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12.2 一次函数第六课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第12章《一次函数》自主探究1(1)解方程2x+20=0 (2)当自变量x为何值时,函数y=2x+20的值为0? 解:(1) 2x+20=0 (2) 当y=0时 ,即从“函数值”
角度看两个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自主探究2(3)画出函数y=2x+20的图象,并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坐标.(思考:直线y=2x+20与x轴交点坐标为(____,_____),这说明方程2χ+20=0的解是x=_____)
从“函数图象”上看-10 0举一反三当x为何值时,___________的值为0?解方程 - 7x+2=08x-5=0y=8x-3
当x为何值时,___________的值为0?y=8x-5 求ax+b=0(a,b是
常数,a≠0)的解.
归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x为何值时
函数y= ax+b的值
为0. 从“函数值”看求ax+b=0(a, b是
常数,a≠0)的解. 求直线y= ax+b
与 x 轴交点的横
坐标. 从“函数图象”看例1.利用图象解一元一次方程x+3=0解:作y=x+3图象如下
由图得y=x+3交x轴于(-3,0)
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 =?3 例2.利用函数图象解方程5x?1= 2x+5 由图得直线y = 3x?6与x轴的交点为(2,0)
所以x=2. 解法2:画出两个函数y=5x?1 和y=2x+5的图象. 由图象知,两直线交于点 (2,9),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x=2.Oy=5x?1y=2x+5922.利用函数图象解出x:5x?1= 2x+5 1、直线y=x+3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 ,所以相应的方程x+3=0的解是 .2、设m,n为常数且m≠0,
直线y=mx+n(如图所示),
则方程mx+n=0的解是 .x=-3(-3,0)x=-2③ ④练习:-2作出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y=2x-5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X取何值时,2x-5=0∴ x=2.5, 2x-5=0(2.5,0)分析:y=0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2)X取哪些值时,2x-5>0∴ x>2.5, 2x-5>0(2.5,0)分析:y>0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4)X取哪些值时,2x-5>3∴ x>4, 2x-5>3分析:y>3 求
ax+b>0(或<0)(a≠0)
的解归纳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x为何值时
y=ax+b的值
大于(或小于)0 从“函数值”看求
ax+b>0(或<0)(a≠0)
的解 确定直线y=ax+b
在x轴上方
(或在X轴下方)
的图象所对应的x值 从“函数图象”看例3.利用图象解答: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 y>0?y=-2x-5解:由图象可得当x<-2.5时, y>0.(-2.5,0)作一次函数y=-2x-5的图象如右图例4: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解不等式5x+4<2x+10解法1:原不等式化为3x -6<0,画出直线y = 3x -6(如图) 可以看出,当x<2 时这条直线上
的点在x轴的下方,即这时y = 3x -6 <0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x<2解法二:画出函数 y = 2x+10 y = 5x+4图象 从图中看出:当x <2时直线 y = 5x +4 在 y = 2x +10的下方 即 5x+4 < 2x +10∴ 不等式 5x+4 < 2 x +10 的解集是x < 2小结:利用图象解ax+b<cx+d
解法1:将不等式变形为ax+b<0的形式;转化为函数解析式;
画图象;(观察x在什么范围时图象上的点是x轴下方)确定解集
解法2:转化为两个函数;画出两个函数图象;找出交点;(观察x
在什么范围时图象 y1点在y2点的下方)确定解集已知一次函数 y = 2x+1,根据它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为1?
(2)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大于3?
(3)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小于3?解:作出函数 y = 2x+1的图象及直线y = 3 (如图)从图中可知:(2)当x > 1 时,函数值 y 大于3。(3)当x < 1 时,函数值 y 小于3。(1)当 x = 0 时,函数值 y 为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用一次函数图象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小结:2.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可以看成某一个一次函数当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的值大于零或小于零。
从图象上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在x轴上方(或在X轴下方)的图象所对应的x值3.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内涵。1.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可以看成某一个一次函数当自变量取何值时,函数的值等于零。
从图象上看就是确定直线y=ax+b与x轴交点所对应的x值
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p46练习:第2题。
课外作业:
1、同步完成基训
2、预习下一节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