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强盛的西汉 (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1课 强盛的西汉 (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8 20:4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 3、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 2、汉初这样一片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文景之治
阅读导入框及课文了解汉朝分为西汉和东,并把握以下内:
一、文景之治
二、汉武帝的改革
三、经略边疆具体措施: 1、减轻农民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发展
农业生产。
2、奖励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
“以德化民”。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2、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谁的功劳大?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
1、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
2、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背景①奖励农桑
②提倡 ,并以身作则。
③ 重视“ ”。意义(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秦亡以德化民农业 节俭文景之治统治者吸取 教训。
②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注重发展 生产。
汉武帝的改革汉武帝的改革
政治削弱相权王权,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加强中央监察权加强中央经济权文化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民族关系向北:北击匈奴向西:张骞通西域西南:西南开边实质:文化专制目的:实现政治上的统一措施:设太学、教科书、五经博士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三、民族关系——经略边疆 快速阅读,思考: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一、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设内朝,削弱相权;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权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官吏和豪强3.加强中央经济权中央铸造五铢钱,全国通行汉五铢秦半两 阅读课本,思考: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文化上各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文化改革——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动脑筋:1.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2.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教育上有哪些作为?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何作用?设太学、把五经作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五经博士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说一说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长安、太学 阅读课本,思考:汉武帝为巩固统一国家,在民族关系上各采取了哪些措施?三、民族关系——拓展疆土说出西汉疆域的四至。大
海西
域大漠南海

长安北击匈奴西南开边张骞通西域动脑筋:1.汉武帝派谁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2.汉武帝发动了几次对匈奴的战争?3.北击匈奴结果如何?有何作用?三次 BC127—BC119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及中亚的通道。 P55动脑筋:1.西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为什么要通西域?A.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B.联合西域各国,反对匈奴2.张骞通西域有何意义?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成为西汉王朝的领土 P56动脑筋:2.“西南夷”指什么?西汉时期,今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居住的少数民族1.汉武帝在南部实行怎样统治?3.西南开边有何影响?A.铲除当地势力;
B.设置会稽郡及南海九郡;改善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国。
——陈谵然[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