创建提供了技术条件
6.政策: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与奖励;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是探讨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该问题的设计符合学生刨根究底的思维习惯,辅以“材料”帮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训练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归纳问题的能力。
【活动】教师解惑
四、改变世界的引擎(板书)(教师解惑)
教师:用多媒体从不同角度展示资料,提出问题:分析材料是从几方面评价工业革命?每一个方面又是从哪些角度评价工业革命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一)经济角度:
材料一: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从1720年到18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5.6倍,1770年到1836年煤产量增加了11.5倍。1850年到1870年法国的煤产量增加了2倍,生铁产量增加了1.7倍。????????????????????
????????????????????????????????????????????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农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项目?????????? 农业??????????? 工业
1801年????? 35.9????????????? 29.7
1841年????? 22.2????????????? 40.5
19世纪50年代,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 ???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而到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
学生:经济: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2.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3.产业结构上,工业取代了农业的主体地位,农业人口逐渐转向工业生产;
???????????? 4. 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头号工业强国
(二)政治角度
材料一: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表格)
?????????????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 1832年???????????????????? 英国进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选举权
?????????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无产阶级掀起宪章运动(英国)、里昂工人起义(法国)、西里西亚纺
??????????????????????????????????????????? 织?工人起义(德意志)
学生:1.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深化,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形成工业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三)思想角度:
材料一: 19世纪初期,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进程也改变了英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而火车和汽船则开始代替马车和帆船。
????????????????????????????????????????? ——《大国崛起》
学生:平等观念、时间观念增强,开始善于接受新鲜事物;
(四)世界角度:
材料一:? 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曾这样描述英国的原料供应情况:“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 ——《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商品出口示意图(图略)
材料三: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3年美国培理武力叩关,打开日本国门。1856年英国、法国联合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生: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资本主义国家以商品输出为方式进行殖民侵略,加剧了东方贫困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封建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开始改变了世界面貌;
(五)局限:
材料一: 1831-1832,霍乱在英国几百个城镇中流行,造成31376人死亡。由于人口遽增的同时,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如没有上下水道系统,垃圾、粪便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人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 1844年在利物浦开设第一家公共浴池;1855年在伦敦开始下水道现代化工程。
材料二:肮脏的河流、资源的过度开采、煤烟笼罩下的城市相关图片
学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
教师总结(升华):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原则:
1.辩证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观点,(积极、消极;有利、不利)
2.评价每一方面要从多角度出发,评价要全面(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世界等因素)
3.要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
【设计意图】(展示材料,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教师指导学生分层次,从不同视角归纳影响,并适时鼓励。同时根据学生所答教师归纳总结出方法规律,以此适应高考改革出题方向)
【练习】课堂练习: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思想: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设计意图】(在老师指导总结出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学以致用,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测试】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09·北京文综)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上半期英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是?
A.清教徒受到迫害???? ?????B.童工现象开始出现
C.广大农民丧失土地??? ????D.产业工人相对贫困
2.(2009·山东文综)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3.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C 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旅游
4.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5.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6.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7.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以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主要来自
A.“光荣革命”成功??????? B.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C.日不落帝国建立???????? D.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8.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余教堂尖顶的图景,这主要说明英国工业革命
A比古代神话还神奇????? ??????B.沉重打击了宗教势力
C.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D.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二、问答题:
?1.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中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业】作业
思考多元史观下工业革命的影响如何理解?(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生活史观、近代化史观等)
课件21张PPT。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后工场手工生产 工厂大机器生产 生产方式:织布飞梭珍妮纺纱机1765年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美国:富尔顿汽船英国:史蒂芬孙 火车机车解决运输问题解决动力问题解决织布问题解决纺纱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纺织业和铁路运输业成为两个领先部门一、工业革命进程材料一:1689年玛丽和威廉接受《权利法案》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材料二:1757-18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掠夺的收入总额约达10亿英镑。
——《资本主义兴衰史》 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积累雄厚的资本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材料三:1714至1820年间,英国有600万英亩以上的土地被圈占。……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做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寻找工作……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材料四:20世纪初,英国的领土面积,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大英帝国的子民,占当时全球总人口的1/4。材料五:圈地运动实现了农民与土地的分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大量的自由劳动者。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被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从而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工业发展,使英国成为17、18世纪欧洲商业的领头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4.市场: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促使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直接原因)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材料六:18世纪下半叶,英国手工工场相当发达,分工更细,技术提高。比如,一根针就要分成18道工序,每个工人只完成其中一道工序。这样,平均起来,每个工人每天能制造4800枚针。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5.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牛顿力学体系的创建 提供了技术条件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材料七:早在1624年,英国法律就明确规定:把专利权授予最早的发明者。到1851年,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促进和保护了私人发明。
——《大国的崛起》6.政策: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与奖励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
2.资金:通过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积累雄厚的资本
3.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4.市场: 殖民扩张、圈地运动促使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直接原因)
5.技术:手工工场的发展和牛顿力学体系的创建提供了技术条件
6.政策:政府对科技的支持与奖励二、工业革命的原因和条件
材料一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从1720年到18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5.6倍,1770年到1836年煤产量增加了11.5倍。1850年到1870年法国的煤产量增加了2倍,生铁产量增加了1.7倍。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工业、农业在英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19世纪50年代,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50%
——齐世荣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材料三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农业人口仍占总人口的80%以上,
而到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总人口的25%。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一)经济角度三、改变世界的引擎材料一 工业革命也促使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人教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二)政治角度三、改变世界的引擎材料一 19世纪初期,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进程也改变了英国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时间第一次被精确到以秒为单位,而火车和汽船则开始代替马车和帆船。
——《大国崛起》 (三)思想角度三、改变世界的引擎材料一 经济学家杰文斯1865年曾这样描述英国的原料供应情况:“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有我们的牧羊场;……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我们的棉花长期以来栽培在美国南部……”
——《大国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商品出口示意图材料三: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53年美国培理武力叩关,打开日本国门。1856年英国、法国联合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四)世界格局三、改变世界的引擎材料一 1831-1832,霍乱在英国几百个城镇中流行,造成31376人死亡。由于人口遽增的同时,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如没有上下水道系统,垃圾、粪便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人们的生活环境十分恶劣。
1844年在利物浦开设第一家公共浴池;1855年在伦敦开始下水道现代化工程。
材料二肮脏的河流 资源的过度开采 煤烟笼罩下的城市(五)环境角度 三、改变世界的引擎(一)经济
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3. 产业结构上,工业取代了农业的主体地位;
4.近代工业城市兴起,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头号工业强国
三、改变世界的引擎(二)政治:
1.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形成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
2.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深化,如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形成工业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兴起;
(三)思想:
1. 促使自由主义理论提出:亚当·斯密《国富论》
2.马克思主义诞生;
3.平等观念、时间观念增强,开始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三、改变世界的引擎(五)局限: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四)世界格局: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亚非拉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资本主义国家以商品输出为方式进行殖民侵略,加剧了东方贫困和落后,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促使封建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开始改变了世界面貌;
三、改变世界的引擎★ 辩证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观点
(积极、消极)(有利、不利)
★ 从多角度出发,理清答题思路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世界)
★ 论从史出,以史为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原则答:
(1)政治: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近代工业产生(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思想: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作业:如何理解多元史观下工业革命的影响?
(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生活史观、近代化史观) 学以致用: 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 辩证的看问题,一分为二的观点
(积极、消极)(有利、不利)
★ 从多角度出发,理清答题思路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世界)
★ 论从史出,以史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