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说课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说课课件(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19 13: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说 课 稿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本课地位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这条道路的探索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论是它的历史地位还是现实意义,都非常重要。二、本课课标知识与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产关系改革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 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伟大转折;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难 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作用;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四、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放映影片和图片资料,把课文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设计一些有新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五、教学设计
本节课是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教学,引导学生尝试同他人合作,
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
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主体、
新颖、互动、实践”的教学理念。计划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折决策目标市场经济六、教学过程股票想一想什么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人说计划经济好,也有人说市场经济好.你认为呢?计划经济好呀!不,市场经济好多啦!学生讨论------辩论------得出结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背景: 经济基础:
思想基础:内容: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意义:它是------重大转折
成为------新的起点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2、步骤3、意义农村城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改革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唱过去,泥巴门,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唱现在,住瓦房,吃细粮,电视沙发西式床,还有余钱存银行。唱过去,一愁吃,二愁穿,三愁欠债还不完,四愁儿子光棍汉;唱现在,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  案例一: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案例二: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阶段项目改革前改革措施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整阶段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阶段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 产权制度 国有制城市经济体改革的措施 邓小平视察深圳,发表重要讲话邓小平来到珠海,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四大21世纪初十六大确立目标进入新阶段初步建立进一步完善一、概念二、过程理论上 作出决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行动上 实行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三、结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课堂小结 1、下列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
A、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C、会议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会议作出了实行改开放的伟大决策知识反馈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 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
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 成为
了历史文物,这表明: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 ②政府
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③中国逐渐由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④中国的棉布生产已经出现了供
过于求的局面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材料一:“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啦!”这是近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3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骨牌效应:有十多款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索纳塔等多款新车下线。表面上看,这是企业的自发行为,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手息息相关。
材料二:电子打火机的生产,最初几百元一只,导致几百家企业 一哄而上,走私也很猖狂。随着生产数量的增加,价格逐渐下跌至1-2元,高档的也不过几十元,很多企业因而破产,然而打火机质量却直线上升。思考:
1、材料一中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什么?这只手通过哪些影响社会生产?2、为了充分发挥这只手的作用,党在1992年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决策?思考 这节课我主要是从新课标出发,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思路清晰;二是,以学生为主体;三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总之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达到教学的目的。