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五单元是从物质生活、交通和通讯、大众传媒三个方面,介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第三节选取了中国报刊、影视、网络这三个重要媒介,以点带面, 反映出中国大众传媒的历史变迁,同时揭示出对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一、教材分析: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的发展过程,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业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及其特点 ,分析影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联网的优势。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报刊业走向繁荣和影视事业的发展。
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三维目标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直观教学法
3、探究教学法
学法指导:
1、社会调查法
2、自主学习法
3、互动学习法三:教法学法:情境导入探究1:从录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是如何传递信息?而我们今天还有哪些更先进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呢?报刊影视网络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自主整理出报刊业的发展线索形成 发展繁荣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⑵ 1873年《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⑶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
⑴《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刊
形成19世纪中前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72《申报》1873《昭文新报》发展繁荣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从戊戌变法时到新文化运动时)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影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 了解中共 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形成19世纪中前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72《申报》1873《昭文新报》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新化日报》
《解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繁荣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形成19世纪中前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72《申报》1873《昭文新报》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中华》《新化日报》
《解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繁荣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 自主整理出报
刊业的发展线索
合作探究2:报刊业有哪些社会功能?一.报刊业走向繁荣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 自主整理出报刊业
的发展线索合作探究2:报刊业有哪些社会功能?
传递信息,传播知识;
通达民情,开启民智;
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合作探究3: 1996年,中宣部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 该集团目前有19种报刊, 日均发行量达163万份, 2000年广告总收入达13亿,连续几年居全国报纸收入第一位…目前我国报业集团有31家请完成: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2)你喜欢哪方面的报刊,谈谈这些报刊对你产
生了什么影响?
(3)你觉得报纸不足的方面有哪些?
特点:种类增多;数量增大,集团化,市场化
原因: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
重视对科技文化等.
影响:开阔眼界,影响观念;
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局限:普及面不广,直观感染力不强.合作探究3: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一)电影活动探究:(5)影视媒介有哪些局限性?(二)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概况: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中国第一
家电视台
(3)现状: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
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4)普及原因:技术,生活的提高,政策的支持(时效性不强等)(1)中国电影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你爷爷和你父亲年轻时候心中分别有哪些经典电影和著名的电影人?
(3)你心中有哪些经典电影和著名的电影人?对国产电影有着怎样的感情和寄望?
如果现在突然没有电视 我该怎样生活?三、互联网的兴起1、原因: 2、出现: 3、发展: 居世界第二位4、优势:优势集中,费用低廉;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5、缺陷:(1)传播不良信息
(2)利用网络犯罪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6、启示:比其他媒介更有潜力,但它是一把双刃剑,
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业走向繁荣形成19世纪中前期《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73《昭文新报》1872《申报》发展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日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繁荣 改革开放后社会影响影视事业的发展发展概况原因特点20年代后30年代建国初期80年代后诞生互联网的兴起:发展和优势学生小结,归纳升华1、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9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B 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
C 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是政府刊物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中央日报》等报刊2、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3、从信息传播和交流的角度看,如果你欣赏一场
精彩的球赛,你会选择下列哪一种传播媒介?A报刊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巩固练习DBD思考:互联网的发展会不会影响其它媒介 的发展?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1985-2000年)畅想天地
由于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感强,所以我通过以上的情境教学,师生互动,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同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学反思:卢米埃尔兄弟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爱迪生的 “电影视镜”和他们自己研制的 “连续摄影机”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活动电影机”。“活动电影机”有摄影、放映和洗印等三种主要功能。它以每秒16画格的速度拍摄和放映影片,图像清晰稳定。卢米埃尔兄弟是第一个利用银幕进行投射式放映电影的人,当之无愧地成为 “电影之父”。 (1)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在电影发明仅仅10年后,中国就有了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2)《难夫难妻》——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3年)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第一部武侠神怪片 时间:1928年 编剧:郑正秋 导演:张石川这部抒情心理片是中国电影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 20年代后中国电影走向成熟渔光曲我国第一部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2)建国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30-40年代中国电影享誉世界1992年出品
导 演:陈凯歌
主 演:张国荣
张丰毅 巩 俐
·第四十七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第四十六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80年代中期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获法国戛纳第47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电视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