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文字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流利,美观。(3分)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穷的,趁短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2.下列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D
) ( 2分 )
A. 倾听(qīnɡ) 镂空(lǚ)
肃穆(mù)
惟妙惟肖(xiào)
B.
轩榭(xiè) 蟠龙(pán)
拂面(fó)
因地制宜(yí)
C.
藻井(zǎo)
湛蓝(zhàn)
匀称(chènɡ) 重峦叠嶂(luán)
D. 池沼(zhǎo)
斟酌(zhuó) 屏风(pínɡ)
雅俗之别(sú)
【解析】A项中“镂”应为lòu ;B项中“拂”应为fú;C项中“称”应为chèn。
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2分)
A. 葱笼 嶙峋 自出新裁 周到如砥 B. 古朴 丘壑 不毛之地
万物鼎盛
C. 逼真 点缀 巧夺天功 稀稀落落 D. 突兀 匀称 珠光宝器 郁郁葱葱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B )(2分)
A.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守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D.马可 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解析:B选项“大相近庭”改为“迥然不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2分)
A.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B.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C. 《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
D.赵州桥大约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
解析:A.选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B.选项句式杂糅,删去“得住”D选项重复赘余,句中“大约”、“左右”都表示概数,应删去其一。
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2分)
A.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B.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C.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现在大概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D.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
解析:A选项里“人间天上的桥”,C选项里“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D选项里“巧”,都属于引用,要加双引号。
7.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C) (
2分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中国桥梁学家、教育家。他主持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桥。
B.《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学贯中西的艺术大师,作品有《吴冠中画集》《吴冠中油画写生》等。
C.《苏州园林》的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创作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被广为传译。
D.《说“屏”》的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等。
【解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叶圣陶创作的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被广为传译。
8.下面语段已经打乱,重新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①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③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④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⑤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⑥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A. ②④⑤⑥③① B. ①②⑤⑥④③ C. ①④②⑤③⑥ D.②⑥⑤③④①
9.在下面这段话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要求仿照画线语句的句式及比喻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3分)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
示例:友谊如彩绸 我们共同剪裁 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 友谊如花种 我们共同撒播 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 我们共同调色 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10.名著阅读(4分)
请阅读下表,完成格。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1)对我关爱,为我操心
《故乡》
(2)少年闰土或闰土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勇敢无畏
《社戏》
阿发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3)热情好客 纯朴善良
(4)《父亲的病》
“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
很爱父亲
11.古诗词名句默写。(6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乐府诗集·长歌行》)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
(4)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梅尧臣《 鲁山山行 》)
(5)《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完成12~13题。(6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13.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二)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低14~16题(共10分)
【甲】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绝类弥勒(极像)
(2)视端容寂(神色平静)
(3)大可二寸(大约)
(4)二人对酌于中(相对饮酒)
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答: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2分)
答: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多事的人竞相争着买木舟。
(共4分,每句2分。关键字词翻译错1处扣1分,错满两处该句不得分,译文中有个别字词写错可忽略不计)
16.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 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 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1)《核舟记》通篇是对核舟的正面描写且描写详细、生动、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但描写较概括、简略。(2分,每小点0.5分)
(2)(2分)开放性试题。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只答到1个理由要扣1分)。如认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体积较小,所刻事物较多,且活动自如。(如没谈到“活动自如”则不得分)
乙文翻译:
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三)阅读《大数据 云气象》,完成第17~19题。(12分)
大数据 云气象
①我们平时从电视、报纸、网站或手机上获取的看似简单的天气预报,其背后却有着极其庞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作支撑。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天气预报是经过“云计算”得到的大数据产品。
②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历来都会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来自一个庞大的观测网络。目前,全国有2000多个地面站、120多个高空探测站、6颗在轨卫星、5万多个自动监测站、600多个农业检测站、300多个雷达站等,逐日逐小时甚至逐分钟对不同地点、不同高度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监测。仅在贵州,每天就有85个气象站、3万多个区域自动气象站、7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个探空雷达站对贵州境内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实时监测。
③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这些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④早晨起床后穿薄的还是厚的衣服?要不要进行晨练?长假期间是否要外出旅游?旅游时需要带哪些随身物品……如何选择,天气预报会为你提供有效参考。
⑤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气象部门还需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制作相应的气象产品,包括面向社会群体的 公众气象服务,面向水利、电力、交通、农业以及其他部门或企业的专业专项服务,以及针对干旱、暴雨、森林火险、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等。
⑥比如说能源,可以通过分析电力负荷历史加上气象数据进行用电量估算;农业方面,通过某一地的农耕历史与相关气候信息,就可以指导农户进行农作物种养殖结构调整;还有交通,航班准点率历史加上机场历史天气特征,就可以得到航班延误预测……这些日益丰富的气象产品构成了气象大数据的重要部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捷。
⑦当气象邂逅大数据,气象大数据将大有作为,它必将更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17.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 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用是作用是具体而有准确的说明了,为了获取精确的气象预报,气象部门组建有庞大的观测网络用来收集大量数据,组成超大的“数据库”。 (4分)
18.阅读第④⑤⑥自然段,你认为下面这句话放在其中哪个自然段的开头合适?为什么?(3 分)
更精细、更准确、更长时效的天气预报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变得更加便捷。
答: 第④段,因为这句话概括说明的是天气预报在我们日常衣食住行中的作用,与第④段说明的中心相符。
19.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手机、电视、网站等查询天气预报,其精度甚至可以精确到一公里、一小时以内。
答: “随时随地”表示范围广,“1公里、1小时”表示精度高。这些限制性词语的使用,具体生动的表明了随着预报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大 数据、云计算的应用,数据变得更加精密,数量也持续增加,气象预报也变得越来越精确。
(四)阅读《手掌里的清凉》,完成20~26题。(13分)
手掌里的清凉
①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②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 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 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③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④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树叶缝隙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⑤ 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⑥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⑦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⑧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⑨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⑩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20.本文标题原为“兄弟俩”,后来改为“手掌里的清凉”。通读全文,说说这样改的好处是什么?(3分)
答:题目新颖有美感。手掌一般是传递温暖的,这里用“手掌上的清凉”为题跳出了人们的思维定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由手掌上传递清凉来体现哥哥对弟弟的关爱,很有意蕴。
以“清凉”为线索行文,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21.梳理全文内容,将横线上的内容填充完整。(2分)
天气酷热
哥哥行动
哥握弟手
①渴望(期盼)清凉
感受清凉
②传递(给弟)清凉
22.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①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2分)
答: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比作淘气的孩子,生动影像的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哥哥帮弟弟解凉做铺垫)。
②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品味加点词语)(2分)
答:拟声词,这里指哥哥搬砖时发出的粗重的喘气声,写出了他搬砖的费力。
23.妈妈为什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请从哥哥的性格特点方面作答。(4分)
答: 因为对身边的人有爱心,懂事(体贴父母),遇到困难肯动脑(聪明),而且肯吃苦,有毅力。他具备了如此多的优秀品质,所以,妈妈相信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三、作文(50分)
24.人的一生,总有一些记忆值得珍藏,总有一些情感值得珍惜,总有一些道理值得感悟,总有一些梦想值得追求……
请以“值得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字数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